张其昀先生的地理教育思想(连载一)

2016-12-20 16:25黄宇肖振龙丁尧清
地理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国教科书课程标准

黄宇 肖振龙 丁尧清

摘要:民国十年是我国地理教育事业发展初期的一个黄金时段,国内外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大批地理教育家专心致志以著书立说,国内教育环境以及学术环境达到空前的高度,地理教育思想非常活跃。这一时期,中学地理教材出版甚丰,地理教育类论文相继涌现,张其昀先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教育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本国地理》、《外国地理》及其生平发表的相关文献,探讨先生的地理教育思想,虽不能代表民国十年地理教育思想之全貌,但得以窥其一隅,分析民国十年地理教育思想之特点,并希冀对我国当前地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反思。

关键词:民国十年;地理教育思想;张其昀先生

一、民国中期的地理教育和张其昀先生

自清朝末年“废科举,兴新学”始,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得以建立和发展。发展之初,步履维艰,受制于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基本国情,正所谓国尚不能自保,何以求教育之发展。清朝覆灭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实质上处于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在这个时期,教育虽得到重视,但动荡的时局、繁重的军费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致命因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自1928—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十年间,被称作“是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的‘黄金十年时代”[1]。此时国内外环境整体达到进入民国以来的最好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巨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地理教育事业也逐步走向正轨并获得稳步发展。1928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小学暂行条例》和《中学暂行条例》,但初中地理设置如旧,高中普通科无地理。条例内容与之前颁布《新学制课程纲要》并无差别,地理教育理念几乎照搬西方,对基础地理教育重视不足。在此,不得不提及竺可桢先生之功劳,以其远见卓识著文批驳高级中学不把地理作为必修课的谬误,并阐述其深刻理由,确立地理教育于国民教育之重要地位。1929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同时公布《初中地理暂行课程标准》,同年10月公布《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课程标准》,自此高中普通科始设地理,中学地理教育方形成完整体系。标准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地理教育事业不再全盘照搬外国教育思路理念,开始走具有中国特色和独创性的道路。1932年10月,公布《小学课程标准》,同年11月公布《初、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1936年教育部基于各方反映邀集专家商议修订各课程标准并公布《修正初、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仅数年之内,课程标准几经修订,足见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亦体现了民国教育家对教育兴国之路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地理基础教育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民国地理教育发展过程中,张其昀、白眉初、傅角今、谌亚达、万方祥、王益厓等先生都曾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地理教育思想足以窥探民国一个时代的思潮。在民国地理教育诸家中,张其昀先生堪称著作最为丰富、影响最大者。张其昀先生(1901—1985)是我国著名地理学者,被誉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第二代宗师。他在1919 —1923年间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后更名为东南大学)学习,师从柳诒徵、刘经庶、竺可桢先生,后进入上海印书馆工作,开始从事初中及高中地理教科书编辑工作,在此期间编撰《世界地理》和《本国地理》两部教材。1927年,张其昀先生回到母校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再次更名)任教,前后十年有余;1932年,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成立,张其昀先生是重要发起者和组建者,并担任重要职务;1933年,与翁文灏、竺可桢宣布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并创办学会会刊《地理杂志》,先生任总编辑;1936年,应竺可桢先生之邀,赴浙江大学任史地系主任,后任史地研究所所长;1949年,赴台后创建台湾文化大学;1985年逝世于台湾。

作为学者,他在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领域具有开创地位,自然地理学领域的成就也受到《科学》杂志的好评。他自喻一生治学,不外五事,一曰国魂,以谋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二曰国史,探索中华文化之渊源;三曰国土,研究中国在世界之地位;四曰国力,衡断经济建设对国计民生之关系;五曰国防,以唤起爱国思想与民族正义,培养新生力量。在其所编著的教科书中也呈现其地理教育思想,对民国中学地理教育产生极大影响。

民国十年,是清末至建国前我国最为稳定的时期之一,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这一时期地理教育思想活跃且丰富,张其昀先生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但足以管窥民国地理教育思想之全豹。本文以张其昀先生为主要论述对象,依据其所著《初中地理教科书》,并结合先生的生平事迹、言论、著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旁及当时其他地理教育者的相关论述,以图解析张其昀先生的地理教育思想,为当今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提供借鉴。

二、张其昀先生《初中地理教科书》及其编撰理念

《初中地理教科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本国地理,按省份介绍,共十五章;下册为外国地理,按地区介绍,共十六章。行文风格冷静客观,多为客观事实的陈述,罕见主观评价。

