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桂荣+徐维友
东方蝼蛄为直翅目蝼蛄科多食性害虫,可危害各种旱地作物的地下幼嫩部分,其成虫和若虫均在土壤中活动,咬食各种蔬菜的种子和幼苗的根茎,根茎被害部分呈乱麻状;东方蝼蛄常将耕地土壤窜成纵横交错的隆起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导致幼苗干枯死亡,常造成缺苗断垅。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成虫体长30~35毫米,体表灰褐色,全身密布细毛;头部有咀嚼式口器和丝状触角;腹部近纺锤形,腹部末端有长尾须1对;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有长心脏形、深凹陷的暗红斑;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棘3~4个;前足扁平,为开掘足;前翅革质化,长度仅达腹部中央;后翅膜质纵叠于前翅之下,长度伸出腹部;成虫飞行能力较强。
1.2 若虫
若虫分为8~9龄,初孵出的若虫乳白色,体长3~4毫米,腹部较大,3龄以上若虫的形态和体色与成虫的形态和体色相似,9龄若虫体长约25毫米;但翅未生长完成,仅长有翅芽。
1.3 卵
卵长椭圆形,长3~4毫米,宽1.5~2.3毫米,初产时白色,有光泽,后逐渐变成黄褐色,即将孵化时变为暗紫色或暗褐色。
2 生活习性
东方蝼蛄的成虫和若虫冬季在冻土层下做土室,每个土室住1只蝼蛄,头向下休眠越冬,下年春季2月中下旬表土层温度上升至8℃时,蝼蛄开始苏醒活动,苏醒活动时在洞顶壅起一堆虚土或在表土顶出较短隧道;3~5月是其危害盛期,5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产卵盛期为6月上旬~7月上旬,产卵前先在土深10~25厘米处筑好的产卵室内,每只雌虫产卵60~100粒,每年繁殖1代,卵经过15~28天的孵化后产生若虫;6月下旬至9月上旬若虫潜入土壤中越夏,9月中旬~11月上旬成虫和若虫再次上升到地表活动,并产生危害高峰。
东方蝼蛄昼伏夜出,夜间9~11时最为活跃,一般在表土层或地面活动取食;当表土层温度15℃~25℃、含水量约20%~27%时最有利于东方蝼蛄活动;东方蝼蛄对炒香的豆饼、棉饼、花生饼、菜饼、麦麸等香甜物质及未腐熟的马粪、猪粪、牛粪、鸡粪等畜禽粪有强烈的趋向性。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菜地要尽量进行深耕多耙和晒垡,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进行水旱轮作,造成不利于东方蝼蛄生存的环境条件,以减轻危害。东方蝼蛄巢穴上部有隆起的虚土,可人工挖开巢穴灭虫灭卵。
3.2 土壤处理保苗
3.2.1 土壤混药保苗
在东方蝼蛄危害严重的菜地,每亩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4~5公斤,直播菜地在耙地作畦前均匀撒施,使农药与土壤充分混合;移栽菜地可将农药与30~40公斤细沙土拌匀后,移栽前穴施或沟施,并与移栽处的土壤适当混合后再移栽、浇水。
3.2.2 撒施毒土保苗
在东方蝼蛄危害严重的菜地,每亩可用2.5%敌百虫粉剂8~10公斤与90~100公斤细沙土拌匀制成毒土,也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400~500克或80%敌敌畏乳油400~500克、10%氯氰菊酯乳油200~300克,加适量水稀释后与90~100公斤细沙土拌匀制成毒土,在菜苗移栽时施于根茎周围防治虫害。
3.3 杀虫灯诱杀
在夏秋季无风闷热的夜晚,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或者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各种灯光诱杀成虫;夜间开灯,白天关灯,可同时兼灭多种害虫;杀虫灯诱杀的同时,如能结合地面人工捕捉则效果更好。
3.4 畜禽粪诱杀
可在菜地挖长宽约30厘米、深约20厘米的土坑,土坑内堆集湿润未腐熟的马粪、猪粪、牛粪、鸡粪等畜禽粪并盖草,以诱集东方蝼蛄,每天清晨予以人工捕杀。
3.5 毒饵诱杀
在东方蝼蛄主要发生危害期,每亩用5公斤麦麸或菜饼、豆饼、花生饼、棉饼炒香,或者用5公斤秕谷用水煮沸,捞起晾至半干,再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100~150克兑水4~5公斤拌匀,分撒在东方蝼蛄活动的隧道处,或者每隔一定距离放一小堆,以诱杀成虫和若虫;如果在每亩所用药液中加入白酒50克和沙糖250克,可大幅提高防治效果。
3.6 药液灌根灭杀
蔬菜育苗基地受害严重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的800~1000倍液灌根、灌洞,以灭杀东方蝼蛄。
参考文献
1. 赵熙宏。东方蝼蛄的防治技术,《河北林业科技》, 2011(5):106-106
2. 袁荣才,张富满。通化地区东方蝼蛄发生及防治的研究,《吉林农业科学》, 1993(2):46-47
3. 马慧萍,潘涛。东方蝼蛄在临洮县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甘肃农业科技》, 2010(1):62-63
4. 王光宝,李萍,齐霞,王延风,孙瑞廷。庭院菜地蝼蛄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 23(9):20-21
5. 郭东红。蝼蛄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种业导刊》, 2012(12):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