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梅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前后进行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并这样描述“人文性”: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能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人文性与开放性相融合,让学生学会理解包容多样文化,学会用开阔的视野放眼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笔者以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性与开放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发掘文化元素
何谓人文性?人文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何谓开放性?开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狭隘的眼界,全方位、多视角地看待世界、看待问题。教师要善于发掘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中蕴含人文性的章节,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意识。例如五年级下Unit9“The English Club”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篇课文内容涉及到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法国,内容紧扣国家、国旗、首都、语言以及一些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展开,富有浓郁的文化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学会教材中的新单词,而是要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文化素材,例如通过事先准备的世界地图,指出各个国家所在位置,标志性建筑物有哪些: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埃菲尔铁塔代表巴黎;英国有大本钟;自由女神像和贝壳状的歌剧院各自代表什么国家。再让同学们找找各个国家的国旗是什么,美国星条旗有什么含义,等等,接着让学生自由讨论:我们国家的标准性建筑物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天安门广场的,有的说是长城,有的说是鸟巢的……就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还对各国风情加深了影响,教学人文性与开放性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英语是学生走向国外世界这个大舞台的语言工具,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三年级上“Happy New Year” 这一章节,教师整体呈现了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观察Mike和Helen收到礼物的反应——打开礼物盒子。再启发学生:我们收到礼物会怎么做?传统中国文化认为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这样学生就很快发现中西方在接受礼物方面的文化差异,此时,教师再出示culture tip,让学生了解差异的成因,通过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比较,让学生讨论文化习俗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让学生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尊重他国文化传统的同时,通过开放式讨论,让学生更珍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再比如教师在教授三年级上Unit 4“My family”课文时,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姓氏文化,让学生注意到美国人父亲和儿子可以同名,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对比中国与美国在取名上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现象的理解。
三、创设语言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与开放性,更多地要依赖教师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要墨守成规,要善于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环境、认知特点等综合因素,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环境,通过互动的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人生观。例如,四年级下Unit 3 “Weather”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可能对天气这一课题兴趣不浓,课堂讨论气氛不强,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温度计量单位这一点来引发学生讨论,具体可以通过文化链接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播放憨豆先生在国外就医时因为温度单位不懂而引发误会的视频,调动学生学习激情,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创设良好学习语言的氛围。再比如四年级下Unit 8 “Open Day”这一课,教师如何做到开放性与人文性相融合?可以通过创设Open English Show情境,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再组织学生对每个参与的学生进行荣誉性评价,给予诸如:music star、question star、speech star等。开放式的课堂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自行准备材料环节促进了学生知识积累,教师引导性、总结性的发言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个语言学习氛围,引领学生逐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赵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