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瑰
为贫困孩子做点儿事,乐!
· 李 瑰
李瑰老人的儿子将母亲和爱心人士编织的毛衣送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扎西岗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手中
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身处贫困中的孩子期盼的眼神,他们需要救助。有一条求助信息希望为6~12岁的孩子资助一些过冬的衣服,并给了地址。我想给孩子们织几件毛衣,但不知道能否寄到孩子们手中。
一天,二儿子回家来,我跟他说了这件事。他说他与西藏一些贫困山区有联系,正好9月初要去西藏,会把毛衣送到贫困孩子的手中。我高兴地说:“这太好了,没有后顾之忧了。”
说干就干,我立刻着手买毛线、织毛衣。刚开始,我和家里的保姆小甘俩人织,二儿媳妇听说后利用休息时间也加入其中。那时正是三伏天,为了赶在9月之前织出毛衣来,我们忍住酷夏的闷热,不间断地织毛衣。
二儿子受到我们的启发,号召他们公司的女职工也为贫困孩子织毛衣。女职工们热烈响应,很快就织出了100多件毛衣。而我和二儿媳妇、保姆小甘三人从6月下旬开始到8月25日,一共织出了7件毛衣。
二儿子9月5日去西藏,9月8日毛衣就被穿在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扎西岗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二儿子发回来的照片上孩子们甜甜的笑容,我笑了,保姆也乐了,心中感到暖暖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孩子们织毛衣使我有了一个新的追求,心中时时想着远在西藏的那些孩子们,感到晚年生活又充实了一些。
我在想,把自己织的毛衣直接送到贫困孩子手中,这也是“精准扶贫”啊!虽然我做的事情很小很小,微不足道,但能做一点儿有益的事,自己的心里还是感到很满足。再说,织毛衣可以天天练手,保持手的灵活性,对身体健康有益。多少年不织毛衣了,领子该怎么织?袖子该怎么织?起针收针的花样都忘记了,只能织了拆、拆了织,所以织出来的毛衣有的松、有的紧,不平整。有了问题就得想办法解决,迫使脑子转起来,这样想来想去、织来织去也就激活了脑神经细胞,唤起了旧时的记忆,这对健脑很有益处。
这件事我还想做下去,能织多少就织多少,织好了一些就给孩子们寄去。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利的事,何乐而不为?
(作者:李瑰,80 岁,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