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餐饮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国际化的挑战。为了服务外国游客,大量中国菜名被译成英文。本文总结出了中文菜名英译中存在的机械直译、忽略文化内涵、菜式空缺三大问题,并提出了大众化菜名英译采用归化策略,蕴含文化内涵的菜名英译采用异化策略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国菜名;英译;文化内涵;翻译策略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餐饮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国际化的全新挑战。对外国游客来说,一次美妙的用餐经历不仅能给旅途增添乐趣,也会使他们领略到中华美食的无穷魅力和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为外国游客准备一份达意、传神、精致的英文菜单是十分必要的,也将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中餐以色、香、味俱全而闻名于世,种类繁多,命名方式也是五花八门。要把内涵丰富的中国菜名准确地译成英文绝非易事。笔者经过研究发现,目前中国菜名的英译良莠不齐,存在不少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机械直译,辞不达意
中国菜选材丰富,烹制复杂,取名往往简洁抽象,且富含文化色彩,因此如果对菜名只进行简单的逐字翻译,则无法使外国游客对菜肴的用料、烹制手法及文化内涵有所了解。以下是某中餐馆带有英文翻译的菜单,其中有几个菜名只是简单的直译,既不达意,更谈不上准确。让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1)干炒牛河:Fuck to fry cow river
这道菜是放了嫩牛肉片炒制的河粉,河粉是以大米磨浆蒸制而成的米粉条。所以牛河是两种原材料,即牛肉和米粉,却被直译成cow river,一看就是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译者怕是自己都没弄清楚这道菜是什么。而对就餐的外国游客来说,更是一头雾水。“干炒”是一种烹饪方法,在翻译这道菜名时应把烹饪方法译出,然后再加上原材料,其正确的译法应为 “Fried rice noodle with beef”。这样,外国游客知道了“干炒牛河”的奥妙,也能愉快用餐了。
(2)炸酱面:Fry the sauce
炸酱面在这份菜单中被翻译成“fry the sauce”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祈使句,意思是让用餐者自己去“炸”那个“酱”!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知道炸酱面是北京传统美食,就是把炸好的酱伴着煮好的面一起吃。所以,“炸酱面”应该译为“noodles with pork and soybean sauce”。外国游客也能一目了然,知道这是一道面食。
2)英译流于表面,忽略文化内涵
中国菜的命名讲究文雅、含蓄内敛,且常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除了那些大众化的菜肴一般以原料直接命名外,有相当一部分的菜肴命名时注重联想,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这些菜肴往往以创始人、景物、典故和传说来命名,菜名与原料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如八仙过海、大救驾、龙虎斗、佛跳墙等。此类菜名若按字面翻译不仅会令外国食客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有时还可能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1)四喜丸子:Four-joy Meatballs (Meat balls Braised with Brown Sauce)
这个例子中,四喜丸子被译成“四个高兴的肉丸”,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据传,四喜丸子源于唐朝。有一年科举考试,出身贫寒的张九龄高中榜首,皇帝赏识他的才华,将他招为驸马。当时张九龄的家乡正遭遇水灾,父母不知下落。婚礼当天,张九龄终于寻得父母,一家团聚,喜上加喜。张九龄让厨师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庆贺。菜端上来一看,是四个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张询问菜的含义,厨师答道:“‘四圆。一喜,老爷金榜题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驸马;四喜,合家团圆。”张九龄听后大笑,连连称赞,说:“‘四圆不如‘四喜。”此菜因而得名。此后,逢有喜事,宴席上必备此菜。可见,“四喜丸子”代表了吉祥之意,蕴含人们美好的祝福与祈盼,而将它简单地译为“四个高兴的丸子”既不准确,更无法传达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寓意。不妨译成“Si Xi Braised Meatballs”会更为贴切一些。
(2)东坡肉:Dongpo Pork
据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重修西湖,造福百姓,深得当地百姓厚爱。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百姓都不约而同给他送肉。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猪肉,觉得应该和百姓分享,于是用自己的方法来烹制猪肉,然后分给百姓。大家吃了都觉得这肉做法独特,甚是美味,便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此肉,“东坡肉”因此得名。此处将东坡肉译为“Dongpo Pork”虽无大过,却很难展现其背后的故事。若将其译成“Red Braised Pork of Dongpo Style”既能体现菜肴的本质又能让外国游客知道菜的创始人是苏东坡,既品尝了美味又增长了见识。
3)菜式空缺,英译对等词造成信息不对称
