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菊
【关键词】 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45—01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它不但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能有效地解决好学困生的问题,素质教育也就不能深入地发展和推广。因此,深入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解决学困生问题,消灭学困生现象,是当前教育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学困生的成因
1. 家庭教育有严重缺陷。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完全忘记了“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不是过分溺爱、百般呵护,就是严加管教,大声训斥,稍有过错,便是责骂甚至体罚,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家长品行不端,父母沾有酗酒、赌博、偷盗、吸毒等恶习,或夫妻不和闹离婚,致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应有的家庭温暖,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
2. 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思想意识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新的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许多事例还证明,一个厌学、逃学的学生背后往往有几个或一伙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这都说明了净化社会空气、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3. 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在教学中以至整个学校生活中,如果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会给学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和无法忍受的刺激,导致严重的损失或后果。方法不当一般表现为教师的教育不公正,批评不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态度粗暴,经常训斥、辱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惊慌失措,丧失了对情感、对知识的感受性。
4. 自身内因障碍。学困生在知识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外,自身内在因素出现障碍也是不可否认的。大量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落后,而且往往在学习动机上还缺乏明确认识,学习态度马马虎虎、学习行为懒懒散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存在着严重缺陷。
二、转化策略
1. 掌握学困生心理,关爱、宽容学困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学困生之所以在学习上面临如此多的困难,也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最终导致他们害怕学习英语,裹足不前。不仅对自己失去信心,还容易滋生消极、自卑的心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在具体转化英语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将遇到很多困难和烦恼,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极大的耐心、决心和信心,始终保持对他们深厚的爱,经常不断地和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而在学习上,更应对他们加以具体的、耐心的指导,及时地帮助他们,使其和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2.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1)制订合适的目标,激发内部动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知识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制订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避免由于目标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即,造成习得性无力感而放弃学习。最重要的还应让学生明白课堂所学的东西对他将来有什么用,从而激发他内心想学的欲望,有了“我想学”这个内部动机,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奔向目标。(2)帮助学困生实现角色转换,提高自我效能感。大多数学困生都经历过学习反复失败的过程,这导致了他们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和失败者心态,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导致自身内部动力机制的缺损,最后导致学习越来越困难。对于这种角色偏差,学困生很难自己来纠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外部干预,通过改变学生的自我概念,纠正角色偏差,提高自我效能来提高其学习成绩。(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自我信念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信念。学困生由于经常性的学业失败而丧失自信,因此,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动机激发途径。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第二阶段———教师创造条件,学生尝试成功;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
3. 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当前,教学结构变革比教学方法的变革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学困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非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学习效益。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它从根本上落实和体现新课程改革;它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变革,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布局,教学时间的分割,更重要的是面向全体,尤其是学困生的设计和安排上。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