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艳辉
【摘要】如果我们转变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那么,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神秘,只要把培养小学生创新的意识、精神、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其创新能力是会逐渐培养起来的。
【关键词】小学生 创新精神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43-02
教育要在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创建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要从小就让孩子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新氛围的营造,创新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学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执教《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安排: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动作和语言,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告诉学生在动作上可适当发挥。学生开始较为胆怯,但在我的鼓励下,一位学生上台将晏子的行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一番表演,他的表演不算出色,但却引来了阵阵掌声。这就说明学生对这种“叛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赞同或者说至少是不反对的。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情绪高涨,在台下不断地向同桌展示自己所想象的动作和语言,我对学生的这种思维的变通及时地给予了肯定。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了课文的内容,从表演的对话、行动中感受到了晏子的大智大勇,三次反驳楚王,最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兴趣昂然,使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我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楚王再用别的方法侮辱晏子,晏子又该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又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本堂课所达到的教学目的不言而喻了。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巧设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且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予充分的肯定,那么,学生就能够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体味创造的甘苦,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以更大的努力去进行新的具有一定创造性意义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批判的精神要融入于课堂教学中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而是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这位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那位同学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多多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那么,要开展哪些语文课外活动呢?
1、课外阅读。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个人活动。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贞丽,刘宁.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读写算:教研版,2006,(11).
[3]王大明. 浅谈培养的小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J].学周刊:A版,2009(10).
[4]郝菊.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