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娜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这就确定了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到了中高年级,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更多的老师选择将阅读、理解作为课堂重点,从而忽视生字教学。难道中高年级该忽视生字教学吗?这是大错特错的。如果语文这门课程是一棵大树,那么生字词的教学就相当于是这棵大树的根,“根”没长好,大树长得再茂密只是虚有其表,不堪一击。但是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只在低年段关注生字教学,在高年段的课堂教学中淡化字词教学,不要说一节课花十分钟在生字词上,有时候连一分钟都吝啬不愿给予。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在阅读、习作时让字词成为学生理解、运用的绊脚石。因此,我认为识字教学无论在哪个年级段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在中高年段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呢?
一、明确识字目标,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目标明确,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必须明确这一阶段的识字目标,这一学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而预习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在上新课之前,老师们都会布置孩子提前预习,运用已积累的一些识字方法在预习中解决这课的生字词。但生字词也有难易之分,有些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应该根据他们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不要过低地看待学生,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能干,也不要过分地高估学生,毕竟他们还是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张弛有度的生字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和识字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我曾经尝试过在课前给学生发预习单,预习单上以生字为主,围绕生字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在家利用工具书完成预习单。学生几乎都能完成,长此以往,相信对孩子们的识字自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二、激发学习兴趣。在乐学的氛围中领略新知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兴趣是一切事情的导火索,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方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老师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会有意引导学生“乐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比赛等形式教学,孩子们参与进来的兴趣相当浓厚,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到了一定的学段,老师们就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显得有些幼稚,课堂上就不采用,只是生硬地让学生读、记。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还是需要一些新奇有趣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每天这样反复单一地教学生字,就只会让孩子们对生字越来越懈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适当的“乐学”还是需要的。我的课堂上到现在还是时不时地采用开火车读生字的方法学习生字,我发现他们只要开心了、有兴趣了就很乐意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相当于为学生请一位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三、利用字理教学。渗透汉字文化
中国汉字有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说:“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个拐弯抹角就是一段美丽的故事。”《趣味汉字字典》前言中说:“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生动展现古人生活的风俗画,在这画卷中脉脉流淌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心理潜流。”可见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每个汉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底蕴。但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有多少老师关注到这点呢?一个汉字,如果你根据字理深入挖掘,就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如四年级上册《搭石》这一课中的“协”字,在甲骨文时代,“协”字由三个“力”字组成,“力”在古代表示耕地的犁,祖先们根据犁的样子造了“力”这个字,又将三个“力”字放在一起造了“窈”,表示人们耕地是共同用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又在“窈”的旁边加了个“十”,表示众多,最后为了书写方便将“馅”字的两个力简化为两个点分布在“力”字的两旁,从而有现在的这个“协”字。经过这样一讲解,相信孩子们的感悟会很深,记忆会很深刻。如果老师没关注字理,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那么未免浪费这么好的汉字文化。关注字理,渗透汉字文化,让学生学得更深入,这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品字解词
每个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单单理解字、词是远远不够的。课文是理解字、词的一个重要语境,让生字回归课文,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字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在语境中识字,我倾向于随文识字的方法。“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一段语句纳入一段文字中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更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如教授四年级下册《尊严》这课中的“狼吞虎咽”一词,我让学生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让学生找找哈默之所以“狼吞虎咽”的原因。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理解、诵读,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当时哈默生活的窘迫,从而使他们更形象地想象出当时哈默“狼吞虎咽”的这个画面,理解“狼吞虎咽”这个词的含义。相比而言,这样的方法比将生字单独列出来来得更实在、更有实效。随文识字,将好的识字方法运用到中高年段的识字教学中,只要多一份智慧,少一些平庸,多一些创新,少一些形式,那么中高年段识字教学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拓展课外知识,在阅读中积累生字
课外阅读是学生增加识字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吕叔湘先生曾说:“它的语文能力,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教师在教授生字时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在阅读时体会到识字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可以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的愿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授生字时将生字延伸开来,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感悟这个字、词,这样让学生能更具体、更扎实地掌握。
文字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识字是一种好方法。它能拓宽识字面,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而且可以把识字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融为一体,更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当然,识字教学只在识字方面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用。如何将生字用对、用妙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探索。语文的学习过程可以说就是识字、解词、悟文、“感”情、运用的过程。无论是解词、悟文、“感”情还是运用都以识字为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老师们都能有意识地明确识字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汉字文化、着重语境感悟、拓展课外阅读,那么学生的识字氛围会浓郁,感受到更多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识字不分学段,我们应该重视中高年段的识字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把识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好每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