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疗小组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2016-12-16 07:54王春英詹晔斐
护理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心肺医务人员成功率

虞 立,房 君,王春英,陈 瑜,詹晔斐

(宁波市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浙江 宁波 315010)

急救医疗小组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虞 立,房 君,王春英,陈 瑜,詹晔斐

(宁波市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浙江 宁波 315010)

目的提高ICU之外的心肺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通过建立与运行急救医疗小组作为干预组,包括建立急救医疗小组、设置急救流程和对急救医疗小组人员进行相应资质培训等措施,与实施常规抢救流程的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现场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数中7 d内患者转归情况、家属对抢救工作和能力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建立急救医疗小组运行后1年内,心肺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和抢救后的家属满意度较实施常规抢救流程的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急救医疗小组有助于提高ICU之外的心肺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

急救医疗小组;心肺复苏;护理质量

医院内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基本收入重症监护病房,但是大部分意外死亡却发生在ICU外,也就是普通病房[1]。在临床科室,因抢救人员力量薄弱、抢救仪器的使用与管理不当、危重患者增多、人员流动等问题,以及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接受急救培训不多,具体操作机会少,缺乏急救能力影响了抢救工作的开展和效果[2]。而且传统的培训方式注重于急救理论与技能,忽略了医护合作抢救的培训,造成发号施令者多,分工不明,病情变化告知不到位,求助不及时等,最终延误抢救最佳时机[3]。为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对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我院于2015年1月成立了急救医疗小组,参与对全院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0~15分;(3)心肺骤停患者。排除标准:急诊患者。选取2015年1—12月通过我院急救医疗小组成立后抢救的心肺骤停患者共73例(普通病房70例,门诊、CT室、内镜室各1例)为干预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3例;年龄 34~101(73.3±13.8)岁。 主要问题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共25例、心脏本身疾病共12例、循环系统衰竭共10例、代谢因素引起共8例、泌尿系统疾病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6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骨折等创伤引起4例、其他2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6.5±3.1)分。将2014年1—12月急救医疗小组成立前通过医院医务科统计抢救的心肺骤停患者共93例(普通病房86例,门诊3例、内镜室3例、导管室1例)作为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45例;年龄 24~95(69.6±15.4)岁。 主要问题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共34例、心脏本身疾病共14例、循环系统衰竭共8例、代谢因素引起的共10例、泌尿系统疾病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共9例、神经系统疾病共8例、骨折等创伤引起的共6例、其他4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5.9±2.8)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抢救模式。当患者及陪同人员发生心肺骤停等危及生命的事件时,由患者所在科室医务人员参与抢救工作。抢救人员由责任护士、病房护理组长、该组负责医生或者值班医生组成。由医生指挥,负责分配任务,掌握病情,确定各项抢救措施的落实。必要时请相关科室或者ICU急会诊。护士负责抢救措施的实施,如有需要开通静脉通路给药、抽取动脉血气分析等协助抢救和记录抢救过程。在门诊等公共场所发生时由邻近科室医务人员负责,或者第一目击人员通过寻求最近医务人员或科室帮助,由该科室值班医生负责安排抢救,最后汇报医院总值班。

1.2.2 干预组

1.2.2.1 成立急救医疗小组。由负责医疗副院长任组长,ICU主任及麻醉科主任任副组长。急救医疗小组成员由我院重症医学科二线值班医师及护理组长、麻醉科值班医师3人一组组成,我院院内启动急救代码为“111”。急救小组成员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危重症或麻醉专科工作经历。制定24 h值班表和小组成员转换应急预案,确保成员在启动急救时及时出动。小组成员经医院统一培训,均通过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培训课程和经过专业部门考核取得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资质认定。并每季度参加医院组织的危重症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相关理论培训及考核。每月1次组长抽取随机科室进行公共突发事件抢救情景模拟演练。要求上下楼层支援人员和急救小组成员参与,并现场点评和追踪,有缺陷记录并组织薄弱科室再次培训,做好持续质量改进。确保院内医务人员知晓启动流程;在门诊实名挂号单和入院宣教单上附有院内急救相关知识和流程,确保就医患者和陪同人员知晓在突发事件时能及时通知就近医务人员。

1.2.2.2 制定抢救流程。(1)当患者突发心肺骤停等危及生命征象等情况启动急救流程:病区或者门诊等公共场所如有患者突发心肺骤停等危及生命征象等情况,医务人员(目击者立即通知最近医务人员)立即通知总机,并马上组织现场急救,按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抢救。医院总机立即启动急救程序,分别予电话通知急救小组成员:×号楼×楼×科×床→成人/儿童→111,广播通知上下楼层医护人员前来支援,并联系相关电梯工作人员,让电梯待命。急救小组成员携带急救用物,必须5 min内赶到现场。由重症医学科二线值班医师任总指挥,负责分配任务,掌握病情,开医嘱,安排会诊,确定各项抢救措施的落实等,麻醉师负责气管插管及气道的管理。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流程见图1。(2)ICU护士负责抢救措施的实施,如抽取动脉血气分析、除颤等,病区医务人员予给氧、开通静脉给药等协助抢救和记录。待抢救结束急救小组撤离,填写“抢救记录单”和“急救事件资料收集表”(见表 1)。

