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社团对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支持

2016-12-19 00:58陈卓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社团个性化

陈卓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高职专业社团对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支持

陈卓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下我国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方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分析个性化人才培养内涵得出所需要素,构建培养模型,并据此模型标准对高职学院各类学习组织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得出高职专业社团是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有效组织,是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地。

创新人才;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型;专业社团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在本科类高校中,许多院校已开展了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如从2009年开始,南京大学在本科生中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改革按照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打破院系壁垒,开放课程平台,从而探索出一条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途径。但在高职类院校中,采用此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却较少,这主要是源于高职教育领域在人才培养上尚未打破专业限制。但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人才的培养都应重视培养“双创”人才,所以,在现有条件下,探索一条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显得极为重要。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这就对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一、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意义与内涵

(一)高校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从国际视野来看,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经济转型也处于关键期,要想实现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没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是无法支撑的。从高校自身来讲,其只有持续不断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得到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从学生个体角度来看,只有获得了与自身潜能相匹配的个性化教育,才能更好地掌握属于自身的核心技能,成为创新型人才,才能在社会中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二)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内涵

国内外关于个性化教育的内涵观点很多,但无论基于那种描述,其共同之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

1.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教育对象(O):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2.人才个性化培养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p),如体能、智能、社会活动能力及良好的情感及意志品质。

3.人才个性化培养的体系(S):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e),配置完备的学习资源(r),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a),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探索问题,挑战自我。

4.人才个性化培养的目标(T):塑造受教育者的完美个性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可简单构建如下模型来描述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T={p+Oa}× S(e,r)。

从模型中可知,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是否得到重视,受教育者的潜能是否得到激发,受教育者是否可在拥有良好学习环境(e)及完备的学习资源(r)所构成的体系(S)中发挥主观能动性(a)。

二、高职人才个性化培养的特点及原则

(一)高职学院个性化人才培养特点

在当前我国的高教体系中,既有普通本科教育也有高等职业教育,依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人才。所以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最大不同即是具有较强岗位适应性。所以,在进行高职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上,也应仅仅围绕这一核心来展开。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主要有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依据上文构建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型,高职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总体上确定高职学生的主体特征区别于本科,从人才培养目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能力)两个主要因素来考虑,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应以就业创业类为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氛围,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工程实践项目为驱动,附以强有力的专业化指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项目达成的同时,完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高职学院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原则

基于上文给出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的要素主要来自于受教育者的个体目标、个体潜能及培养体系,其中个体目标及个体潜能是先天就具备的,我们无法对此作出改变,而培养体系是可变的,这也是高校当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着力点。只有给出受教育者恰当的培养体系,就会挖掘出个体的潜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创新人才。

构建恰当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原则(高职学生):

1.共同目标凝聚学生,首先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目标。

2.良好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即创建开放的良好的学习场所。

3.浓厚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怀有共同目标的学生个体进入目标体系中,都有较强的学习需求动力,在配套的制度规则导引下,就会营造出互帮、互学、互竟的学习局面。

4.任务驱动调动学生,体系中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考虑面向高职学生,这一任务应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真实项目,通过任务的分部推进来调动学生不断学习前进。

5.导师指导助力学生,高职学生的自律性较差,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任务所涉及到的许多知识环节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接触不到的,这就要求加强教师的指导力度。

三、高职学院个性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已不再是以往的精英型教育模式。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差异化,成绩水平不一、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基础参差不齐、个人发展类型定位也是千差万别。如果仍然维持以往过多关注共性,忽略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那么很难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大批的创新型人才。

因此,高等院校应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的同时,应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培养。但是在当前的高职类院校中,符合这类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稀缺,这就意味着高职学院在个性化人才培养上存在不足,这必然导致高职学院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观上,高职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关注的只是以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这种面向学生整体的教学,现有的高职教学体系无论是课堂教学环境还是实践教学环境依然是面向整体学生,忽视了受教育个体的需求,缺乏多元化模式,在个性化学习体系创设上缺乏主动性;客观上,高职学院的学生整体上相较本科学生在学习的目标感上明显偏弱,具体体现在其学习的自律性较差,故学生也不会象本科生那样去主动地组建这类学习环境或提出相关诉求。不可否认,创新型人才在高校中属于小众,但这些小众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起着引领的作用。

