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行距配置对夏玉米部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6-12-19 01:42张子学崔保田李文阳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叶长郑单穗位

张子学,崔保田,,牛 峰,李文阳

(1.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 阜阳 236065)



密度、行距配置对夏玉米部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子学1,崔保田1,2,牛 峰2,李文阳1

(1.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 阜阳 236065)

目的:以郑单958和隆平206为材料,研究夏玉米密度、行距配置对部分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的方法。结果: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和产量有升高的趋势,穗位叶长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宽窄行距离的加大,平均穗位高、穗位叶长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平均行距的增加,产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郑单958以60 cm等行距产量最高,隆平206以宽窄行40/80产量最高,株高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结论:生产上对株型紧凑的郑单958和半紧凑的隆平206,分别以60 cm等行距和宽窄行40/80,适当增加密度为宜。

夏玉米;密度;行距配置;农艺性状;产量

玉米是大株高产作物,地上部分的空间分布有别于其他禾本科作物,同时,种内不同品种间株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区域、品种、株型科学合理的构建玉米的群体结构,发挥品种的生产潜力、充分利用当地的土、肥、温、光、水、气等资源,在不增加投资的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直是玉米栽培上关注的重要论题之一。有关玉米的群体结构优化,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主要从密度、行距、行向配置对冠层环境与光合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的影响[1-8],为玉米栽培理论的提升和生产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试验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南部,采用推广的优良品种郑单958和隆平206,研究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效应,为构建本地区夏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隆平206,分别由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提供。在2013年预备试验的基础上,试验于2014年6月~10月在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为砂浆黑土,本试验是在中上等施肥水平下,研究玉米的群体配置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效应,具体施肥水平如下:纯氮300 kg/hm2、五氧化二磷135 kg/hm2、氧化钾270 kg/hm2、硼砂和硫酸锌各7.5 kg/hm2,磷、硼、锌肥全部作基肥,氮钾肥的基追肥比例1/1,其他管理同常规。

1.2 方法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计行距和密度两个因素,主区为行距,副区为密度。行距处理设50 cm等行距、60/40 cm、70/30 cm 、60 cm等行距、70 cm/50 cm、和80 cm/40 cm、宽窄行6个水平;密度设5个水平,分别为52500、60000、67500、75000、82500株/hm2共30个处理。8行区,行长6.67 m,2 次重复。中间 4 行全部收获计产。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株高、穗位高、穗位叶长 授粉后20 d每小区随机取10株测量。测量株高时为测量的准确性,统一测量到雄穗分支十字处。

1.3.2 室内考种 样品晒干后,测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脱粒称籽粒重。

1.4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 2003、DPS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数据时先对每一品种进行方差分析,分析行株距和密度对每一品种各性状的影响,进行品种间各性状相似性及差异性对比;再综合两品种各性状进行三因素裂区试验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和行距对玉米隆平206株高、穗位高、穗位叶长等农艺性状的影响

表1 密度和行距对玉米隆平206株高、穗位高、穗位叶长的影响

表2 密度和行距对玉米郑单958株高、穗位高、穗位叶长的影响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无论是郑单958还是隆平206株高和穗位高均有升高的趋势;相反,玉米的穗位叶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当平均行距小于60 cm时,随着宽窄行距离差距的加大,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无明显变化,而穗位叶长隆平206有增长的趋势,郑单958则有低密度缩短,高密度增长的趋势;当平均行距60 cm时,随着宽窄行距离差距的加大,玉米株高、穗位高、均表现增长的趋势;而穗位叶长隆平206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郑单958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说明相同的株行距配置对不同株型品种的穗位叶长的影响有所不同。