由于地域与文化差异,世界各国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并承载着各地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饮食文化的特殊性必然表现为语言的特殊性,因此一些极富中国特色的食物名称是无法找到英文对应词的。如馒头、饺子之类,在西方国家并无此类食物,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应词进行翻译。将馒头译成“Steamed bread”,饺子译成“dumplings”,只是权宜之计,虽然能让西方食客大致了解这些食物,但我们都知道馒头和饺子与西方的“bread”和“dumpling”其实并不是一回事,这也违背了我们宣传中国美食独特风味的初衷。其实,直接将馒头译成“Mantou”,饺子译成“Jiaozi”就可以了,这种译法已被外国人广泛接受。
若想翻译好中国菜名,译者首先要掌握足够的餐饮知识,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菜肴的原料、烹饪方法及主要特点。其次,考虑到英汉餐饮文化的差异,中餐菜单的制作也应遵循西餐菜单清晰、简洁的原则,让外国人看了菜名之后大致能够了解这道菜的原料和烹饪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服务外国游客的目的。笔者总结了现有中餐菜名的一些英译方法与技巧,并借鉴其他翻译工作者和学者的成功经验,归纳出了中餐菜名英译的主要策略及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大众化菜名,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让外国食客见菜名而知其菜
同西餐一样,中餐也有很多菜肴是以菜的原料、烹饪方法或口味命名的,如椒盐排条、宫保鸡丁、水煮鱼等。这类大众化菜肴的中式命名方式本身并不复杂,也无太多深意,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译成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和菜式命名风格的英文菜名,让外国食客一看菜名便知是什么菜。在具体翻译方法上,可采用意译的方法将中文菜名直译为英文菜名,让外国食客知晓菜肴的原料、烹饪方法或口味,也就基本了解了这道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让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1)红焖肘子:Braised Pork Joint
这道菜是以烹饪方法加主料的方式命名的,这种命名方式在中式菜肴中比较常见。其表达方式也与英语的表达习惯比较一致,因此翻译时只需采用意译的方式将烹饪方式“红焖”和主料“肘子”逐一译成英文。但要注意的一点是中文的“红焖”是动词,但英语里习惯用形容词,故此处用“braised”来修饰“Pork Joint”而非动词“braise”。
(2)糖醋排骨:Pork Chops with Sweet and Sour Flavor
糖醋排骨是中餐里比较有名的一道家常菜,这道菜是采用了主料加味汁的方式命名的。中式菜在烹制过程中往往要添加很多调料,但对菜的口味起决定作用的一般也就那么一二钟,因而在中餐里以主要调味料来命名菜肴的也不在少数。在将菜名译成英文时,一般也只需直接将主料和味汁的英文名译出。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未将“糖醋”直接译作“sugar and vinegar”而译成“sweet and sour flavor”,一则,因为糖醋料的口味特点就是酸甜,也是这道菜的特色,外国游客一看便知菜的口味;二则,糖和醋是在烹制过程中加的调料,而非烧好后淋上去的,成品是看不出糖醋的,这样的译法更符合菜肴的本质,也不会显得太死板。
2)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菜名,主要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让外国游客领略中国的饮食文化
注重写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这也体现在饮食文化中。很多中国菜光看名字是无法知道是什么菜的,这些菜名往往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寓意,例如:霸王别姬、龙虎斗、百年好合等。为了体现中国餐饮文化特色,要保留菜名的文化韵味,英译时宜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而为了让外国游客能了解菜的原料及烹饪方法等,在具体翻译时可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下面举两个例子:
(1)青龙过海
这是一道广东名汤,名字听来大有名堂,菜上来后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这个“青龙过海”不过是一盆空心菜汤。翻译本道菜名时,可先将“青龙过海”译成“Green Dragons Crossing the Sea”,再加上注释“Vegetable Soup”。这样既保留了中文菜名的韵味,又不会让外国游客觉得中国人是故弄玄虚。
(2)太极盘
这道菜是用干贝松,菜松和圆形的白色蛋糕片及香菇在圆盘中摆放成太极形状。中国人对太极图形很熟悉,也认为是吉利的象征,所以这道菜名也是为了讨个吉利。翻译时我们可以保留这个形象特征,然后对菜的具体内容加以注释。可翻译为:Tai-ji Dish (Sliced Bread with Sweet-Smelling Mushroom, Vegetable and Dry Shellfish)。
当然,中餐菜名的英译方法是非常灵活的,同一个菜名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只要能让外国友人看明白这道菜,了解菜的原料、味道、烹饪方法,领略其中蕴含的中国饮食文化魅力,就算是成功的翻译。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4]汤道兵.归化与异化的动态统一与旅游文化翻译[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
[5]吴云.旅游翻译的变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4(4):21-24.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