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萍,张虹
(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五官科,天津300467)
论著
泪腺腺样囊性癌93例临床分析
侯萍,张虹
(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五官科,天津300467)
目的:探讨泪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78例,眶周肿物63例,眼球运动障碍51例,眶周自发性疼痛或触痛47例。超声显示肿瘤内回声多强弱不等,声衰减显著而不可压缩,内部血流多较丰富,而复发或内部出血坏死肿瘤可以不丰富。CT显示肿瘤多为泪腺区不规则形占位病变,沿眶外壁向眶尖部生长,可伴骨破坏。MRI对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影较好,T1WI多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多为中等偏高信号。手术联合放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多次复发患者可行γ刀治疗。患者3年及5年复发率分别为64.58%、73.33%。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该病术前易诊断,综合治疗为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泪腺;腺样囊性癌;B型超声;CT;MRI;综合治疗
腺样囊性癌是起源于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腺体,在眼眶多累及泪腺组织,是最常见的眼眶恶性上皮性肿瘤[1]。该肿瘤有嗜神经性生长特性、浸润性强、复发率高,本文就我院25年来收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指导临床。
1.1 对象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1989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泪腺腺样囊性癌93例,男38例,女55例,年龄13~78岁,平均年龄40岁。左侧眶56例,右侧眶37例。
1.2 检查项目 眼部:视力、眼前后节、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扪诊等。影像学:B型超声(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BME-200眼科超声波诊断仪)、彩色多普勒超声(CDI)(美国ALT-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换能工作频率10 mHZ)、计算机体层成像(CT)(Picker公司PQ-6000超高速螺旋CT,层厚5 mm,常规水平扫描,如有需要加照冠状位及强化扫描)、磁共振成像(MRI)(Toshiba公司1.5T Visant超导机MR机,层厚5 mm,常规水平位及冠状位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
1.3 方法 所有病例手术治疗后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采用电话、书信及门诊复查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2.1 临床表现 主诉:眼球突出78例,眶周肿物63例,眶周自发痛或触痛47例。眼部检查:眼球突出78例中眼球下移位33例,内移位8例,内上、外移位各1例。眶周肿物63例中外上方肿物59例,下方肿物3例,多发部位肿物3例,上下眼睑皮下肿物1例,肿物表面多不平、边不清、不能推动,触痛27例。眼球运动受限51例,其中各方向均受限11例。视力下降23例,上睑下垂10例,眼睑水肿14例,结膜水肿12例,其中突出于睑裂外伴角膜溃疡4例,视网膜皱褶样改变3例、水肿15例。
2.2 影像学检查
2.2.1 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76例,肿瘤内部多为团块状强弱不等回声,其中肿瘤内强回声光点7例、液性暗区5例(图1)。声衰减显著61例、不显著15例。不可压缩61例、轻度可压缩15例,压迫眼球变平11例。CDI检查52例,血流丰富30例(图2),血流不丰富22例。
图1 泪腺腺样囊性癌B型超声图像
图2 泪腺腺样囊性癌CDI图像
2.2.2 CT扫描 CT扫描88例,肿物位于泪腺区及其周围组织81例,眶下方3例,充满眶腔4例。不规则形56例、扁平状17例(图3 A)、团块状15例。内密度不均匀66例,其中见点状骨密度影2例(图3 B)、低密度区3例;内密度均匀22例。边界清楚67例;边界不清21例,其中与外直肌粘连6例,与眼球呈铸造型7例。肿物沿眶外壁向后蔓延40例,其中侵入眶尖23例,侵入颅内11例,侵入颞凹3例。眶腔扩大20例,局部骨质破坏36例(图3 C),压迫性骨凹12例,骨吸收6例。
图3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水平CT图像
