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6-12-20 03:03高桂艳
关键词:败血症免疫治疗死亡率

高桂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安徽 合肥 230011)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高桂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 对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方法进行探析。方法 择取本院于2010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38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儿随机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9例。对参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参照组患儿的基础上,接受抗生素药物、免疫治疗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95%,死亡率为4.35%;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81%,死亡率为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并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对其行有效性护理以及抗生素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患儿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护理措施

新生儿败血症,即患儿在新生儿期间,一些病原体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其血液循环,不仅增殖、分化,还产生一些毒素,导致患儿出现全身性感染[1]。目前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甚理想,给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本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38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儿随机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9例。其中,参照组有26例为女性患儿,43例为男性患儿,体重介于2.3~4.4 kg之间,平均为(3.2±0.4)kg;有4例为过期产儿,52例为足月产儿,13例为早产儿;41例为自然分娩,22例为剖宫产,6例为其他助产术。干预组有29例为女性患儿,40例为男性患儿,体重介于2.4~4.5 kg之间,平均为(3.6±0.3)kg;有5例为过期产儿,50例为足月产儿,14例为早产儿;40例为自然分娩,21例为剖宫产,8例为其它助产术。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血液采集,做血培养,结合血培养结果、药敏实验,选取适宜的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辅以免疫治疗,增强患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保证病房整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避免患儿出现交叉感染情况[3]。干预组:①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温、生命体征监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②对患儿进行皮肤护理:如果患儿存在皮肤受损、脐部感染等情况,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有效处理,促进患儿皮肤恢复,保证患儿的基本健康。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操作良好的无菌性,避免患儿感染情况进一步蔓延[6],进而加重患儿病情,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③对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属于严重感染性疾病,在没有获取患儿的血培养结果之前,要对患儿行抗生素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患儿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明确,可以通过氨苄青霉素对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明确患儿的病原菌之后,结合药敏反应,择取适宜的抗生素药物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7]。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果所使用药物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护理人员要对其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患儿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由于败血症患儿的免疫力相对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免疫球蛋白治疗措施,或是输入白细胞[8],以此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降低患儿病死的可能性。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治愈。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95%,死亡率为4.35%;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81%,死亡率为21.74%,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死亡率对比[n(%)]

3 讨 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95%,死亡率为4.35%;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81%,死亡率为21.74%,相应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周金慧[4]研究成果。

新生儿败血症属于临床危急病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诊疗影响深远。本次实验过程中,对患儿进行血培养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为面色欠佳、体重不增、少动、少食及少哭等,甚至一些患儿存在瘀点、瘀斑、惊厥、腹泻、呕吐、肝脾肿大、发热以及黄疸等情况,而且患儿的PLT、WBC水平变化不定,可见,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中,并不能将血常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5]。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干预组患儿行常规护理、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了患儿的死亡率。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行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辅以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优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1] 刘小玲.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6(7):280-280.

[2] 张秋香,李金华.62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观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9):224-224.

[3] 杨书焕.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201.

[4] 周金慧.3例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6(10):210-210.

[5] 黄鸿萍.新生儿败血症102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165-165.

[6] 帅玲.新生儿败血症38例观察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1):136-137.

[7] 孙勇,桑晶.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5(9):874-875.

[8] 何敏琦,齐素萍.31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诊断体会[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3,24(3):290.

高桂艳(1984—),女,本科,主要从事儿科工作。

R722.13

B

1004-7115(2016)11-1297-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1.039

2016-06-06)

猜你喜欢
败血症免疫治疗死亡率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