图1 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流程

表1 急救事件资料收集表

1.3 评价指标 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现场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数中7 d内患者转归情况、家属对急救小组抢救工作和能力的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干预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2组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例,%)

2.2 2组心肺骤停抢救成功患者中7 d内患者转归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心肺骤停抢救成功患者中7 d内患者转归的比较(例,%)

2.3 2组心肺骤停抢救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心肺骤停抢救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3.1 建立急救医疗小组能提高院内心肺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 从表2—表3数据可以看出,自从急救医疗小组建立后1年内,通过急救医疗小组抢救成功的心肺骤停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其抢救成功患者中7 d内患者转归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急救医疗小组的干预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这与急救医疗小组所处的科室危重症患者多、抢救经验丰富、对症干预及时有关。而且通过每月1次对随机科室进行公共突发事件抢救情景模拟演练,不但加强了抢救人员临危应急能力和抢救质量,也有益于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突发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有条不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抢救成功率。张连荣等[4]也强调,通过情景演练,实施团队抢救培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时效性。抢救成功后7 d内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显示出急救医疗小组的及时干预、临床科室的共同配合,使心肺复苏后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预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与急救小组准确用药,气道保护,操作到位、配合熟练紧密相关。

3.2 急救医疗小组能减轻普通病房夜班抢救压力急救医疗小组建立后,夜班抢救例数为54例(占74%),抢救次数明显多于白班。这与值班医务人员较少,力量薄弱,对病房危重症患者不能及早有效干预有关。而夜班时患者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病区值班医务人员少,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抢救,导致抢救成功率低,有时还会影响病区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病房隐患的发生。急救医疗小组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房夜班压力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干预,在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同时能减少病房隐患。得到了普通病房医务人员和家属的认可。

3.3 急救医疗小组能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闹冲突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就医患者的死亡往往会加剧医患纠纷的发生。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我院满意度调查系统统计的数据显示,急救医疗小组成立后抢救心肺复苏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很大原因是患者家属看到专业团队施救,医院对患者重视负责,抢救有条不紊,使家属更加信任医务人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3.4 急救医疗小组对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仍值得研究 急救医疗小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为患者的抢救、进一步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理论上应能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但是由于本研究抢救成功后样本量少,而且一部分患者自动出院后无法进行统计,急救医疗小组抢救前后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未做研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4 小结

急救工作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标识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5]。急救医疗小组成员通过熟练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迅速进入角色,灵活应对。医院急救医疗小组的建立能有效的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从降低医患纠纷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从而树立了医院良好的整体形象。并且通过急救小组的应急培训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急救能力,得到了医务人员的认可,值得推广。

[1]顾 瑾,宋燕波.快速反应小组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 究,2015,29(8A):2698-2700.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2.004.

[2]冯苏举.急救小组在提高现代化医院急救水平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80-81.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18.04.

[3]覃爱开,周宇凤,郭 靖,等.产科医护团队合作的急救培训模式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9B):17-20.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1.18.007.

[4]张连荣,宋瑰琦,谢少清,等.实施团队抢救培训以提高心肺复苏时效性[J].护理学报,2012,19(3B):24-27.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2.06.009.

[5]张兰兰,金静芬.快速反应系统在临床急救工作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7):630-633.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7.008.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Emergency Medical Team

YU Li,FANG Jun,WANG Chun-ying,CHEN Yu,ZHAN Ye-fei
(Dept.of ICU,the Second Hospital of Ningbo,Ningbo 315010,China)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arrest patients outside ICU.Methods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study.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arrest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intervention group,we established an emergency medical team and then took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up emergency process,and providing qualification training for the team.In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first-aid measures were performed.The successful rate of first-aid on the spot,patients’ outcome after 7d and families’ satisfaction with the first-aid were compared in both groups.ResultsThe success rescue rat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1-year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mergency medical team can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escue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arrest patients outside ICU.

emergency medical team;cardiopulmonary resusctitation;quality of care

R473;C931.3

A < class="emphasis_bold">[DOI]1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3.022

2016-03-03

虞 立(1986-),男,浙江定海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王春英(1966-),女,浙江宁海人,本科学历,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江 霞]

猜你喜欢
心肺医务人员成功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血管病杂志》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