2.2.3 MRI扫描 MRI扫描26例,其位置和形态同CT,肿瘤内部信号T1WI中信号21例,低信号2例,高低混杂信号、中高混杂信号、高信号各1例;T2WI中信号14例、高信号6例、中高混杂信号5例、高低混杂信号1例(图4 A,B)。7例行强化扫描,其中强化均匀6例、不均匀1例。肿瘤侵犯颅中窝5例、前颅凹3例、颞肌及筛窦各2例。
图4 泪腺腺样囊性癌MRI图像
2.3 治疗及预后 肿瘤扩大切除73例,其中外侧开眶30例,前路开眶43例;肿物姑息性切除12例;眶内容切除8例。术后均辅助放疗,其中尚有17例辅助加速器治疗,9例复发后再次行γ刀治疗,3例行化疗。1年随访59人,复发21人,复发率35.59%(21/59)。3年随访48人,复发31人,复发率64.58%(31/48)。5年随访45人,复发33人,复发率73.33%(33/45)。10年随访24人,复发19人,复发率79.17%(19/24)。
3.1 临床表现 泪腺腺样囊性癌主要以眼球突出就诊,多可触及泪腺区肿物,部分患者尚觉自发痛,这在眼眶其他肿瘤中是少见的。该病高发于30~5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2-3]。本文1例初诊患者触诊及CT均发现肿物位于眼眶外下方,考虑为眶内异位泪腺组织发生肿瘤。2例术后复发患者触诊及CT同样发现肿物位于眼眶下缘,另1例术后复发患者上下眼睑皮下均可触及肿物,CT见肿瘤充满全眶,可能与术中肿瘤细胞种植有关。3例术后复发患者眼眶多个部位均可触及肿物,CT证实肿物充满全眶,考虑为肿瘤复发浸润周围组织所致。泪腺区恶性肿瘤多累及外、上直肌致患者眼球外、上转不足。因此当肿瘤巨大累及或反复手术损伤各条眼外肌时,可致患者不同程度眼球运动受限。本文有11例各方向运动不足,结合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8例考虑为肿瘤巨大所致,3例考虑为反复手术损伤所致。肿物局限于泪腺区时,可压迫泪腺动脉终末支、上睑周及眶缘部动脉弓,影响眶周血液循环,致眼睑水肿。早期患者视力多不受影响,但当肿瘤反复复发或多次手术可致视力下降。本文视力受损患者中18例考虑为肿瘤复发所致,另5例初诊患者可能因肿瘤向后蔓延或与眼球呈铸造型压迫视神经所致。当眼球高度突出伴眶压增高,眼睑闭合不全时,结膜突出于睑裂外可致其充血水肿,严重者甚至角膜溃疡穿孔,本文因此致角膜溃疡4例;其次肿瘤长期压迫眼球壁,可致视网膜皱褶或缺血水肿,本文视网膜水肿15例,皱褶3例。
3.2 影像学特征
3.2.1 超声检查 B型超声对肿瘤内部结构显影较好,但当肿瘤靠后时很难显示肿瘤后界,且对周围组织显影较差。肿瘤内回声多中等不均,声衰减显著而不可压缩。根据内部回声的差异,B超多能分辨肿瘤内部的结构,本文中等回声中见强回声光点7例,液性暗区5例,术后分别证实为钙化斑及坏死液化区。CDI可显影病变内部的供血情况。因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血供丰富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4-5],但本文行CDI检查52例患者中仅30例血流丰富,余22例血流不丰富中12例为术后复发患者,可能是手术破坏了肿瘤周围血管,4例肿瘤内部有坏死区,6例因肿瘤发展较慢,考虑肿瘤恶性程度稍低。
3.2.2 CT检查 CT除能显示软组织肿物外,还可揭示骨骼改变,但因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肿物内部结构显示不如B超及MRI[6]。其典型的CT图像为:泪腺区形不规则占位病变,内密度欠均匀,少数肿瘤内可见钙斑或坏死区,中高度强化。突破泪腺窝的肿瘤可向眶尖部蔓延,早期即可越过眶中线,并侵犯邻近眼外肌、眶骨等[7]。本文3例肿瘤位于眼眶下缘,4例充满全眶,除1例原发于眼眶外下方的异位肿瘤外,其他均考虑为肿瘤复发所致。骨壁破坏多为术后复发或发展迅速的初诊患者,考虑骨壁受累除与病程有关,还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高,肿瘤生长越快,骨壁越易受破坏。笔者发现CT显示骨破坏36例和术中发现骨膜受侵10例中眼痛27例,眼痛发生率较高除与骨膜受侵有关外,还与肿瘤的神经生长特性有关,考虑肿瘤的神经生长特性与骨膜受侵可能存在正相关。
3.2.3 MRI检查 MRI成像参数多,软组织分辨率高,当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或肿瘤颅内侵袭时优于CT[6]。本文统计肿瘤在T1WI多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多为中等偏高信号,其中1例初诊患者T1WI及T2WI均为高低混杂信号,术中见肿瘤弥漫于全眶,考虑为肿瘤内部混杂眶内多种组织致信号不均。另1例复发患者T1WI为高信号,T2WI为中信号,可能是肿瘤中混有脂肪类组织所致。肿瘤侵犯颅内、颞窝及筛窦均被术中证实,而CT检查仅发现3例。