2.2 密度和行距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表3 密度和行距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试验产量方差分析表明:两品种宽窄行均未达显著水平,密度处理郑单958和隆平206均达极显著水平。从表3可以看出,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无论是郑单958还是隆平206产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行距配置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株型的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当郑单958平均行距小于60 cm时,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低密度且宽窄行距离差距越大,玉米的增产趋势越明显;高密度且宽窄行距离差距越大,玉米的增产趋势减弱;当平均行距60 cm时,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随着宽窄行距离差距加大,玉米产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隆平206在密度、平均行距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宽窄行距离差距的加大,玉米产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不同株型的品种适宜的行距配置有所不同。

3 结论与讨论

3.1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皖北夏玉米产量

生产上多采用紧凑和半紧凑型优良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皖北夏玉米的产量。玉米是单穗作物,栽培上最容易控制的是种植密度,适宜的种植密度是高产的基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优良品种郑单958和隆平206,一般生产上种植密度分别为67500株/hm2和60000株/hm2,本试验表明郑单958和隆平206种植密度,分别提高到75000~82500株/hm2和67500~75000株/hm2,产量分别提高6.47%~12.56%和1.21%~8.12%,说明在皖北地区种植夏玉米,就当前推广的优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有一定空间。

3.2 根据品种的株型

选用合理的行距配置,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试验表明株型紧凑型的郑单958行距配置以60/60产量最高,比其他行距配置增产0.8%~8.2%,半紧凑型的隆平206以40/70或40/80产量最高,比60/60等行距分别增产2.14%~2.66%。说明品种的株型不同,其空间配置不同,也会影响到冠层的光合性能,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与前人研究认为的宽窄行种植可以克服密植带来的植株间互相遮光,减轻倒伏,从而增加产量[1-6]有相悖之处。同时,本试验也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采用宽窄行玉米的穗位比等行距的穗位明显提高,说明高密度情况下采用宽窄行会使玉米的重心上移,倒伏的概率会增加而不是下降。这也许是黄淮海夏玉米区南部温度、相对湿度比北方地区高所致。因此要因地制宜的选用玉米良种及其株行距配置,实现玉米种植的高产高效。

[1]杨吉顺,高辉远,刘鹏,等.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0,36(7):1226-1233.

[2]高英波,陶洪斌,黄收兵,等.密植和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6):9-15.

[3]梁熠,齐华,王敬亚.行距配置对春玉米群体冠层环境与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8):66-72.

[4]齐华,梁熠,赵明,等.栽培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J].华北农学报,2010,25(3):134-139.

[5]余海兵,王金顺,任向东,等.施肥和行距配置对糯玉米群体冠层内微环境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5):544-551.

[6]余利,刘正,王波,等.行距和行向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8):938-942.

[7]李宗新,高旺盛,隋鹏,等.密植条件下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根冠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3):7391-7401.

[8]李洪,王斌,李爱军,等.玉米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309-313.

(责任编辑:李孟良)

Effects of Density, Row Spacing on Som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Summer Maize

ZHANG Zi-xue1,CUI Bao-tian1,2,NIU Feng2,LI Wen-yang1

(1.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China;2. Fuyang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yang 236065,China)

Objective and Method:Based on Zheng Dan 958 and Long Ping 206 as material, effects of density, row spacing on som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summer maize were studied.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test r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plant height, ear height and yield had a tendency to rise, and ear’s leaves length had a downward tren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wide and narrow row spacing, average ear height, ear’s leaves length had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verage row distance, yield ha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gradually, including Zheng Dan 958 the highest yield with 60 cm row spacing, Long Ping 206 the highest yield with 40/80 cm spacing, plant height had no obvious law. Conclusion:It was advisable to use compact plant type Zheng Dan 958 and half compact Long Ping 206 with 60 cm and 40/80 row spacing respectively and to increase density appropriately in the production

Summer maize; Density; Row spacing; Agronomic traits; Yield

2016-05-28

安徽省教育厅重大项目(KJ2014ZD10);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4GA710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1271)。

张子学(1956-),男,安徽省砀山县人,学士,教授,主要从事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

S513

A

1673-8772(2016)05-0008-04

猜你喜欢
叶长郑单穗位
不同地点玉米品种郑单958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