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龙,汪 茵,胡林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过敏反应科,湖北 武汉430030)
尘螨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脱失情况及原因分析
王晓龙,汪 茵,胡林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过敏反应科,湖北 武汉430030)
目的探讨尘螨过敏原疫苗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脱失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的331例患者资料,对治疗期间连续2次未按时接受免疫治疗,且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本人或其直接监护人明确表示不再继续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者视为脱失,并分析脱失原因。结果331例患者中共有57例脱失,脱失率为17.2%,脱失原因包括时间紧张(54.4%)、药物不良反应(19.3%)、症状改善(12.3%)、经济困难(8.8%)、疗效不佳(8.8%)、怀孕(8.8%)。 儿童组的脱失比例(13.1%)低于成人组(22.9%),起始期的脱失比例(29.5%)高于维持期(13.4%),儿童组因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脱失的比例(36.0%)高于成人组(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接受尘螨疫苗脱敏治疗的患者脱失率较高。基于脱失原因,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对策和健康教育,以提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促使患者配合全程治疗,巩固疗效。
特异性免疫治疗;脱失;护理对策
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脱敏治疗,它是将过敏原制成疫苗,浓度从低到高,剂量从小到大,给患者反复进行皮下注射,使其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逐步增强,治疗后,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症状或过敏症状减轻的一种病因治疗方法[1]。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世界过敏组织推荐的唯一可以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2],具有治疗和预防的双重作用,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少。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一般为3~5年,包括起始期和维持期2个阶段[3]。因其疗程长、起效较慢、治疗费用较高等原因,部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而终止治疗,出现脱落[4-6]。本研究旨在以自制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电话回访,进一步探讨在本中心接受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脱失率及原因,从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和健康教育知识。
临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患者,可伴有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炎。符合以下标准:(1)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粉尘螨和/或户尘螨阳性;(2)特异性 IgE(SIgE)测定(Pharmacia CAP系统特异性IgE测定)结果为户尘螨特异性IgE(SlgE D1)≥2级;(3)诊断哮喘的患者在每次接受免疫治疗前要达到哮喘完全控制或者部分控制水平;(4)患者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程、花费、疗效及潜在风险。
2.1 标准化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 采用标准化的户尘螨变应原疫苗安脱达(AlutardSQ)进行皮下注射[7-8],标准化的变应原疫苗编号为l号、2号、3号及4号瓶中,其浓度分别为100 SQ-U/mL、1 000 SQ-U/mL、10 000 SQ-U/mL 及 100 000 SQ-U/mL(SQ-U为变应原疫苗标准化剂量单位),注射的疗程分为注射剂量递增阶段(起始期)和注射剂量维持阶段(维持期)。在起始治疗期,每周注射1次,注射剂量由20 SQ-U/mL开始,逐渐递增,15周后达到维持剂量100 000 SQ-U/mL。进入维持治疗期后,隔2周,注射第1针,再隔4周,注射第2针,以后每4~8周注射1针。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或不良反应调整注射剂量及间隔时间。每次注射前准备好严重过敏反应急救设备,每次注射后在观察室内留观30 min。每3个月对患者的症状、反应等进行评估和电话随访。
2.2 资料收集 定期(每3个月)对在本科室接受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331例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治疗效果以及脱落原因(可多选)等。对治疗期间连续2次未按时接受免疫治疗,且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本人或其直接监护人明确表示不再继续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者视为脱失。
2.3 资料处理和分析 采用Excel 2013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一般资料 331例患者中,男200例,女131例,年龄 4~65(18.3±14.5)岁;其中儿童组(4~14 岁)191例,成人组(15~65岁)140例。共有57例患者脱失,脱失率为17.2%,其中儿童组25例,成人组32例,年龄 4~65(21.0±13.8)岁;男性 32 例,女性 25 例;其中过敏性鼻炎44例,过敏性哮喘5例,过敏性鼻炎合并过敏性哮喘8例。脱失患者的脱敏时间为1~113(41.6±31.9)周。
3.2 不同年龄组脱失比例 儿童组的脱失比例低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脱失比例的比较(例,%)
3.3 不同治疗阶段脱失比例 起始期的脱失比例高于维持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阶段脱失比例的比较(例,%)
3.4 特异性免疫治疗脱失原因分析 57例患者的脱失原因(可多选):因时间紧张而脱失患者31例,占总脱失百分比为54.4%;因反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脱失患者11例,占总脱失百分比为19.3%;因症状改善而脱失患者7例,占总脱失百分比为12.3%;因经济困难而脱失患者5例,占总脱失百分比为8.8%;因疗效不佳而脱失患者5例,占总脱失百分比为8.8%;因怀孕而脱失患者5例,占总脱失百分比为8.8%。其中时间紧张、症状改善、经济困难、疗效不佳等原因在治疗的不同阶段(起始期和维持期)、不同年龄组(儿童组和成人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儿童组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脱失的比例(36.0%)高于成人组(6.3%),见表 3。
表3 不同年龄组、不同治疗阶段各种原因脱失比例比较(例,%)
4.1 不同年龄组脱失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组的脱失比例(13.1%)低于成人组(22.9%),提示儿童组的依从性比成人组更好。有研究表明,在明确过敏原的情况下,病程短、病情轻、年龄较小的患者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往往见效较快,疗效较好[9]。其可能原因为儿童治疗效果较理想,加上家长为其治病心情迫切与督促,就能坚持疗程,因而脱失率低、依从性好。
4.2 不同治疗阶段脱失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起始期患者的脱失比例高于维持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开始前24周内脱失的患者占总脱失数的29.5%,脱失主要原因为起始期起效较慢,患者自觉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值,认为治疗时间过长而失去信心;部分患者不耐受,剂量到达4号药0.1 mL症状加重而放弃。特异性免疫治疗24周后患者的脱失例数占总脱失例数的13.4%,其主要原因是治疗的花费较高、治疗周期较长、自认为症状改善或暂时没有症状就停止、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表3显示,经济困难、时间紧张、疗效不佳、症状改善等原因在治疗的不同阶段(起始期和维持期)均无统计学差异。
