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0年以来,随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专业学科发展迅速,期刊转型不断被提及,期刊数据库地位越发凸显,促使了国际期刊和出版集团跨界而入,期刊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期刊编辑应不断增强编辑出版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打造编辑出版的硬功夫;还应提升适应新时期的软实力,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期刊经营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本领等,以便在新时期更好地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期刊;编辑;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19-02
一、引 言
2010年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刊的OA、APP、微信公众号、优先出版、DOI、POD、先评议后出版等不断涌现,促进了期刊的传播与发展;另一方面,期刊改革和转型不断被提及、专业学科发展迅速、优质稿件外流严重、知网等数据库的垄断地位凸显、国际期刊和出版集团跨界而入,加剧了期刊面临的挑战[1]。期刊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编辑作为期刊出版流程中的核心要素,应当在新时期做好更充分的应对。近些年,学界对于期刊编辑的发展路径及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等论述颇多[2-5],本文不再赘述,拟结合新时期期刊的发展变化,阐述编辑在新时期更应当关注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旨在促进期刊编辑增强学习意识,在新时期更好地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二、新时期编辑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一)编辑出版知识
近年来,《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国家层面的政策或文件陆续出台,对期刊的发展提出了宏观的指导。期刊的编辑绝大多数为非编辑出版专业毕业,需要不断补充和夯实政治理论,不断学习出版法规文件,才能更加正确地、从容地面对期刊的各种变化,保证期刊的正确航向。
另一方面,国家出版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等相继推出,编辑出版工作有了更加细致和标准的规范。在期刊层面,POD、优先出版、期刊OA、移动出版、先出版后评议、公开源数据出版等出版模式和理念不断涌现,原先的整期定稿出版的模式正在面临调整。期刊编辑应当适应和掌握这些新的文件、规范、出版理念和模式,在新时期更好地从事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促进期刊发展。
(二)专业知识
编辑的专业知识指的是编辑所学的或所负责文章的专业方面的知识。一直以来,专业知识是期刊编辑双学科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学科发展不断深化和细化,交叉学科和学科热点不断涌现。编辑需要清楚地把握住这些变化以及学科的突发事件,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栏目策划、约稿、选稿和构建。如一些期刊会在年末时发布下一年的征稿主题,或对文章和栏目添加编者按等,都是基于其编辑对学科发展和热点的信心和敏感把握。
与此同时,新时期学科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数据造假、抄袭等现象时有出现,如一些源自公式编辑器、软件或复制粘贴的内容的格式很不规范。编辑作为稿件的“把关人”,需要凭借较好的专业知识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而且,新时期期刊通过网络更快更广地进行传播,公开同行评议意见和文章源数据等理念逐渐兴起,且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是传播者,一旦文章出现专业上的瑕疵或错误,就会被迅速地传播和放大,进而影响编辑和期刊形象。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
期刊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方面越来越多,然而期刊一般很少聘用专职的计算机网络人员,这就需要编辑具备更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中青年编辑,更应责无旁贷。首先编辑应当增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编辑不应只满足于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还可以掌握格式转换软件、PDF提取软件(如“汉王”)、宏运算、文献校对软件(如“善锋校对”)等;掌握专业应用软件,如数据分析软件SPSS、数据库处理软件SQL等。
其次,信息爆炸化时代各种编辑出版和专业方面的资讯日益增多,如前沿热点、业界动态、会议资讯、学术成果、文件政策、评奖信息等,而且一些信息时常先在网络上发布,其后才会有纸质形式的文件,这就需要编辑具备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再次,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很多信息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传播[6];不少作者和审稿人开始使用移动终端传递稿件及其校对或审稿意见;编辑之间也在使用微信传递稿件和请教图表问题等。这就需要编辑具备移动办公技术,并能够运用移动终端获取、学习和传递相关内容。
