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本刊记者 杨宇勃(发自北京海淀区))
良医张吉林:一生只做一件事
文//图_本刊记者 杨宇勃(发自北京海淀区))
张吉林在“关爱科学家脊柱健康”系列公益活动现场讲话
“今天要向与会的患者会安排义诊,你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到时候我一个一个地医治,要用事实、疗效说话。”北京三维正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吉林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2016年9月2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张吉林与多家机构共同举办的“关爱科学家脊柱健康”系列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参会人员中既有医学界的专家、高等院校的学者,还有政府官员、企业老总,他们中不少人曾是张吉林治愈的患者,此来心怀感恩;有的人则是慕名而来,希望借此机会能得到张吉林的帮助。
会议开始前,不少人跑上前台留影,有的人坐在台下拍摄会议资料中关于张吉林的介绍说明,有的人则时不时与周边的人聊起张吉林。“就是他,他就是张教授,我的病就是他治好的……”记者身旁的一位患者转过头来向一同过来的朋友说。当张吉林进入会场时,大家激动不已,欣喜、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从1972年我就开始研究脊椎间病症,这个病很普遍,而且属于世界难题,所以我下决心一生研究这个。”张吉林是我国著名的正脊医学专家,三维正脊技术创始人,三维正脊仪及成角旋转式多功能牵引床的发明人,同时他也是2000年巴塞罗那国际金奖和1993年中国科技博览会金奖的获得者。
谈起张吉林的从医生涯,似乎充满机缘巧合。“我老家在山东,距离曲阜很近,那里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1946年,张吉林出生于山东宁阳,从小父母就教育他做人要堂堂正正,“金子放在你面前,不是你的就不能要”,张吉林的父母都不识字,家里当时非常贫困,早年上学的费用都是仰仗人民助学金。“初中的时候我身上有两元钱的生活费就不得了,我已经很满足了。”张吉林因为家贫上不起高中,代课老师惜才,亲自登门劝说他继续读高中,然而家里的经济条件使得他不得不选择辍学。
适逢国家提倡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山东开始试点让农村孩子进城里上学。“多亏了国家的助学金,否则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种样子。”1964年,成绩优秀的张吉林被保送到了山东省实验中学,当时整个山东省就只保送了十多名学生。“文革”开始之后,张吉林高中毕业,随后在山东送变电工程处当工人。
1972年前后,恢复大学,国家提倡工农兵上大学,在政策的影响下,张吉林被单位推荐保送到山东医学院医学系,也就是如今的山东大学医学院上学。回忆当年被推荐的事时,张吉林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录取我的人说,我既是农村保送上学的,同时又有电力系统的工作经验,那就录用了。”从此他走上了至今四十多年的从医生涯。
从医后,张吉林毅然决然地将研究重点确定在脊柱椎间病领域,他告诉本刊记者:“脊柱椎间病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仅次于感冒的第二类顽疾,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影响健康的十大问题之一。”加之医学院的老师告诉他,脊椎间病一旦得了就没法治疗,要是谁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听了老师的话后,我就心想,既然自己当了医生,那么我的一生就努力在这个病上找原理,这就是我的历史使命,我就是来干这个的,干不成的话,我起码努力过了。”
此后40余年来,李吉林一直致力于脊柱间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正脊治疗及临床研究,期间,他率先提出“椎间病”的概念。“走过去的老路做不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脊椎间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就得创新。”张吉林告诉本刊记者,西医认为脊椎间病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也有人认为是骨质增生引起的,而这些认识在他看来都是错误的,“有的人有椎间盘突出,但是并没有疼痛,有的人腰疼痛,但并不是椎间盘突出。”
困惑之余,张吉林试图从传统中医理论中寻找解决方法。“中医讲和谐,人体治病也需要和谐,中医治病讲究调理阴阳,调理五行,最终目的还是回归两个字——和谐。”在张吉林看来,脊柱超负荷承载或超限度运动等不良力学行为会导致椎骨间相对位置的三维方向改变,以至于椎骨间软组织发生损伤,其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动骨伤筋”,治疗的关键在于使其位置和谐,“摆正椎骨间的位置”“理顺椎骨间的软组织紊乱关系”“纠正别扭”“修复损伤”“重建和谐人体”。