3.3 治疗 该肿瘤的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切除范围可参照AJCC分级,分级≥T3的肿瘤应行眶内容切除连同眶外壁及眶顶一并切除;而分级 3.4 预后及影响因素 眼眶位置特殊、解剖复杂且手术难度大,使泪腺区腺样囊性癌较其他部位的预后差:一方面肿瘤可经破裂骨壁浸润邻近颅内、副鼻窦或颞窝等组织,特别侵袭到颅内的肿瘤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另一方面该肿瘤有嗜神经侵袭特性,而眼眶富含丰富的颅神经,使神经转移率升高,此外眼眶丰富的血流为其血液转移也提供了环境。本文1年复发21例患者中眼痛16例,肿瘤不规则形18例,边界不清18例,血流较丰富10例,局部骨破坏15例,侵及周围组织7例,未完整切除肿瘤5例,而2例半年内死亡的患者均行穿刺活检;1~3年复发的10人中眼痛7例,肿物不规则形7例,边界不清5例,血流较丰富6例,局部骨破坏6例,侵及周围组织4例;3~5年复发的2例中肿物不规则形2例,边不清2例,局部骨破坏2例,周围组织受侵1例;而10余年仍未见复发的3例中,1例血流较丰富,2例肿物不规则形,均无骨破坏。行眶内容切除8例中,2例10年以上未复发,肿瘤均未侵犯邻近骨壁,2例1年以上未复发,1例1年内死亡,肿瘤广泛侵犯邻近骨壁,余失访。因此我们认为眼痛、骨破坏、不完全切除肿瘤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而肿瘤的形状、边界或血流情况也可能影响预后,且穿刺活检可引起肿瘤扩散或全身转移可能。本文患者5年复发率较高,可能是随访者多为术后复发患者。 总之,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泪腺腺样囊性癌术前易诊断,但因其较高的局部侵袭性及远处转移率,致使该肿瘤易复发。尽管近年在治疗方案上取得一定进展,但效果仍不理想,本文病例3年及5年复发率分别为64.58%、73.33%。 [1] Sanders J C,Mendenhall W M,Werning J W.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lacrimal gland[J].Am J Otolaryngol,2016,37(2):144 [2] von Holstein S L,Rasmussen P K,Heegaard S.Tumors of the lacrimal gland[J].Semin Diagn Pathol,2016,33(3):156 [3] Zhang R,Qian J,Yuan Y,et al.Atypic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orbit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J].J Cancer Res Ther,2015,11(4): 1035 [4]赵罡,史晓宝,潘诗农,等.眶内肿瘤的MR与超声比较影像学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3):384 [5]Hatton M P,Remulla H D,Tolentino M J,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color Doppler imag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orbital lesions[J]. 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2002,18(6):462 [6]杨媚,孙丰源,唐东润,等.眼眶神经源性肿瘤45例CT与MRI表现[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7):817 [7] Qin W,Chong R,Huang X,et al.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lacrimal gland:CT and MRI findings[J].Eur J Ophthalmol,2012,22 (3):316 [8]宋国祥.眼眶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7-358 [9] Gensheimer M F,Rainey D,Douglas J G,et al.Neutron radiotherapy for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lacrimal gland[J].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2013,29(4):256 [10]唐东润,宋国祥,孙丰源,等.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的疗效观察[J].眼科研究,2002,20(1):69 [11]潘剑,刘阿力,王美华,等.累及眶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8):679 (2016-04-16收稿) R739.7+2 A 1006-8147(2016)06-0528-03 侯萍(1990-),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眼外伤,眼眶病;通信作者:张虹,E-mail:eyezhangh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