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新 任风云
“灵动课堂”倡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探究,在快乐中成长,让课堂灵活、有效、真实。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珠鸟》的教学为例,谈谈“灵动课堂”的几个基本特征。
一、灵动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
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探究性、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达成这种要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探究和发现。
教学《珍珠鸟》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个中心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如“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等。教师经过梳理、归纳,出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抓住“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因为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交流、合作时大家非常投入,汇报时也有理有据。
二、灵动课堂是真情实感的课堂
灵动的阅读课需要拨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拨动的方式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是读。
《珍珠鸟》清新、质朴、动人,尤其是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细心呵护,更是渗透着浓浓爱意。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爱,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朗读“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两句话。通过读,学生感受到,“小家伙”体现出作者把珍珠鸟当作了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喜爱之情不言而喻。
教师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如,抓住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句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体会“放开胆子”的原因、表现等。学生通过声音的轻重、节奏的快慢表达出了他们对“放开”的理解,把小珍珠鸟肆无忌惮、活泼可爱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当学生读到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着了这段话时,教师问学生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用轻柔的朗读回答了教师的提问。这轻柔是对人、鸟和谐相处画面的热爱和珍惜,是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感悟与理解。
三、灵动课堂是有效生成的课堂
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不断生成的过程。生成让课堂充满了智慧,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作品。
理解重点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后,学生深情的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教师正准备进入下一个预设环节——调动学生生活中与动物交往的经历,引发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思考,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有时候信赖不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问题出现得太突然。教师课前没有预设到这个问题,一时不知道如何解决。短暂地沉默后,学生开始轻声议论,“是啊,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因为对别人太信赖,所以常常吃亏。”“对,现在社会上那么多人受骗,不都是因为太信赖别人了吗?”见学生的思维离文本越来越远,教师及时追问那名提问的学生:“你换了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说明你的思维很灵活。你能说说这样思考的理由吗?”这名学生依据文中的“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这句话,认为珍珠鸟们“不飞出去”是因为习惯了这种生活,而不是信赖。这名学生的分析显然与他最初提出的观点不是同一层意思,但他无形中转移了话题,把其他学生从偏离的思维中拉入了“正途”。很自然地,教师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到了“习惯”与“信赖”之间有没有联系上。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此做出了分析:“习惯”与“信赖”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有了心思,我们习惯于向最要好的朋友讲述;在家里,我们习惯于享受父母对我们的照料与关爱;在学校遇到了困难,我们习惯于寻求老师的帮助等。这些“习惯”其实都源于“信赖”。
能做出这样的分析,说明学生不仅走进了文本,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且走出了文本,对“信赖”有了更为直观的思考。这一切得宜于课堂生成,是生成让课堂出现了不曾预约的精彩。
四、灵动课堂是拓展提升的课堂
在学生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
交流中,有的学生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学生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还有一名学生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老人摔倒了不敢扶的现象,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信赖问题。其实,“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伸出援助之手了吗?在别人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时候,我有没有理解或宽容、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沟通?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很多朋友,就会创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
这样的交流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而课堂也就在这种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变得灵动起来。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