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社 徐倩
以诚为本,为广东肉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访广州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大成董事长
◆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社 徐倩
吴大成,男,1985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军需大学,1990年毕业留校,硕士,副研究员,中校军衔。2004年自主择业,2005年受聘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理事、广东省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无抗饲料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管理、肉食品安全、草食动物产业等方面工作和研究。承担国家和军队、地方科研任务十余项,获得科技奖励和国家发明专利多项。2013年创建了广州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子公司广州新成诺实业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草食畜产品,尤其是牛肉刚性需求量的快速增加,肉用母牛的连年减栏和随之而来的牛肉的连年减产,加剧了牛肉供求矛盾。发展草食动物产业已成为国家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广东属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牧草生产相对落后,肉牛养殖比北方更为分散,规模养殖比例更低,肉牛产业相比之下一直以来被轻视甚至是忽视,造成了近年来存栏量的下降,供需矛盾加剧。随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广东提出“减猪稳鸡、发展牛羊、突出特色”思路,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推广肉牛、肉羊等草地畜牧业。通过大力培育推广牧草和牛羊的优良品种,以政策扶持和社会投入等方式,提高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养殖水平。
广州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公司+基地+农场+品牌+市场”模式为发展理念,集品种选育、营养调控、疫病防控、屠宰分割与加工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生产企业。公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立足解决产业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公司以绿色、高效为宗旨,自主研发的牛、羊等草食动物抗热应激、抗霉菌毒素等系列功能饲料产品填补了广东省的空白。为深入了解广东省肉牛产业链发展,《广东饲料》走进广州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访了董事长吴大成。访谈中,我们看出了吴总对广东肉牛产业的担忧,也感受到了他在肉牛产业发展中做出的种种努力。对于广东牛肉混乱的市场,长期从事肉食品安全方面研究的吴总对食品安全表现出深深地执着。为此,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共同开发肉品溯源项目,保证了他们的产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安全性。
《广东饲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的需求增加,广东省肉牛养殖规模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
吴大成(以下简称“吴”):大家都知道,牛肉是个好东西,好在哪儿呢?首先,营养丰富。牛、羊肉中蛋白质丰富,其中含有了很多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等,这些人体必需氨基酸对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不可或缺,但在体内是无法合成的,只有通过食物获取。牛、羊肉中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其次,安全肉品。牛、羊属于草食性动物,吃的是天然草类和谷物,相对来说肉品安全可靠。因此,牛肉不仅是西方国家食物的主要来源,在国内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是一种好现象,体现了我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毗邻港澳,牛肉等消费水平居于全国前列,每年消费超过20万吨,而牛肉产量却只有不到7万吨,缺口非常大,因此,本地牛肉、进口牛肉、走私牛肉等不同渠道的牛肉在市场上并存,不仅影响到了市场价格的稳定,而且存在较大的肉品安全隐患。
《广东饲料》:肉牛主要的饲养品种有哪些?
吴:目前广东省内饲养的肉牛品种主要有三种:本地土杂牛、水牛和外来杂交牛。本地土杂牛和水牛以农户散养居多,有少数集中规模化养殖,但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规模化饲养越来越少;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都是从北方引进杂交牛,包括西门塔尔杂交牛、夏洛莱杂交牛、利木赞杂交牛、安格斯杂交牛等。
《广东饲料》: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但肉牛的养殖相对于北方反而落后,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吴:牛对于我们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具,自古以来耕牛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得私自屠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推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才提倡把耕牛转变为菜牛(肉牛),肉牛业在我国开始兴起,高峰时我国牛存栏量超过1.2亿头。原始的肉牛饲养需要大面积草地来支撑,牛、羊相对喜欢在低温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地广人稀草场多,且有着传统放牧的北方自然就成了牛、羊等草食动物繁衍生产的理想之地。广东除了气候湿热和缺少平坦草地资源外,更重要的是缺少粗饲料来源的作物秸秆(如玉米),近年来,随着制糖业的衰退,甘蔗副产品作为粗饲料资源的粤西地区肉牛养殖量也锐减。总之,品种、气候、粗饲料资源等因素都将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广东肉牛产业的发展。
《广东饲料》:您选择在广东养牛是出于何种考虑?