“古人关于病理的认识值得我们现代医学人员思考,现代医学虽然使我们对病理的认识更为透彻,但是在治疗理念上尚显不足。”采访期间,张吉林向记者提起这么一件多年来一直埋藏在他心里的旧事。
深受张吉林敬重的山东医学院外语系主任刘思良得了颈椎病,走路受到影响。当时张吉林治疗脊柱椎间病好几年了,但是因为当时医学认知问题,他的这种治疗方式没有被业内人所普遍认同。加之刘思良的其他学生当时已经是山东省内各大医院的主任医师,且几乎各个都是西医出身,基于西医理论,他们建议老师多休息,千万不要拧,不要扳。
“为什么不让矫正呢?这些大专家当时说得也对,从进医学院起,课本上就写着颈椎病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的,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张吉林告诉记者。后来刘思良的病情日渐严重,于是学生们商议,决定为刘老师邀请北京、上海著名的颈椎病专家,试图通过手术为老师祛除病痛。不料手术之后,病情更加恶化,“坐上了轮椅,说不了话,大小便失禁。”
当时刘老师就将张吉林叫到床前说:“我已经经过西医最好的治疗,现在成这样了,估计我也活不了多久。我不是让你给我治病,我知道你治好了很多人,你要把这些办法总结出来,发扬光大,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结晶。”此事令张吉林感到非常痛心,“如果当时我给老师医治的话,或许就不会这样。”张吉林含泪告诉记者。“老师越说,我心里越难受,坦白说这不是医生的过错,整个医学界就是这种认识,所以我现在就一心想着怎样能更好地祛除患者的病痛。”经历这件事之后,张吉林更加坚信另辟蹊径的必要性和价值。他四处拜师学艺,识穴位,辨经络,究医理,很快成为一名正脊行家。
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和正脊治疗过程中,他逐渐摸索出一套新的疗法——通过外力矫正,理顺椎骨间相对位置,消除别扭。他的手法与治疗准确到位,往往有手到病除的功效。同时,在此基础上,他还首创三维正脊仪和三维正脊技术,从而形成了一条以物理能量为主、快速安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椎间病的现代医学新途径。
张吉林为颈椎病患者施治
张吉林告诉记者,1992年,以国内医学界骨伤科泰斗尚天裕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对他首创的三维正脊仪和三维正脊技术进行鉴定,鉴定完毕,尚老表示:“这个项目我鉴定完了,任何其他的类似牵引项目我不再鉴定了,因为人的脊柱就是三维的,所以三维牵引技术完全适应这一特点,任何脊椎间病的矫正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尚老鉴定后宣布张吉林的项目为“国际首创”,“当时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检索了国内的文献以及国际相关文献,都没有发现三维正脊技术,在此之前的只是直线牵引的。”
“三维正脊仪问世后,我治愈了不少患者,国内外的都有,国家卫生部原部长崔月犁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张吉林回忆道,崔月犁的儿子曾经因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能正常行走,晚上甚至睡不着觉,治疗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效果不佳。经过专家诊疗后,得出的结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腰椎管狭窄症,“必须做手术,不做手术不行,国内外都得做手术”。
“当时崔月犁的儿子拒绝做手术,1996年,他回到济南后经人介绍联系到我,当时我已经治疗这种病5年多了,我给他用三维正脊仪治疗两次就好了。”崔月犁部长得知儿子的病是张吉林治好的,随即给他打电话说:“我儿子的病您不用做手术就给治好了,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西医做不到,咱们做到了。”为了表示感谢,崔月犁为张吉林题词:“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
1995年,在上海召开中国发明奖评审会,张吉林的三维正脊项目被山东省科委推荐参与评审,“到了上海后,我把所有的相关材料都带了去。”张吉林回忆,当时的评审专家是北京某院长王某某,王是手外科专家,但是对脊椎间病的了解有限,只是通过书本上讲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当张吉林项目的相关资料交给王某某看后,他问张吉林:“你治疗这个病症后椎间盘就回去了?”“没有,我通过观察对比并没有回去。”张吉林答复道。“既然没有,怎么会治愈呢?”王某某,后来评审的结论是:“不可能”。
张吉林得到这个结果并不恼怒,反而感到很高兴。“他是专家,结果对此都不相信,证明我的发现的确是巨大的创新。作为评委,他肯定经过多方论证,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这项医疗技术是突破。”张吉林兴奋地说。“他认为这不符合现代医学的逻辑,那么这就是对以往医学认知的一种修正,这证明西医这个理论是错误的,理论突破在医学界可是个大问题。”
