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内涝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

2016-12-17 14:47胡文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33期
关键词:城市内涝解决措施

摘 要:通过分析太原市排水管网的现状对其改造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内涝;太原市排水系统;解决措施

防洪防涝历来就是我国各个省市在夏季重点防控灾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每年的强降雨导致洪涝带来的损失却是十分巨大的。2016年,据民政部网站的公布数据,截止7月25日,由于连续的强降雨,使得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以及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等十多个省市遭遇较大的洪涝灾害,1476.2万人受灾,很多城市汪洋一片,死亡失踪人数多达289人,其中河北因灾死亡人数114人,失踪人数111人,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如何做好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减少因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损失,一直是政府和学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太原市概况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地处山西中部,北部、西部和东部三面环山,南部地区毗邻汾河平原,形成了一个盆地的地貌特征。在气候上,太原市是温带季风性,年平均降水量456mm,主要集中于6月到9月四个月之间,降雨量在各个季节的分布极不均匀。虽然,太原相对于南方城市的降雨量少了很多,发生强降雨的天数也是明显少了很多,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城市的排水管网普遍落后,更新改造滞后于城市建设规模,落后于城镇化的推进步伐,所以,一旦大雨和暴雨,我国的城市不论大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无一例外的都要发生洪涝灾害。2016年7月18日到19日,由于连续强降雨,太原陷入了洪涝之中,滨河东路祥云桥下大面积的积水,最深约60厘米,旧晋祠路与龙山街交叉口积水面积多达1500平米,深40厘米,龙城大街机场出口由西向东积水面积多达10000平米,深30厘米,另外部分下穿铁路桥下积水严重,比如,白龙庙地段的铁路桥下最深处超过了100厘米,比如,恒山路十里铺地段的桥下积水最深处超过了60厘米,其他超过30厘米积水的地段就数不胜数了。

由此可见,尽管太原地处北方较为干旱的区域,但是夏季的大雨暴雨没有让太原逃脱洪涝之灾。因此,科学合理规划,根据实际进行排水管网的改造升级,对于城市防涝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太原市内涝的原因分析

2.1 地貌原因

太原市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整体上是一个盆地地形,汾河两岸、南北沙河两岸以及虎峪河两岸,沿线地区的地理位置较低,并且东西走向的坡度较大,一旦有强降雨,雨水就会沿着东西走向流向迎泽西大街、南内环西街以及晋祠路和新建路等地段,产生积水,短时间内不易排掉。

2.2 排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太原市道路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中环路和各个主干道立交桥的修建,让太原市开始向现代化城市迈进,但是排水管网等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不仅北城区,就是新城区——南城区也是内涝严重。因此,排水管网的滞后是内涝最直接的原因。

2.3 设计规划不切合实际

太原是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在上个世纪50年代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城市的建设,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设计中却没有进行科学严密的论证,没有更为深入的分析太原市的实际状况,使得雨水重现期、径流系数等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一旦有大雨暴雨来临,造成城市内涝是必然的事情。

2.4 雨洪合流且流量混淆

太原市的主城区共有10条城内河用来排除东山和西山的洪水进入汾河,但是这些河流基本上都是悬河,沿路的雨水几乎不能排到河内。再者,由于城市建设的无序扩张,东山和西山的植被破坏严重,硬化面积不断侵入自然生态区域,产生的洪水全部进入了雨水排水系统,使得管网排泄压力陡增。

3 太原市内涝的解决措施

3.1 重新进行规划设计

在太原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升级方面,首先根据城市的实际排水需求进行标准的调整确定是必须的。第一,根据历年来太原市强降雨的实际,进行暴雨强度公式的修订;第二,按照城市的目前建设规模结合降雨情况和地貌实际,重新构建雨水重现期计算体系和径流计算体系;第三,根据实际状况确定排水排涝的标准,确定道路积水等级和排水时间限制等级;第四,重新计算汇流面积和管网排水流量的实际需求。

3.2 完善城市的排水排涝系统

国外水灾害防御系统主要由三个系统组成:一是城市防洪系统,主要抵御外部洪水;二是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又称小排水系统,主要排除道路积水深度不超过20-30cm的降雨;三是城市内涝控制排除系统,又称大排水系统,排除或蓄存超过雨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内涝积水,一般由城市内河、湖、水面、道路和调节构筑物组成。目前,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还很大,迫切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是排水管网系统方面,更需要改进和升级。

3.3 建设排水排涝蓄水系统以缓解排水管网压力

按照排水和蓄水并重的设计理念,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雨水调蓄能力,形成水系利用和排涝相互协调的雨水收集、调蓄、入渗、河湖联调系统,提高排涝防灾能力。中心城区可利用居住小区的空地和城市广场修建地下调蓄池,既可起到削峰、防涝,又可实现雨水利用的双重功能。同时开放公园景观水体进行调蓄,达到缓解排水管网压力的目的。目前,太原通过东山五龙城郊森林公园和西山万亩生态园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蓄水的作用,并且,新建的和平公园、晋阳街公园和晋阳湖体育公园的陆续开放使太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后续的低影响模式升级排水系统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胡文娟(1982-),女,江苏江都人,本科,职称:经济师,主要从事城市排水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城市内涝解决措施
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研究与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标本兼治“内涝病”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问题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试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抗涝工程
暴雨内涝后城市排水规划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