吴:选择在广东发展肉牛产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响应政策。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号召,加快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减猪稳鸡发展牛羊,解决动物与人争粮吃的问题,同时,通过养殖反刍动物,使秸秆过腹还田,减少焚烧,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计。二是适应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安全的牛、羊肉产品的市场消费量直线上升,而肉牛,尤其是母牛的存栏量不断下降,因此,发展本地区草食动物产业是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三是技术创新。广州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较强的研发团队,协同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大学和科研单位联合攻关,针对南方地区肉牛品种选育、饲料资源研发、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屠宰分割、食品加工等产业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产业链各环节中的技术难题,确保链条畅通。四是科技扶贫。广东省扶贫的重点在山区,最有利于带动山区发展的项目之一是草食动物养殖业,通过各级政府支持与指导,牵头科技企业、科技扶贫对口单位、科技扶贫农民合作社等联合运作,以草食动物养殖项目带动贫困村镇脱贫致富。
《广东饲料》: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面对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政府对支持反刍动物养殖业发展有何政策?
吴:发展草食动物产业,是国家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我前面已提到,发展草食动物产业,对于保障肉食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科技与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产业项目。国家对这个产业非常支持,但国家支持更倾斜于东北、西北、中原、西南四个肉牛产业带上,以广东为代表的华南地区虽然消费量巨大,但在该产业上尚未形成优势。基于此,本人有如下思考和建议: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制订相应的补贴政策,尤其是对繁殖母牛的补贴要落实到位。支持成立肉牛羊产业协会,引领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2、制订肉牛、羊产业发展路线图,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予以扶持。3、完善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工作。如本地黄牛(雷琼黄牛)的杂交利用,广东草食动物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广东肉牛、羊屠宰、分割与品种质量测定,广东牛、羊肉加工工艺研究与发展等。
《广东饲料》:反刍动物的生理结构不同,对饲料有何特殊要求?
吴: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消化道与猪、鸡等其它动物不同,它们有四个胃,吃进去的草料被储存在瘤胃里面,瘤胃是一个分解纤维的天然发酵罐,里面有一个特殊的菌群组织,瘤胃微生物包括细菌、产甲烷菌、真菌与原虫,还有少数噬菌体等,是瘤胃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反刍动物的消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对饲料有着特殊的要求,不添加动物蛋白主要是基于预防疯牛病的发生(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发现该病例),不添加抗生素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则是为了生产无抗安全放心肉,再则是避免破坏瘤胃等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实施无抗健康养殖。在这方面国家有明确规定,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不得添加动物蛋白(骨粉等),不得添加抗生素。这里提醒一下广大养殖户,遇到问题多向政府咨询,多向专家咨询,做到不要乱用兽药,更不要随便用猪、鸡饲料代替牛饲料。我们要自觉维护本产业的纯洁性,提高行业自律,使我们的产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广东饲料》:广东地域性限制,如何保障反刍动物粗饲料的稳定供应,如何在饲养中平衡粗饲料和精饲料的配比?
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粗饲料是我们反刍动物养殖的关键环节。广东大地绿色遍野,青草资源丰富,但对于肉牛养殖来说,应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要把握好冬夏季节之变化,把握好山坡草地与空旷平原之区别,比如,夏季以饲喂本地黄牛、热带肉牛及水牛为主,冬季则实时引进北方杂交架子牛育肥;山坡草地适宜本地土黄牛的家庭放养,一般以几十头以下为主,而平原地带则适宜规模化养殖,以种植牧草、机械化收割为主。不论养殖规模多大,都要根据条件做好秋收冬藏、青草和秸秆的青贮工作,确保肉牛冬季口粮不断。北方和中原肉牛产业发达,很少靠牧草种植,主要是利用玉米秸秆青贮,一年一季的青贮基本上可以维持一年的饲养需求。因此,我们广东想发展好反刍动物产业,引导和支持地方农民种植甜玉米等秸秆类作物,既满足甜玉米罐头食品加工,又可以大量提供反刍动物粗饲料口粮,部分地区玉米可以种植三季,因此,无须专门种植牧草也可以满足大规模反刍动物养殖的需求,当然,也可以发挥南方地域优势,规模化、专业种植、加工优良牧草粗饲料,以降低养殖成本。
对于养殖过程中粗饲料与精饲料的配比没有严格规定,但根据肉牛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在犊牛和架子牛阶段满足其营养需求即可,但在后期育肥阶段,必须调整其饲料结构,加大精饲料投入(约育肥牛体重的1%),使其快速育肥,其好处是增重速度加快,脂肪可分布在肌间组织中,形成大理石花纹或雪花肉,满足消费者口感,提高肉品质量。
《广东饲料》: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如何做好反刍动物的饲养环境管理?
