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烨林
(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王烨林
(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口服维生素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4例给予口腔功能训练,研究组44例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口腔功能训练,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电图监测结果、语言表达能力、智力评估、构音障碍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脑电图均显著改善(P均<0.05),语言表达能力、智力评分、构音障碍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口腔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总有效率,改善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醒脑开窍针法;口腔功能训练;脑瘫;语言功能障碍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引发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的一种疾病。该病常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等,其中语言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临床资料显示,84%脑瘫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1],对其生长发育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多采用口服维生素D配合口腔功能训练进行治疗,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疗效不十分理想[2]。醒脑开窍针法可养心安神、疏通气血、醒脑宁神,在改善患儿神经功能方面有显著疗效[3]。本研究观察了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2014年2月—2016年2月参与诊治的88例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脑瘫指南及定义、分型、诊断标准修订》[4]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关于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患儿年龄7个月~10岁,且患儿家属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者,近1个月内接受过针刺相关治疗者,合并严重智力低下者,在发病3个月后病情仍继续恶化者,由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麻痹遗传性疾病等导致的神经系统出现损伤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1~10(4.62±1.03)岁;病程3~6(4.65±0.62)个月;临床分型:痉挛型11例,不随意运动型12例,肌张力低下型10例,强直型7例,共济失调型3例,混合型1例。研究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1~10(4.87±1.12)岁;病程3~6(4.42±0.54)个月;临床分型:痉挛型13例,不随意运动型10例,肌张力低下型12例,强直型5例,共济失调型3例,混合型1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配合口腔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维生素D滴剂(青岛双鲸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33,规格:400 IU/粒)1粒/次,1次/d,持续服用3个月。口腔功能训练方法:①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口周肌肉按摩,分别作上唇方肌及下唇方肌的按摩,同时进行下颌上举和下拉运动,使唇闭合。②使用硅胶牙刷放于两侧颊部口腔内侧以旋转方式按压;面对镜子,医师指导患儿进行唇的张开、闭合、缩回、前凸等动作,对于进行该动作较为困难的患儿,医师应使用手指或压舌板协助去完成指定动作。③用冰块按摩面部、颊部、唇部、颈部以缓解舌骨周围肌肉紧张。以上训练30 min/次,每2 d 1次,3次/周,持续训练3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操作方法:主穴取人中、三阴交、内关、风池、完骨、天柱;辅穴取极泉、尺泽、委中。上肢瘫痪者加曲池合谷,下肢瘫痪者加风市、血海、足三里、梁丘、阳陵泉,颈软者加百劳、大抒,腰软者加肾俞、大肠腧。患儿取仰卧位,于主穴及辅穴反复捻转针柄,直至患儿难以忍受为止,不留针;1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脑瘫指南及定义、分型、诊断标准修订》制订。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智力明显提高,语言功能明显改善可进行简单会话;有效:临床症状所有改善,语言及肢体功能有所进步,但生活不能自理;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语言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②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儿脑电图,参照脑电图分度标准[6],将脑电图监测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③于治疗前后测试2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其智力和构音障碍进行评估。语言表达能力的测定:给出一幅绘画,让患儿根据自己看到的说出词语或自我理解的意思,按0~6分对其表达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语言表达能力越强。智力评估:采用Gesell智测法,满分90分,分值越高,智力越高。构音障碍评估:采用构音障碍检测表,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按照1~5分进行评定,分值越低,障碍越明显。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脑电图监测结果比较 2组治疗前脑电图异常情况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脑电图异常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脑电图监测结果比较 例
2.3 语言表达能力、智力评分、构音障碍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语言表达能力、智力评分、构音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上述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脑瘫患儿多伴有语言功能障碍,该病发病机制主要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软化、瘢痕、萎缩、变性有密切关系,而上述一系列的变化导致神经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且形成多个坏死、变性区及囊腔[7-8]。当病变累及双侧皮质脑干束时,则会出现锥体束损伤,引发运动障碍等神经生理改变,促使机体逐渐出现失去上运动神经抑制作用的功能释放症状,如旧纹状体损伤则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呈强直型,呼吸运动方式异常则表现为表情呆滞、言语不清、运动功能障碍等[9]。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目的为纠正其语言功能障碍,尽可能恢复患儿正常生活。
表3 2组治疗前后语言表达能力、智力评分、构音障碍评分比较,分)
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其较为常见的作用为促进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此外,维生素D可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神经冲动传递、身体平衡维持、逻辑能力塑造等神经系统功能[10-11]。因此,维生素D对脑瘫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口腔功能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口腔诸器官的功能,改善患儿语言功能障碍,配合维生素D可增强治疗效果。但临床资料显示,采用该方法治疗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虽然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总有效率偏低[12-13]。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8.18%,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
祖国医学并无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该病归属于“五硬”“五软”“五迟”等范畴。现代中医学家认为该病主要病位在头、脑,头为诸阳之会,位居最高,内含脑髓,脑为元神之府,掌管精神、运动、意识思维等。肝脾肾亏虚,精血不能上濡头窍,内灌脏腑,外达四肢百骸,则心气虚;言为心声,若心络受阻,则言语不清。因此,治疗当在脑主神明理论的指导下,以醒脑开窍为主要治疗原则。醒脑开窍针法取穴人中、三阴交、内关、风池、完骨、天柱、极泉、尺泽、委中,主要用于脑部疾病。人中穴属于督脉,督脉入络于脑中,十二经脉之气血皆上注于头部,针刺人中可醒神健脑、开窍启智、激发经气,益智醒脑。配以三阴交、内关、风池等穴可增强其针刺疗效。研究表明,针刺可改善血液高黏状态,降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力,稳定血液内环境,改善脑循环,进而保持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平衡,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14]。此外,针刺可增加脑组织血液供应,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使脑组织能量代谢得到明显改善,进而减轻脑组织损伤[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脑电图改善、语言表达能力、智力评分、构音障碍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口腔功能训练可显著纠正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语言功能障碍,改善其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徐玲,杨亚丽,王纪文,等. 小儿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3):227-228
[2] 陈静,谌筱晗,刘卫,等. 综合治疗小儿脑瘫语言功能障碍31例总结[J]. 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37-40
[3] 宋雄,林小苗,邹林霞.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流涎症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1,26(9):1858-1859
[4] 李晓捷. 脑瘫指南及定义、分型、诊断标准修订[C]. 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2014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
[6] 刘建军,纪树荣,赵琪,等. 436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4):226-228
[7]KrishnanR.RestoringMotorfunctionsinSpinalcordinjury,HemiplegicCerebralPalsy,andStrokebyBotulinumtoxin-inducedSynapticCompetitive-LearningTherapy[J].NeurologicalDisorders,2013,1(4):1-7
[8] 吴云. 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 安徽医学,2011,32(6):859-862
[9] 颜华,张惠佳,刘志雄,等. 针刺配合语言及口腔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0,16(11):69-72
[10] 李秋实,仰曙芬. 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4):381-383
[11] 赵毅斌,刘芸,唐学兵,等.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143-144
[12] 王伟文,孙增贤. 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影响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4):609-611
[13]AlokSharma,PoojaKulkarni,HemangiSane,etal.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ScanCapturestheEffectsofCellularTherapyinaCaseofCerebralPalsy[J].ClinicalCaseReports,2012,2(13):1-4
[14] 谌筱晗,梁新时,刘卫. 醒脑开窍针法、项针、头针并用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语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6):122-123
[15] 吕晓丹.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J]. 中医儿科杂志,2015,11(5):64-66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5.031
R742.3
B
1008-8849(2016)35-3962-03
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