“当遇到挫折时,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去看问题。”有人可能认为这次评审没评上,是不是因为没送礼,是不是没托关系,等等。张吉林坦言,他从不会考虑这些,专家就是专家,科学的严谨性足以保障评审的公正性,只是自己的创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认知范畴,想要一下子被大家认可和接受需要时间。“我们当医生不能考虑自己的利益,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患者负责,对患者的家属负责。”张吉林告诉记者。
台湾有位脊椎间病治疗领域的专家,他得知大陆有位治疗脊椎间病不开刀用物理疗法便可治愈的张吉林之后,对这种治疗方法表示怀疑,于是专程从台湾来到北京张吉林所在的医院核实,“起初他并没有亮明身份。”张吉林告诉记者,这位台湾来的专家亲自询问患者,“你们没有做手术吗?”“这样就好了?”经过核实,这位专家对张吉林的三维正脊疗法赞口不绝,并与张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由于脊椎间病患者在国内外非常普遍,为了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2006年,张吉林成立了北京三维正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并亲自出任董事长。该公司是集科研、医疗、保健、科技推广、教学培训为一体。张坦言,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很难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是他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三维正脊技术与医疗器械结合,进而发明出一种医疗器械来呢?经过研发,张吉林模仿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斜板、旋转复位、拔伸、顶推等手法,融合机械、电子等现代高新技术,按照生物力学原理等研制出了“成角旋转式多功能牵引床”。
1990年2月,张吉林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并获得了该技术的专利权,同时又获得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16个国家发明专利权。这套设备问世之后,经过张吉林治愈的患者遍及大半个中国,还有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患者,治愈率达95.7%。如今,张吉林想在国内创办一个三维正脊技术培训班,并在国内外招生,主要为国内外各大医院的一线医生进行专门培训,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三维正脊技术走向全国,造福世界。
“日前,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我们现在也在着手基于互联网进行医疗诊治,到时候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消除脊椎间病痛的折磨,我们提出了‘泛专家化’的概念,正在研发一种高科技机器人,目前机器人的专利已经拿到,正在研发。将来只要将患者的相关数据输入电脑系统中后,计算机根据数据参数传送给机器人,然后机器人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有针对地进行治疗。最终只要会操作仪器,任何人自己进行治疗和专家在场医治效果都是一样的,这是造福人类的事,是中国创造。”张吉林告诉记者。
2016年9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关爱科学家脊柱健康”系列公益活动仪式现场,作为三维正脊疗法的受益者之一,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高昌礼表示:“我作为三维正脊疗法的亲身受益者,亲自体验了运用这一疗法治疗脊椎间病的突出疗效,它是中西医学结合的成果,是古今医学结合的结果,这是造福全世界的技术。”他现场呼吁,希望在国家的推动下,让这套设备走进全国省市县各大医院,为全国更多老百姓服务。
一直心系祖国中医事业的张吉林曾婉拒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购买其专利的要求,采访期间,他多次提及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国争光,“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成果,一定要让它走进全世界。”作为一名骨伤医学专家,他一心为患者着想,他说:“当医生不能盯着钱看,要让中国的医学走向世界,这些都是宝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