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6-12-15 11:40:27党庆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34期
关键词:醛固酮内酯左室

党庆莲

(陕西省绥德县医院,陕西 绥德 718000)



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党庆莲

(陕西省绥德县医院,陕西 绥德 718000)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选择7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心功能、左室血流动力学、心脏重构等指标变化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A、LVEDD、LVMI、LVESV、LVED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IVST、LVPWT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BNP、Tei指数、Vo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LVEF、V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显著改善AMI患者近期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急性心肌梗死;螺内酯;左心室重构;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AMI发生后患者左心室会出现外形改变及进行性扩张,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显示,AMI患者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显著提高,心肌局部组织以及血浆中的醛固酮浓度明显上升,导致心脏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减退及心肌纤维化,造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事件发生,并对远期预后造成不良影响[2]。螺内酯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浆茶酚胺浓度,维持患者心脏电活动稳定性,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室重构[3]。本研究分析了螺内酯对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近期影响,旨在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AMI诊断标准[4],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至少伴有以下1个症状:①心电图ST段改变提示心肌存在缺血;②Q波形成;③存在心肌缺血的症状。患者心功能Kiliip分级Ⅰ~Ⅲ级;均为初发AMI患者;年龄18岁以上;均为不易失访者;可行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②伴有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③因多发性大动脉炎、川崎病、冠状动脉畸形等疾病导致的AMI;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⑤服用激素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者;⑥入组前已经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事件者;⑦病情危重,出现休克、昏迷或者严重低血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2~75(58.6±9.7)岁;心功能KiliiPⅠ级12例,Ⅱ级17例,Ⅲ级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4~73(58.1±9.4)岁;心功能KiliiPⅠ级14例,Ⅱ级16例,Ⅲ级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入院后均给予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卧床休息等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32)口服,每天1次,每次2.5mg;硝酸甘油片(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910)口服,每天1次,每次0.5mg;低分子肝素钙(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0)皮下注射,每天1次,每次5 000IU;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948)口服,每天2次,每次0.3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121)口服,每天1次,每次40mg。3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心功能、左室血流动力学、心脏重构等指标变化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C-ZQ9型号彩色超声仪进行常规心动图检测,线阵探头频率为2~5MHz,测定各组对象的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探头转换到心尖五腔观,测定患者Tei指数;左室血流动力学包括舒张期左室内彩色血流传播速度(Vp)、左室容积(Vop);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5mL,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BNP水平。

2 结 果

2.1 2组心脏重构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LA、LVEDD、IVST、LVPW、LVMI、LVESV、LVED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LA、LVEDD、LVMI、LVESV、LVED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观察组(P均<0.05),IVST、LVPW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观察组(P均<0.05)。见表1。

2.2 2组心功能指标及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BNP、Tei指数、Vp、Vo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心脏重构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后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2 2组心功能指标及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2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AMI后由于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造成患者心肌细胞的结构、形态均出现病理变化,其中醛固酮为引起心血管重塑的一个重要因素。醛固酮能够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可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血管收缩,并促进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造成间质胶原沉积引起心肌纤维化[5]。AMI后心室重构指的是患者心室功能、结构、形态及大小出现改变的一个病理过程,心室重构不仅对患者急性期心功能有明显影响,而且对患者治疗期间心脏事件发生及远期预后有显著影响[6]。AMI后心室重构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神经激素系统激活、力学超载等相关。

临床中,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以及硝酸酯类等药物为AMI治疗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不过远期治疗效果欠佳[7]。螺内酯属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一类药物,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类似,能够与醛固酮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从而阻止了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削弱了醛固酮的作用。同时,螺内酯能够减轻系统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以及舒张期动脉压,减少了左右室的充盈压,使得患者动、静脉顺应性显著提高[8]。目前认为,炎性反应和内皮功能失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AMI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9]。螺内酯能够减轻冠状血管炎性反应,并改善机体内皮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使得心脏对去甲肾上腺素摄取减少,从而有助于改善AMI患者左心室功能。

本研究发现,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LA、LVEDD、LVMI、LVESV、LVEDV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观察组,IVST、LVPWT显著低于治疗前和观察组,而观察组上述指标虽有不同程度改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显著改善AMI患者近期左心室重构,与刘爱国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Tei指数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提出的一个判断心脏舒张与收缩功能的新指标,通过记录半月瓣和房室瓣血流频谱时限比值变化情况,能反映心功能整体变化情况,其检测结果基本不受心率变化心脏负荷以及心室几何形态等因素影响,较传统超声检查指标更加准确、敏感[11]。BNP为一种多肽激素,由心室细胞合成与分泌,当左室壁张力或者左室充盈压升高时,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在AMI、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为评估AMI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12]。本研究中,观察组BNP、Tei指数、Vop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LVEF、Vp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表明螺内酯能够显著改善AMI患者近期心功能。

AMI后心室重构会导致患者左心室功能持续降低,造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心脏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心功能衰退进一步加剧,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2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加用螺内酯可有效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与刘英[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螺内酯可减少胶原沉积及镁、钾丢失,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提高心肌的顺应性,从而降低传导异常发生概率;同时,螺内酯促进了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摄取,使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降低,有利于维持机体心电活动稳定性,进一步减少了心律失常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显著改善了AMI患者近期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构,且减少了心脏事件的发生。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在随后的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并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一步分析螺内酯对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1] 薛迎生,卢先本,许莎莎,等. 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J].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6):419-421

[2] 魏梅,刘永升,张慧敏,等. 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5,29(8):672-674

[3] 徐占稳,李亚芹,王乾一,等. 螺内酯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8):951-954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 吴春涛,王中华,李竹琴,等.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2):146-150

[6]KüblerP,ReczuchK.Theuseofdrug-elutingstents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isthebattlecomingtoanendfromdespairtoacceptance[J].PostepyKardiolInterwencyjnej,2013,9(1):50-54

[7] 魏梅,刘永升,马利祥,等.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5,55(36):51-52

[8] 徐占稳,赵兴洲,李亚芹,等. 螺内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4):547-550;552

[9] 刘建云,徐鹏,李红霞,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APDH氧化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3):214-218

[10] 刘爱国,孙国珍,魏立梅,等. 早期应用螺内酯对冠心病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5,19(4):763-765

[11] 胡朝晖,阿力木江·阿布力米提,李雪芳,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Tei指数的变化与BNP的关系[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40(3):185-188

[12]GongX,MouZ,ShaoL,etal.Humanrecombinant-B-typenatriureticpeptideprotectventricularfunctionandstructurein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J].IntJClinExpPathol,2015,8(9):11622-11628

[13] 刘英. 小剂量螺内酯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40-141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4.037

R

B

1008-8849(2016)34-3861-03

2016-02-22

猜你喜欢
醛固酮内酯左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穿心莲内酯滴丸
天津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6-01 12:16:14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当代医学(2018年14期)2018-05-19 02:12:14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27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