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2016-12-20 05:36江苏如东县掘港小学2264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35期
关键词:位数倍数习题

江苏如东县掘港小学(226400) 喻 明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江苏如东县掘港小学(226400) 喻 明

开拓性课程的是新课标背景下一个宏大的课题。教师要基于教材,从教材出发,增设具有延伸性、趣味性和拓展性的素材,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拓展性课程 拓展素材 教学策略

所谓拓展性课程,是指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重点落在因材施教上。教师要立足教材,从教材入手,对相关的知识结构、内容等进行转化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增设一些素材,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一、基于教材,增设延伸性素材

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基于知识体系的架构,进行严密的考量之后形成的。不可否认的是,教材中有些内容限于篇幅长短及教学时间,并不能得到完整呈现。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增设一些延伸性素材,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笔者对“2、3、5的倍数关系”这一内容开展了一堂拓展课:9和不是9的倍数特征。在这个拓展课中,学生不但从9的倍数中发现了相关的规律,还从不是9的倍数中也发现了规律:1÷9=0.111……,商是循环小数,而且1就是循环小数的循环节;2÷9等于0.2222……,商也是循环小数,而且2就是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为了判断这个是不是特殊情况,学生继续例证:3÷9等于0.3333……,商也是循环小数,3就是循环小数的循环节;5除以9等于0.555……,商是循环小数,5就是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证之后,学生对不是9的倍数有了深刻的认知:无限循环的循环节就是被除数,如果被除数是一位数,那么循环节就是一位数;如果被除数是两位数,那么循环节就是两位数之和。借此,笔者设计了练习题“34÷9,猜一猜商是多少”。学生计算后得到余数为7(即3+4),根据不是9的倍数的规律,确认7就是商的小数部分的循环节(如图1)。

图1

通过拓展课,学生不但能够对教材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二、融合内容,增设趣味性素材

数学学科本身是富有理性的学科,但同时也具有趣味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从题目的设计、问题的新颖程度等方面加强引导,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

比如,教学“多位数整理与练习”之后,我们课题组研发了“数学黑洞”的趣味数学研究课,有两个主题:

1.任意写一个3位数,这3个数字不要完全重复,将这3个数字从大到小排列以后,再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把这两个数相减,以此类推,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任意选一个4位数,这4个数字也不要完全重复,这4个数字从大到小排列以后,再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将这两个数相减,看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后发现,不管选用哪3位数,最后都得到了495。这个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反复研究,发现不管选用哪一个4位数,最后的结果总能够得到6174。这个著名的“卡布雷卡尔黑洞”让学生在开阔眼界之后,更让学生对数学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5位数和6位数的规律。多位数综合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领悟到数学的奇特价值,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之美。

三、加强练习,增设思维性素材

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习题,但是这些习题的答案大多是封闭,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习题的本质内涵,将习题进行变式、延伸或者重组,让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

比如,教学“认识图形”后,根据教材中的一道习题“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两部分,大小是相等的,你能剪出多少种?”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课,如图2:

图2

学生设计如下:

图3

这个主题活动课不但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体会并享受到图形之美。

总之,拓展性课程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责编 童 夏)

G623.5

A

1007-9068(2016)35-063

猜你喜欢
位数倍数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五次完全幂的少位数三进制展开
连续自然数及其乘积的位数分析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倍数魔法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