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

2016-12-17 22:51邹清
人间 2016年31期
关键词:物象笔墨山水画

摘要:写生是画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升华自然的过程,是提高造型、构图、笔墨、设色等能力的过程,是提高绘画意境的过程。写生更能帮助画家收集大量的创作素材,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写生而来的素材生动且贴切生活。因此写生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写生;山水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29-01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今著名画家的艺术创造,都是从“师造化”中得来。所谓“师造化”就是画家走进大自然去学习,观察体验真山真水的奇妙,进行写生。这也是画家深入生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自然生活是山水画创作的源泉。写生作为学习山水画的重要阶段与途径,不仅能够锻炼画家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感悟能力,而且能提高画家的造型能力、构图,还能收集丰富的生活素材,因此,写生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画家学习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一、认识自然

认识自然是山水画写生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段。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且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生活,那么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势必枯竭,然而艺术又高于生活。这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作为一个山水画学习者,走进大山大水,贴近生活是我们获取艺术灵感的必由之路。

对于初步进行写生的人,面对大自然中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我们并不是要立刻马上的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照摹。我们首先要去看、去观察、去体会,寻找自己觉得有兴趣的,能够打动自己的物象。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等自然中的万物都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在选定自己要画的物象前应多去转一转、走一走,边走、边看、边想、边感,找寻能打动自己的事物,找到能产生共鸣的自然事物。

二、感悟自然

感悟自然山水是写生中的第二个阶段,即“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阶段是在经过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物象的进一步感悟与体会。山上之雪,纯洁无尘,晶莹而剔透;山中之水,清澈见底,沁人心脾;山间之云,变幻莫测,暗藏天机;山上之松,铿锵挺拔,傲视苍穹。山中之树、之草、之花,山中的万物无不以其独特的姿态,展现着生命的状态和意义,周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静静的用心去感悟。

在对自然山水美感的分析中,北宋郭熙提出了其独特的观照方式,即“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奢之目临之则价低”。用这种观照方式就可以使“自然山性即我性,自然山情即我情”,以山水之性情体察山水,感悟到的就不只是山水之形貌,更有山水之神貌。所谓“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林泉高志>)人们走进大自然当中,对大自然的物象进行观化的时候,是自身对生命细致而全面的体验,同时也是“与山水神遇而迹化”的物化感受,这并不是远离生命本体的观照,而是深入生命的体察。这样的物化过程就是把自身对自然之物的感受融入到人本身的性灵之中,在生命的律动中体味最纯真的山水,从而达到一种清醒的自觉状态。

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应回到生活,自然中的物象是作物者创造出来可以供人临摹的有形范本。当我们用心去亲近它时,就会有敏锐而真切的感受,可以将自然中的形体幻化成画家笔墨中的“形态”,通过形与笔墨的融合,通过对绘画语言的实践走进真山真水,去感悟自然物象,使画面有一种奇特的精神氛围。

三、升华自然

升华自然是山水画写生中的高级阶段,也是反反复复的阶段,即“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一个提高艺术品位与格调的阶段,是闭目冥思、精神升华、养胸中逸气的过程。北宋郭熙就提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绘画意境要求。显然,可行可望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但还是处真山水之外,而可游可居则是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自身性灵与天地精神所共适的状态。

四、写生的作用

写生作为学习山水画的重要过程,不仅能够提高画家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构图与笔墨表现能力,还可以为艺术家进行山水画的创作收集最为生动而贴近生活的丰富素材。

在山水画的水墨写生过程中,画家的笔墨结构能力得到锤炼,提高了画家驾驭笔墨的能力。经过长时间对某一地域的表现可以总结地域的特殊笔墨结构,例如,五代董源用长短披麻皴表现烟雾冥迷、江湖纵横、重汀绝岸、林木清幽的一片江南景色,创作出了表现江南郁茂秀润、岚色郁苍的艺术作品,如《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传世之作;荆浩隐居于太行山中,笔下的山水崇山峻岭、重岩叠嶂、气势恢宏而壮观,表现出了北方山水独特的地域风貌。在其传世巨作《匡庐图》中,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都成为表现北方山水的创作典范;范宽用小斧劈皴、豆瓣皴表现北方势壮雄强、坚硬挺拔的太行山,创作出具有粗犷奔放效果的艺术作品,如《溪山行旅图》。不论董源、荆浩还是范宽,他们的笔墨结构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主观臆造所得,而是对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进行反反复复的观察、描摹、感悟、锤炼而来。因此才能产生笔墨语言、自然山水树石皴法和物象等最具特征和最和谐的完美结合。

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水墨写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现如今山水画的写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具方式,比如常见的钢笔、铅笔、炭笔等等,甚至出现以照相获取图片而代替实物写生的现象。

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现当代的艺术家越来越重视写生的作用,假如不进行写生,山水画创作就不能注入新的血液;假如没有写生,山水画作品就不能贴近生活,表现生活,打动人们的情感;假如没有写生,山水画的创作就有陷入古人的已有程式化的泥潭中而不能出新。通过写生,从真山水中挖掘自我之所在,探寻新的表现方法、语言、意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 李福顺 著 2010.09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山水画史》 陈传席 著 2011.09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邹清(1992.09~),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

猜你喜欢
物象笔墨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