4.3 脱落原因及护理对策
4.3.1 时间紧张 本研究有31例(54.4%)患者因治疗时间长,考虑到因学习、工作等因素带来的时间问题而不能坚持治疗。因此,为方便患者,确保其治疗的持续性,我科安排医务人员周末及节假日值班,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建立患者联系卡,提醒患者下次治疗时间,对未按期来治疗的患者,及时给予电话提醒,了解其原因以及治疗效果,督促其尽量按要求完成治疗。保持长期随访是保证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4.3.2 药物不良反应 本研究有11例(19.3%)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注射后反复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同时,儿童组因出现不良反应而脱失的比例(36.0%)高于成人组(6.3%)。因此,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前,护士应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整个治疗可能会出现的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4号药注射前半小时服用抗组胺药,能预防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士在治疗前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肺功能指标并评估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及时处理。有研究表明[10],特异性免疫治疗中95.5%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在年龄小于14岁的患者,年龄小于14岁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度是大于14岁的3.6倍,故年龄小者应以加重视。
4.3.3 症状改善 本研究有7例(12.3%)患者症状改善,自认为已经痊愈或已经不影响自己生活而停止治疗。因此,针对症状缓解或好转的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说明继续脱敏治疗的必要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为3~5年,只有长期坚持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才能保证疗效,避免病情反复,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3.4 经济困难 5例(8.8%)患者因经济困难,费用承受能力不足而终止脱敏治疗。因此,为提高此类患者的依从性,本科室采用同伴教育法,建立脱敏患者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群)、并定期开展患者教育活动,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以及患者现场交流。
4.3.5 疗效不佳 5例(8.8%)患者因感觉疗效不佳,对治疗效果抱有怀疑态度而中断治疗,此类患者在治疗初期效果不明显,容易有易怒、焦虑、沮丧等负性情绪[11],从而影响疗效。因此护士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与医生积极沟通,对患者解释脱敏治疗在维持期才会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以避免患者治疗初期因疗效不佳而放弃治疗[12],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找出环境中致病的过敏原,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与致敏原的接触。
4.3.6 怀孕 5例(8.8%)患者因怀孕而中断治疗。因此,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医务人员应对年轻婚后暂无生育的女性告知其治疗周期较长、不良反应及影响,避免中途终止治疗。
以上原因是导致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研究报道有相似之处[13],但亦存在地区差异,如儿童因为出现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而脱失的比例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本地区本中心的免疫治疗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促使患者配合治疗,巩固疗效。
[1]李 靖,孔维佳,林江涛,等.中国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3):163-166.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2.03.002.
[2]Bousquet J,Locky R.The WHO Panel Members.Allergen Immunotherapy:TherapeuticVaccinesforAllergicDiseases[J].Allergy Clin Immunol,1998,102(4):558-562.
[3]Marek Jutel,Ioana Agache,Sergio Bonini,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Allergy Immunotherapy[J].Allergy Clin Immunol,2015,136(3):556-568.DOI:10.1016/j.jaci.2015.12.1300.
[4]苏 芳,谢景华,孟庆祥.粉尘螨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0,30(7):30-32.
[5]开月梅.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14(3):145-147.DOI: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06.03.006.
[6]蒋玉梅,贺杨宇,赵 宇,等.变应性鼻炎患儿持续院外免疫治疗不依从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3,20(12B):66-67.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3.24.029.
[8]Alvarez-Cuesta E,Bousquet J,Canonica G W,et al.Standards for Practical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J].Allergy,2006,61(82):1-20.
[9]Calderon M,Alves B,Jaeobson M,et aL.Allergen Injection Immunotherapy for Seasonal Allergic’Rhiniti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7(1):1936.
[10]张璇李,孟 荣,王 超.尘螨标准化免疫治疗85例哮喘儿童疗效相关指标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26-530.
[11]王向东,张 罗,赵 岩,等.青少年和成年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生活质量对比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4):219-232.DOI:10.16066/j.1672-7002.2008.04.015.
[12]Cox L,Nelson H,Lockey R,et al.Allergen Immunotherapy:A Practice Parameterthird Update[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27(1):S1-55.DOI:10.1016/j.jaci.2010.09.034.
[13]林志斌,李添应,胡丽茎.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18-20.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1.07.007.
R473.75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4.035
2016-03-16
王晓龙(1990-),男,河南安阳人,本科学历,护士。
汪 茵(1988-),女,湖北咸宁人,硕士,护师。
10.13401/j.cnki.jpp.1672-108x.2009.01.027.
吴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