《本国地理》[2]共上、中、下三册,出版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依据国民政府教育部1932年11月公布《初、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撰。《外国地理》[3]亦分上、中、下三册,出版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依据国民政府教育部1932年11月公布《初、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撰。

在《本国地理》编写中,张其昀先生认为“地理教育宜注重国计民生,应以人地学之原理活用于实际问题”。地理教育目的之一是知其所学源于生活,并将其所学应用于生活,与当今中学地理课标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谋而合。地理教育应体现其科学性和政治性,兼顾并重。在当时年代,地理教科书的编撰,在思想上兼顾三民主义,视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之一。教材的编撰充分体现其人地关系的思想,认为国计民生应遵循人地关系的基本规律,并阐释人生与地理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与此同时,地理教育更是一种爱国教育,使学生接受科学教育,更加了解祖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同时,张其昀先生认为,地理教材的编撰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教材是提供给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师提供必备之知识、完善之内容,但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不能一味专注于教材,“必须教师演讲,如教师不善补充,则学生将感觉枯燥无味”,教师应根据教材进行适当取舍或补充,调整讲解方式,不能机械教学,作为编者只能尽可能丰富教材内容,提供些许建议,而教师应将知识进行个性化讲解,不拘一格,或解释、或比较、或分析、或综合,使学生感受地理学之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本国地理》教科书内容编写上,可充分感受到张其昀先生史地结合的思想,地理与历史相辅相成,不能分割。在自然地理讲解中,贯穿地理事物的历史演变,继而联系这种历史演变对周边地理现象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极大增强教材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并常引用诗文典籍,增强教材文学气息。以第一章“黄河三角洲——黄河”为例,其首先讲述当前黄河的现状,讲黄河之地位言“圣人出而黄河清”,黄河自古即是著名河流。黄河上游河水清澈,“矣河之清,人寿几何”,黄河中游,冲刷甚烈,故黄河泥沙之多,未见其比,平均水量百分之十一为泥沙,由因及果,谈及下游黄河泥沙淤积现象,致黄河成为“水之善于改道者”,自周代开始,已有六次,最近一次于前清咸丰五年(1865)。类似追溯历史渊源的表述常见于其教材之中,在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同时了解其历史变迁,这充分体现了张其昀先生的史地结合思想,教材的编写内容科学严谨,而在内容的表述中结合历史事实,又不乏文学气息,与现代教材相比,可谓特色鲜明。

张其昀先生对于民国初年地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民国十年期间,中国近代地理教育仍处于发展初期,国民政府教育部付出诸多努力,不断完善改进地理教育课程标准,诸多学者投入教材编撰工作,各种版本、各个学者的教科书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当今所不能及之盛势。但在对外国地理内容的选择及教科书编写上,却始终“鲜有善本,良由未深入者亦难浅出”,这体现了张其昀先生对中学外国地理教育的认识,反映出不同学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显然这样的局面不利于地理教育事业的规范和发展。先生直言“吾国于外国地志,向少研求,即地名亦人自为译,莫衷一是”,并提出四项建议以求规范:从官书译名、从华侨译名、从专家译名、从普通译名,彰显了张其昀先生对地理教育规范性的要求和治学的严谨态度。张其昀先生编撰《外国地理》目的之一“本书之编辑,所以应目前之需要”,试图对当时外国地理教学以规范性的示范。

先生认为学习外国地理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研究,了解世界面貌。基于民国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更应在教学中体现中外比较,“易得知己知彼之明”,撰写方法明显区别于《本国地理》以天然区域为模块的方式,“本书则以明晓国际情势计,用分国论述之法”,但并非对世界各个国家逐一论述,对自然面貌、风俗民情大同小异的地区采取概述方式,如多瑙河流域国家即采用概述方式。而在这之中,先生强调进行外国地理教育的重点在各国与我国之间的关系,当涉及华侨、国际贸易、我国失地时要特别注意,这体现出张其昀先生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爱国教育的思想。

张其昀先生《外国地理》的编撰,体现其对中学地理教学规范性的重视,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先生的史地结合思想,今天的任何地理现象,必有其不可回避的历史渊源。相较于《本国地理》,本书中,先生的理性爱国教育思想体现十分明显。近代中国国弱民穷,饱受列强欺凌,张其昀先生在教材中并未对此简单地抑扬褒贬,而是从地理学之角度分析其原因,强调国家民族的独立复兴,必先强国本,才能灭强虏(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民国教科书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母鸡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