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林
摘要:高校中恶性事件的不断发展,与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直接关系,所以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伴随新课改工作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体育课程开展中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本文就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分析,详细内容汇报如下。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方法;心理健康;积极心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04-01
一、引言
就当前高校情况来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中恶性事件的发生几率一直居高不下,不但影响学生本身的生命安全,也影响到社会对高校工作开展的认知度情况。总结问题发生的原因,与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大学体育是大学课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养成情况。
二、大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关系概述
就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是人体的部分内容之一,将直接影响人的身体情况。WHO就健康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健康是身体、精神、完善的状态,而所谓健康就是实现人生观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统一。所以,大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其前提是树立健康指导思想,并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历史、实践以及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就大学生的年龄情况进行分析,其还处在青春发育期阶段,所以生理、心理开始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心理、生理的明显不稳定情况。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学生,具体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意、抑郁等。分析这些不良问题的出现,其与学生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活动特点有关。正常情况下,体育专业的学生其性格更应该开朗,但是由于长期训练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还有就是,体育运动具有明显的竞争性特点,而这一特点就造成学生之间的竞争性以及紧张感,在训练之中就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敌意情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缓解学生心理不佳情绪,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
(二)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国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秉持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目标,同时更为注重的是对高校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就当前情况来看,强化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转变体育教师培养观念。
想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成功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前提条件是体育教师队伍的完善。教师是学生的老师,更起到了榜样作用,想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本身需要接受心理、道德素质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为体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体育教育工作的执行中,想要良好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身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确立理性健康的自尊。体育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其充分说明了轻松的身体运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另外,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团队协作意识,对于未来踏入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三)合理安排体育运动。
相对于高校中的其他科目而言,体育教学中的运动量是最多的,合理的运动能够调节学生的大脑机能,但是运动施加超过了学生的身心负荷,不但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会造成机体损伤。这就对教师提出要求,必须能够综合学生的特点、身体情况等进行体育运动的合理安排。例如,通过运动会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借助田径、体操等竞技,培养学生的机智、拼搏精神。另外,教学手段上可以进行不断优化,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体育运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新媒介技术融合,在调动学生积极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师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心理暗示,让学生在精神上感受微妙的契合。
五、结语
大学是实现人心理健康、成熟的重要阶段,而高校体育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改善学生的情感状态、培养意志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素质和品格。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建雯,熊伟.论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5):58.
[2]史悦红.试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123-125.
[3]陶琳.大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9):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