最后,已经移动出版或多媒体出版的期刊的编辑,还应当掌握编辑提炼、添加图片影音素材、作图排版等技术。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和交流习惯与纸质书刊时代有所不同,对于标题、图片、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等更加关注,需要编辑在传递文章和信息时,具有更好的加工意识和技术。
(四)期刊经营的意识
新时期期刊传播得更加广泛和快捷,这使得期刊的经营空间空前提升。编辑可以在期刊出版前后通过多种手段对文章和期刊进行再次传播,如移动终端应用、期刊网站、知网优先出版、OA、专业化聚合平台等。编辑还可以对一些质量较高或作者知名度较大的文章,或者期刊的特色栏目等,进行加工(如背景解读、提炼、配注编者按甚至影音)、宣传和推广等,并鼓励这些文章申报优秀论文,以提升文章和期刊的知名度。否则期刊上有不少好文章若干年后零被引的情况仍可能出现。编辑还可以积极关注并参与各种会议、期刊评价活动等,并通过有关微信群等推送期刊的电子版、贺词、祝福等,最终使得期刊和文章的一次传播变为多次传播,一次利用变成多次利用。另一方面,编辑应当增加期刊的版面利用意识。期刊也是一种具有价格和价值的商品,充分利用版面,可以更好地提升其价值和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封二封三宣传审稿人、约稿对象、行业资讯或是艺术作品等。另外,如今的期刊已经逐渐被中国知网等消解为单篇文章,编辑可以充分利用好单篇文章的版面,添加文章引用格式、期刊网址、投稿方式、微信公众号等,使得期刊的价值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新时期,特别是期刊改革不断被提及的时代,期刊编辑的价值应该通过文章和期刊被更多地关注而实现。编辑更加主动、有效、创造性地经营期刊,就更能实现其劳动价值,编辑工作也不会再显得单调和枯燥,期刊在保证学术品质的基础上也能更加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五)人际交往能力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枢,不仅是与稿件打交道,更重要的是与作者、读者、专家等多方面打交道。新时期期刊涉及的面广了,信息的获取比之前方便和快捷,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充分,期刊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期刊的优质稿源更加匮乏,编辑需要从幕后走到前台,更加开放地与不同人群进行交往和沟通,且了解审稿人、约稿对象的水平和工作周期等。
一方面,编辑可以通过跟帖、评论、点赞等多种方式广泛地与对象进行交流,或更多地和这些服务对象进行真诚、深度的交往。编辑和读者、作者等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对于稿件周期、费用、审稿意见及稿件格式等,有着各自的理解,编辑应当倾听他们的意见,消除彼此的分歧,增进相互了解,或是走进其工作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写作、投稿等方面的问题,如此可以更好地工作,甚至与他们成为朋友。巴金先生在《我的责任编辑》一文中曾盛赞叶圣陶:“他是我的一生的责任编辑,我的意思是——写作和做人都包括在内。”[2]正体现了编辑与作者交往的最高境界。另一方面,期刊编辑长时间埋头于期刊编校,容易退守于校对过程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可以从作者、读者和审稿人等方面了解到各种情况,如其他期刊的办刊模式、审稿周期、版面费和服务等,开拓编辑的视野,成为新时期期刊的品牌编辑[3]。
(六)不断学习的本领
陈浩元先生曾经说过,编辑工作是个无底洞。期刊编辑的编辑(校对)工作和学习都是个无穷尽的过程。新时期编辑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时常奔忙于各种场合或处理多种事件,应当挤出时间更有效地进行学习[6],养成静下心来学习的本领。新时期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等着编辑去学习,无论原来的学位、专业成绩、工作时间和经验怎样,都必须坚持学习,体会进步的乐趣,不可随意地处理和推延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时间的碎片化,编辑可以通过编辑出版类的APP、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及随身携带小型书籍等进行学习,或是即时地利用手机查阅和解决相关问题。而且,编辑需要具备更加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规划,例如,每天中清晨或临睡的半小时读一些编辑出版类文章,在编校期刊前后温习编校规范,每年利用一次小长假集中攻克专业上的难点,将学习心得与同事广泛地交流等。无论是以学促用还是以用促学,都能印象深刻、体会编辑行业的乐趣。
三、结 语
编辑需要具备很多知识和能力,本文仅针对新时期期刊编辑尤为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分析。新时期期刊迎来了新的发展环境和技术,编辑应当与时俱进,具有前瞻的思维,打造编辑出版的硬功夫,提升适应新时期的软实力。只有这样,期刊编辑才能远离“为人做嫁衣”的陪衬心态而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避免退守于重复编校的枯燥之中而不断地超越自我,从编辑匠发展为优秀编辑,从责任编辑转变为品牌编辑,与期刊一道继往开来、迎接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朱剑.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66-80.
[2] 胡云志.网络环境下如何成为一个复合型编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726-728.
[3] 裴路.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解析[J].出版广角,2009(8):55-57.
[4] 吴红.编辑的未来之路[J].中国编辑,2003(3):79-81.
[5] 湛江,朱宝林.杂家·编辑学者化·编辑学家[J].出版广角,2014(5): 29-31.
[6] 湛江.青年编辑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学习编辑出版知识[J].编辑学报,2016(6).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