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摘 要:德育教育是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中学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教育如何有机地结合课堂常规、教学训练、教材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生表现,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自然协调地、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勇于拼搏、顽强果断、吃苦耐劳及坚强毅力品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良好的品质对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技巧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 渗透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0—0137—03
1 前言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着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体育与德育存在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1]。
2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2.1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
体育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竞争精神、团队意识及意志品质的培养[2]。在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2.2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多彩而积极的教育功能。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他还指出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能产生迁移。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迁移。同时,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才能实现,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3 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3.1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制度化和规格化,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师应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考勤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的正常进行。教师应对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给予批评,通过执行课堂常规,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实施体育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程组织,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
3.2结合体育健儿的光辉事迹进行德育教育
用中国体育健儿和教练员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奋勇拼搏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教学中结合事例,如许海峰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中国历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等一系列爱国主义的体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文化知识,有健康的体魄,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要把育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学生刻苦锻炼,顽强进取,在为国争光动机的驱使下,不断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实现以健康体魄服务于祖国建设的愿望。
3.3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意志品质德育、纪律教育、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应充分把上述各种品德教学渗透到教学中去。
3.3.1田径项目与德育教育的结合
耐久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毅、顽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针对于此,教师要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中长跑中的“极点”现象,对学生意志品质是一严峻的考验,学生只有在练习中闯过“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有可能发生。如果在长跑练习中,出现“极点”现象就中止跑步,那么不但达不到“通过长跑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反而会起到消退意志的作用,成绩的飞跃只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肥皂泡。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地结合这些教材特点,渗透意志品质教育。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得成功的滋味,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等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品质。
短跑教学,特别是起跑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在起跑教学前要着重讲明跑在品德上的要求,——实事求是,在规则上的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决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为——抢跑,这些要求在每次练习时必须严格要求,真正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这一良好的作风。
3.3.2集体项目与德育教育的结合
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跑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的同时,特别向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如果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队伍,很难体现出战术意图,作战的士气也不会高昂,也很难在比赛中战胜对方。而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就会失去为同伴创造的机会,也难以有所作为。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战术配合中体会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球场上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和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的判罚。
学生对美是十分向往的。面对美的认识又是模糊的。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美的瞬间,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在运动中领略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流畅之美,在静止中感受刚毅、稳健、造型舒展的凝重之美,特别是在教授舞蹈、韵律操、健美操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更容易被感官认识。自编简单优美的舞蹈动作,配上“亚洲雄风”的歌曲,学生在嘹亮的歌声中舞蹈一番,真正培养了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懂得追求美是生活的需要,抒发感情,陶冶美的情操,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4 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教育
合理选择和运动组织教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师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场地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通过组织学生保养场地、爱护并按时归还器材,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品德。
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注意培养自觉遵守的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和学生体育干部的组织能力。
利用队列队行训练集中注意力、培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向先进者学习、树正面典型活动,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结合学生表现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思想都能充分表现出来,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再现。
当学生出现违纪现象时,对性格开朗的学生可直接批评,对自尊心比较强的特别是女学生则不宜公开点名批评,可给予暗示,对高年级学生最好采取课后个别谈心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改正缺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不管是好的现象还是错误倾向,都要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利用集体的舆论引导,帮助学生抵制不良倾向。
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要求学生,言传身教,而身教尤胜于言教。体育教师在寒风凛冽的严冬或烈日当空的盛夏执教,能体现出勇于克服困难、精神饱满的状态,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反之,教师怕冷、怕热,流露出畏难情绪,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情绪低落,纪律松懈,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进取心。可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先从教师自身做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与表率,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坚持正确教育,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切实做好育人的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 结语
德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应贯穿于教学始终,达到教书与育人为一体的目的,对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人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 威.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173-174.
[2]肖 亮.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108-110.
[2]邹 超.正确处理思想教育与严格要求的关系[J].中国学生体育,1996(3):34-35.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135-136.
On Moral Education in P.E. Teaching
Liu Jun(Sports School of Datong, Datong Shanxi 037005,China)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the key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is about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students. Middle school period is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form moral character. How to have PE education organically combined the classroom train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teach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at the same time, penetrat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subtly and coordinately, and have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 competitive, tenacious and determination,stand hardships and hard work and perseverance of quality, which can guide student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self-esteem. Good quality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enhancing physical fitness, mastering the basic sports knowledge, skills and technique.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patriotism collectiv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