吴:华南地区湿热的气候条件,确实对肉牛养殖来说是个挑战,尤其是良种杂交牛。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做好环境与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做好这方面的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1、牛场地势要干爽、通风,牛棚遮阳性好,避免阳光直射;2、养殖密度不宜过大;3、夏季中午可以适当给予吹风和喷淋以降温;4、夏季饲喂时间应安排在一早一晚,避免中午前后饲喂;5、给予充足的饮水;6、粗饲料中增加青绿饲料;7、按计划定期免疫预防(口蹄疫每半年免疫1次);8、严格体内外驱虫制度,舍饲牛每3个月驱虫1次,放牧牛每1个月驱虫1次;9、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定期对牛床和周边环境进行喷洒消杀。
《广东饲料》:市场对贵公司出品的生态黄牛肉反应如何?您怎么定位“生态”一词?
吴:所谓生态是指在没有污染的水源、没有污染的土壤上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投放无公害饲料,动物疫病除了用注射疫苗预防外,一般疾病用中草药进行治疗,而且通过定期驱虫,确保肉牛安全健康,加之科学屠宰与分割,使肉品新鲜美味,肉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广州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肉品溯源项目,通过对肉牛生长、饲养管理、屠宰加工等全过程的良好记录,确保了牛肉产品从牧场到餐桌的安全性。今年,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专门成立了广东省无抗饲料产业联盟,旨在推动广东省饲料无抗化,猪、鸡和水产方面尚需有较长的路要走,牛、羊虽然已经走在无抗道路上了,如何保持和向生态养殖方向发展也需要我们重视。
目前,广东的牛肉市场比较混乱,进口的、国产的、走私的、注水的、私宰的等在市场上并存,价格也不一而足,曾见报道“挂牛头卖猪肉”的现象,因此,给广大市民的消费也带来了干扰,辨别能力弱的可能会购买到具有食品安全隐患的劣质牛肉。“成诺生态黄牛肉”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购买回头率几乎达到100%,目前在广州、深圳、东莞的生鲜超市、饭店和线上均有投放。
《广东饲料》:谈谈近年来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变化?贵公司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是出于什么考虑?
我国肉牛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牛肉的需求量、牛肉的价格几乎是直线上升,虽然肉牛产业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也对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肉牛本身是单胎和繁殖周期比较长的动物,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使肉牛大肆屠宰,很多地方的母牛和犊牛也未能幸免,其结果是我国肉牛存栏量急剧下降,尤其是母牛的存栏量也大量减少,按照目前的牛肉消费水平,我国很快会出现肉牛慌!虽然国家通过进口牛肉,甚至进口活牛来缓解这种趋势,但终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猪可以一窝产十几只,一年可以产二十几只;鸡则通过人工孵化鸡蛋可以无限制地孵出小鸡;而牛十月怀一胎,加上部分母牛不孕,所以一头母牛平均一年也产不到一头小牛,小母牛出生又经过大约一年半才性成熟,因此,母牛的繁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公司发展全产业链模式主要是响应农业厅的要求和部署,根据现代畜牧业生态循环的理念,充分利用广东的区域优势,按照“公司+基地+农场+品牌+市场”的模式,不断深化肉牛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打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建设优质肉牛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品种改良、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牛肉食品加工、技术咨询与培训等,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畜牧业优势的肉牛产业链,带动我省肉牛产业的发展。
《广东饲料》:随着人们对肉质需求的提高,高端肉是否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吴:我理解的高端肉品首先是要做到安全、生态、美味,这个标准只要养殖户按照科学的方法去饲养就可以达到了。当然,高端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选用特殊的肉牛品种(如和牛、安格斯等)、特殊的饲养方法(营养调控和饲养周期等)、特定的分割部位(上脑、眼肉等)、制作出特殊的产品(如雪花牛扒等),以满足特殊人群(外籍海归、白领等)的需求。
但无论如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为市场提供安全、生态、健康的食品必将是大势所趋,那些假冒、伪劣、低质产品也必将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讲良心、讲信誉的企业家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