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摘 要:为了分析分层教学法能否提高学生的《机械制图》成绩,选取同一专业两个班级的成绩,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由拟合优度k-s检验得出成绩符合正态分布,然后通过相互独立的两组样本的t检验进行平均成绩比较。结果表明,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机械制图;分层教学;K-S检验;t检验
分层教学,是在承认同一班级中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为其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1][2]。笔者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参照有关文献[3][4][5],通过SPSS软件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分层教学法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数据来源
笔者选取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专业6班和7班两个班级进行对比,6班采用分层教学方式,7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作为对照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二、两班学生成绩的简单统计
对两班学生成绩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统计,见表1。
根据表一可知,6班(分层教学)学生的平均成绩、最低分和最高分都优于7班(传统教学)学生的成绩,可见分层教学法还是有一定效果。6班(分层教学)成绩的标准差略高,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6班(分层教学)上90分的学生有9人,高于7班(传统教学)的2人,导致分数差距加大。
表1的简单统计并不能说明分层教学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还需进行统计学检验。
三、正态性检验
进行统计学检验之前,先要确定两组样本是否符合正态性分布。对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拟合优度K-S检验,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可知,6班(分层教学)的显著性概率P=0.333>0.05,表明该班成绩符合正态分布;7班(传统教学)的显著性概率P=0.164>0.05,表明该班成绩也符合正态分布。为了直观地观察两班学生成绩的正态性,用SPSS软件绘制P-P图,结果见图1和图2。
可知,两班学生的成绩基本在直线上,其正态分布性令人满意。由于两班级学生成绩都符合正态分布,可以对其进行t检验。
四、统计学检验
为比较6班(分层教学)与7班(传统教学)学生成绩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SPSS软件对两班学生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
根据表3可知,方差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概率P=0.106>0.05,说明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方差相等,所以t检验的值应取上面“方差相等”那一行。其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P=0.004<0.05,说明两个班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分层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
在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一些问题。
(1)实施分层教学的6班中仍有3名不及格的学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这3名学生要么是留级生,要么学习态度非常差,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置之不理,对考试不及格也无所谓。笔者与他们进行沟通,发现他们都对学习都抱有十分反感的态度,在中学阶段就是如此,而且来学校学习也是被家长强迫。对于这种学生,笔者认为重点是从心理方面进行疏通,今后应与心理老师多多交流,解决他们厌学的问题。
(2)按理来说,对学生的分层应该是“隐性分层”,不该告诉学生,以免造成优生的骄傲,特别是避免引起差生的自卑。但在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等实际操作中,因为对学生的要求和布置任务的不同,学生自身能感到差异。所以,与其藏着掖着,笔者干脆大大方方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并解释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且鼓励他们超越自己,达到更高的层次。一个学期下来,笔者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等方式了解到,6班(分层教学)的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心理异常。
(3)分层教学无论是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还是测验,都需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做三套方案,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笔者的能力和经验有限,且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故还需与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研究,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德智.浅说“分层教学、分步到位”的教学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2002(10):41-42.
[2]尹小宁,赵江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研究[J].青春岁月, 2011(24):207.
[3]竺丽英.SPSS软件在教学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6(3): 46-48.
[4]张文彤,闫 洁.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马庆国.管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