四、专业社团的是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有效模式

1.专业社团是高职学院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有效模式

依据上文提出的高职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原则,首先要在学生中建立开放性的学习组织,该组织具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共同目标,具有共同的该组织拥有完成学习任务的配置完备的资源。

高职院校学习组织对照表

从现有高职学院学习组织构成情况来看,以班级为组织的常规课堂教学、生产实践等教学环节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组织的全面要求,因为班级内学生的个体属性差异很大,教师的指导力量有限,无法提供全面的指导,且由于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学习氛围不够好,局限于课程规格,学习的开放度也不强。普通学生社团相对来讲更符合个性化学习组织的要求,但也普遍存在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学习任务不明确及学习氛围一般的不足。再有就是未列入的学生宿舍组织,但由于高职学生自律性差,所以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很差,指导教师就更无从谈起。

那么是否通过改造,能改变上述组织的不足呢,从现有教学体制机制来看,在常规教学时间段内,班级组织的形式很难被打破,但是社团组织却又很大的改变空间,这是因为该类组织活动空间与时间均处于日常教学体制之外,有很大的自由度。

依此思路,我们可以成立多样性的专业化社团组织,该类组织以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上的综合职业技能为总目标,吸引对专业感兴趣的,想要在常规专业学习基础上更进一步丰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为之配备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辅以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力量,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最好应配置来自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该组织以实际工程任务来驱动,并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符合企业及社会实际需求的任务,来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质。

高职学院专业社团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突出专业性;二是,以实际工程项目为驱动;三是,校企双方应委派经验丰富指导教师,加强指导,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是区别于于其它类型社团的明显之处,毕竟实际任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到的知识环节是平时课堂教学所无法满足,另外高职学生的自律性较弱,需要较强的外力进行督促;四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社团组织运作机制,保障社团良好、持久运转。

2.高职专业社团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效性验证

笔者在所在学院的软件类专业做过一次数据统计,在14级总共150名学生中参加专业社团的学生总计20人左右,这20人参加的是软件开发专业社团,学院为这个社团专门提供了一间教室作为活动场所,并配置了相关教学资源,聘请了学校、企业各一名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指导教师,并有合作企业给出了一项任务《智慧校园APP》的开发,经过半年左右的社团运转后,这些学生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课余时间大部分都花在社团活动上,基本摒弃了以前在宿舍玩游戏的现象,其直接效果就是,体现在上课,对所学专业的技能掌握明显加快,成为学习的骨干,在蓝桥杯软件大赛上,全年级总共10人参赛,获奖7人,4人来自该社团,且该社团在首届“京津冀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些都说明高职专业社团在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上乃至创新创业上是一套较佳培养体系。

在当前高职学院中,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当然不能只依赖专业化社团,毕竟在常规教学中,还是可以融入个性化教学思想的,如教学任务设计的开放性,分组教学,案例教学等,且常规性教学在学生的校内学习时间还是占据主要比例的,它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所在。

四、总结

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基于个性化人才培养,在高职学院中,专业社团建设就是要为具有共同目标的学习群体搭建一个优良的学习平台,该平台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氛围,符合学习需求的完备的学习资源,并具有保障平台运转的机制,未来也会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摇篮。

[1]张婷,董彦汐.高职学生专业社团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浅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7).

[2]沈铁敏.个性化的专业社团建设对高职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与培养的研究—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湘潮,2014(4).

[3]郭晟等.校企合作构建高职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新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8).

[4]王春旺.高职院校建立学生专业社团的可行性研究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0).

责任编辑:陈岩王远

On the Supportive Role of Professional Societies in Training Individualized Talents

CHEN ZHuo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Tianjin 300350)

To carry out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creas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t is a crying need to train innovative personnel,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raining of individualization is a major part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cultivation.This paper firstly makes an analysis of all the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training and accordingly develops a trainingmodel.Then based on themodel,itmakes an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Finally it concludes that professional societies can work as suitable organizations for individu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s important bases for the growth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novative talent;training of individualized talents;model;professional societies

G715;G717

A

2095-5537(2016)05-00062-04

2016-08-1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XV4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卓(1970-),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软件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软件技术。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社团个性化
缤纷社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