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属外壳》:一场关于战争的噩梦

2016-12-17 20:08杜臣弘宇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失衡越战批判

杜臣弘宇

摘 要:20世纪下半叶,越战失利对美国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间接导致美国正统文化崩溃瓦解,“嬉皮士文化”异军突起,年轻人陷入普遍陷入疯癫与狂乱之中。然而在1965—1973年战争期间,大众媒介并没有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新闻报业的大量不实报道,很大程度上歪曲了真实战况,仅有的一部越战电影《绿色贝雷》,也是五角大楼与美国鹰派勾结的产物。然而,正如马基雅弗利所说:“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谎言终究会被时间撕开伪装,当赤裸的真相大白于世时,政府的虚伪和残忍就再也无法掩饰了,于是人们开始绝望的咆哮。此时,批判与反思就成为至关重要的话题。

关键词:电影;越战;失衡;批判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1987年上映的《全金属外壳》,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杰出的越战电影,导演库布里克用朴实直白的镜头语言,真实再现了残酷的战争场面,书写了人性毁灭的全过程。不仅超越了原著小说《短期服役》,更超越了战争片原本塑造英雄,鼓舞人心的传统意义,用血和铁刺痛观众的双眼和心脏,告诫人们:真实的战争既不光荣,也没有诗意,只有杀戮和欲望,死亡与哀嚎。以几近崩溃的情绪宣扬了“反战”主题,成为不朽的经典影片。

一、在黑暗中冷笑

“全金属外壳”指一种被铜外壳包裹的来复枪子弹,它是致命的杀人武器,随时做好出膛的准备,与未知目标同归于尽。库布里克在影片中将其隐喻成士兵,通过集训和作战两个部分,分别展现杀人机器的生产和使用。剃头,是批量生产杀人子弹的第一步。在哈德曼教官永无止境的叫骂中,年轻人的道德价值观被摧毁了。他们被打磨成同等质量和大小不知羞耻,毫无人性,满口污言秽语的同时,把枪当成心中的至爱。高压的生产环境阻碍了个体意志的自由发展,“傻子派尔”在训练营受尽摧残后,终于从一个好吃懒做、软弱无知的胖子,成为一台冷酷无情,凶残可怖的杀人机器。当他充满笑意的面容变得不寒而栗时,人物的精神就发生了失衡。想要逃脱他人的地狱,获得自我意志的回归,就必须平衡行为与认知的关系,与现实切断联系,是唯一的出路。在毕业前的深夜,派尔终于举起手中的步枪,与哈德曼教官同归于尽。在人性物化的流水生产线上,不可避免会出现残次品,但罪恶与死亡却在不断蔓延。权力的手指紧扣战争的扳机,将包裹着血与肉的金属子弹,不断摄入敌人的身体。那些撕裂的哀嚎声,全都埋葬在战火声中,尖锐刺耳,又悄无声息。

“优质品”就这样被送上战场,他们没有良知、怜悯和同情,对着手无寸铁的居民疯狂扫射,同时也分不清生与死的界限,在敌人的尸身旁边饮酒作乐。他们甚至不知道战争的价值和利益,仅靠着杀戮和嫖妓度日如年。在库布里克导演的镜头前,他们既残酷暴虐,又无知可笑。“小丑”结束新兵训练后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他的钢盔上赫然写着“生来杀人”,但他同时又佩戴着一枚和平勋章,当别人问起时,他用“人性的双面性”来进行自嘲,体现了和平的脆弱和战争的荒诞。其实所有的年轻士兵都和小丑一样,对死亡麻木不仁,对战争一无所知。然而战争的铁骑不会因为人性的灭亡而停止脚步,库布里克始终站立在反对方,用后移跟拍镜头暗示着这一点。他的单视点构图将目光聚焦于这些“杀人机器”的丑恶嘴脸,在他们的步步紧逼下,人类终将堕入罪恶的深渊。

二、历史的印记

除了对战争充满“黑色幽默”的批判和讽刺之外,影片也不乏对越战场面的真实描述。呼啸的枪林弹雨、残存的烁石瓦砾、破败的东方建筑,处处显露着绝望、恐惧与仇恨。香江废墟的对战堪称经典,没人会料到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狙击手,竟然是一名只有十几岁的越南少女。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小丑”开枪结束了她的生命,切断了她与战争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小丑”在影片中,唯一一次开枪杀人,与其他癫狂的士兵不同,他开枪不是因为愤怒和仇恨,而是源于同情和关怀。没有人愿意将天使般美好的少女,与绝望的战争联系在一起。或许在残酷的战争中,死亡是唯一归途,也是救赎的唯一方式。但这种途径和方式无疑充满了毁灭和绝望,夸张的场景渲染已经远远超越了血腥的视觉暴力,慢镜头下人物扭曲的表情和动作,如同一把尖利的匕首穿透人们的心脏,让人们在同情之余,陷入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或许只有对那些失去希望的人而言,战争才是合理的,除此之外,没人能定义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影片开始的一曲《你好,越南》,早已暗示年轻人将会在这场无止境的战争中走向灭亡,而小丑在影片的末尾随军急行,耳畔响起了轻快的《米老鼠》,虽然他庆幸自己仍然活着,但他注定跟久别的家乡后会无期。即使士兵们面含胜利的微笑,但他们已然无法走出战争的阴霾。库布里克仍选用跟拍镜头纪录他们的行程,但不同的是,此时的视角却由对立转为了跟随,大概连叙述者也无法改变人们继续堕落的事实。

时至今日,越战带来的身体伤痛已经逐渐愈合,但它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疤痕却无法抹去。《全金属外壳》从诞生之初就成为经典反战电影,至今仍提醒人们铭记战争的苦痛。在和平时代里,犹如一剂尖锐的预防针,唤醒世人的责任和良知,避免战争和噩梦的再次上演。

猜你喜欢
失衡越战批判
《凝固汽油弹女孩》50载:越战决定性照片的故事
越战中美军士兵的平均死亡年龄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二战和越战期间美国对日本及越南海上封锁作战特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