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摘 要:传统金融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瓶颈期,因为它的业务体系中存在严重的人为分离、阶段关联性隔断等症结,它已经不适合新经济常态背景现实需求,需要作出转型升级改进。为此,本文提出成长链金融生命周期理论,以自然人为背景分析他生命长周期的3个部分,探析了基于成长链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对策。
关键词:成长链金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展;创新对策
成长链金融产品作为现代金融领域发展先驱,它必须实现每时每刻创新突破,时刻坚持客户核心理念,不断优化和打造产品创新流程,积极面对机遇挑战,积极落实围绕“互联网+”所展开的开拓战略,做到对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与品牌价值效应的有效提升。
一、成长链金融的发展背景与生命周期理论
1.成长链金融的生命周期理论--成长期分析
成长链金融的最基本理论就是生命周期理论,它以自然人为基础,围绕自然人个体综合性考量了它从出生到死亡整个阶段的基本信用特征,并围绕此依据来设计系统化金融产品服务内容,由此产生与其相对应的相关金融产品。以下从自然人的成长期、就业期、成熟期3个阶段来具体分析它的生命周期相关理论内容。
自然人在24岁以前都属于成长期,这段时期基本是人的学习时期,该阶段的金融服务也主要围绕以学生群体为主的校园金融展开。有学者研究认为,校园金融市场是社会金融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它的成长链金融应该从风险控制、企业管理、企业商业模式等节点来进行分析,进而给出发展校园金融的相关建议,总结来说包括以下4点:
第一,要通过多方协调来解决风险控制问题,这其中就涵盖了为学生所提供的兼职或社会实践机会。它主要希望通过校园金融来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一代社会人才的理财意识,同时强化政府监管对策。
第二,要创新产品及其相关业务模式,为校园金融开拓更多营销项目及渗入渠道。
第三,要创新管理模式,从校园的实际需求来提出适合于学生群体的金融产品。
最后,要实现营销策略的综合性组合。为此有学者提出,目前的学生用户普遍缺乏对成长链金融产品的延续性支持,因为他们兼具消费冲动和价格敏感两种特性,这就很容易导致用户短板的规避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成长链金融征信数据缺乏就很容易导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的频发。与此同时,来自于银行与电商等商业机构的竞争更挤压了成长链金融产品的分期平台生存空间,它让校园金融发展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如果校园金融不摆脱校园分期产品的单一弊病,那它就无法在未来全面且系统的掌控学生客户,无法获得他们的信用肖像,进而产生严重的授信偏离现象。
2.就业期分析
就业期主要以25岁~40岁人群为主,这一阶段的自然人基本已经步入工作岗位,针对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以消费金融业务与个人金融业务为主。当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他们对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也越来越大,这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服务需求极其旺盛,此时的成长金融联产品在理财业务同质化竞争方面也非常明显,相对的产品质量门槛也会相对增高。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必须开发全新理财产品已加快银行业向混业经营的逐步转变,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对策。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强势崛起对传统理财业务的巨大冲击,新理财模式就要体现出它之于营销模式的创新特色,发展潜在客户群体数量,并扩大营销对象范围,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优势。与此同时,提出基于未来成长链金融的4个重要策略:
第一,要选择适合于企业发展的网络营销渠道。
第二,要针对网络营销对象给出精准市场定位。
第三,要大力强化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双向深度融合。
第四,要建立围绕互联网模式所展开的金融监管模式与体系。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理财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非常重视“长尾效应”,且在金融产品模式创新、用户体验方面注入了更多移动化、创新化、与私人个性化定制理财模式,比如阿里花呗、京东白条、微众银行、百度有钱等等都是目前比较热门的成长链消费金融产品。它们的产品创新与消费信贷正确化也充分证明了保险与担保控制风险的有效性,基本实现了与社会保障建设的有效联动。
3.成熟期分析
成熟期主要指40岁~55岁的中老年人群,他们的子女逐渐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他们的经济负担也相对有所减弱,财富开始不断积累。成熟期人群在财富水平与经验能力均已达到巅峰状态。纵观来看,这部分人群的主要金融需求就是以家族信托、保险、财富管理为主,他们的财富规模扩张迅速,这让成熟链金融产品逐渐专项私人财富管理模式,实现了对资产保值增值、风险隔离等作用的凸显,也相应丰富了其经营模式、业务创新模式、服务模式以及风险管理模式。总结来看,这一时期的人群在个人金融业务选择方面更加大胆开放,因为他们正处于最为注重财产保值增值与顺利传承的过渡期。
综上所述,成长链金融产品依据其生命周期理论,将自然人划分阶段,实现了不同时期阶段自然人之于金消费、偿还能力以及信用特征的独特性与潜在关联性兼容,它使得人们的信贷偿还能力与金融需求都得到满足,也充分探讨了金融产品与服务设计的终生性理念。
二、成长链金融基础上的创新产品思路提出
1.有关自然人收入与授信需求的网络调查分析
依照上文分析有关成长链金融的3大阶段,我国南京财经大学就在当地金融研究中心配合下对万人进行了网络抽样调查,探讨有关授信补偿(收入线与授信需求差)的相关理论内容。在调查中,一次授信就代表了综合自然人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详细收入与现实授信需求,它必须用未来预期收入作为弥补来实现当期信贷需求,以满足自然人的现实金融需求,最终达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从网络抽样调查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自然人在成长期与就业期的授信线是是终于出较高水准的,甚至已经超出了个人授信需求,其金融需求也能够完全满足自己。反观成熟期,授信线相对会低于授信需求,这一阶段人群在财富方面已经达到巅峰,收入授信线完全可以覆盖其授信需求,所以他们无需太高授信,如图1。
2.成长链金融产品创新对策
如上文所述,成长链金融对个人金融需求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它分布于自然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基本实现了对个体金融需求的差异性分布与需求满足。为此,本文简单提出两点成长链金融产品在未来发展的创新对策。
(1)实现对产品创新研发流程的优化
本文认为,成长链金融产品完全可以做到设计与初体验合二为一,为企业创建基于“产品设计模拟平台”的体验型信息交流及模型改进。同时做到对客户体验工作机制的成功引入,深入研究和分析客户的现实需求,最大限度满足他们,为客户带来更多产品价值和个性化金融需求,如图2。
(2)围绕“互联网+”发展展开产品创新战略
目前,“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成长链金融产品也应该基于它来创新自身服务体系,实现普惠金融模式。为多方搭建低成本、高便利的网络互连平台。要借助互联网思维来做到以客户为核心、以平台为切入点,以开放视角来拓宽产品创新思路,实现跨界融合并同时创新业务模式,强化客户粘滞性,为个体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提供符合于他们需求的融资服务。再者,也要借助互联网的低成本优势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确保金融联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态势。
三、总结
成长链作为新市场经济时期的新概念,它的前景广阔且政策环境良好。它为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打下了深厚的经济基础,也催生了更多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金融业态。在围绕大数据与云平台的技术辅助下,它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产品的有利创新,更加速了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是值得我国未来金融产品发展长期借鉴采纳的优秀理念。
参考文献:
[1]陆岷峰,张欢.成长链金融产品创新研究[J].海南金融,2016,(4):31-36,43.
[2]杨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31-40.
[3]陆岷峰,汪祖刚.基于成长链金融理论的模型设计分析[J].河北金融,2016,(7):13-16.
[4]徐元曦.基于供应链融资的银行产品创新[D].中国人民大学,2009.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