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

2016-12-15 21:29邓晓冬
教师·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子目历史课雅典

邓晓冬

家长们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标准之一是看孩子的历史成绩,若历史分数低,他们就会说:“连历史都学不好,你天天在在学校干什么?”老师们看到学生民意调查研究中有反映听不懂历史课的,他们就会吃惊地说:“连历史课都听不懂还读什么书!”。人们都习惯地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老师主要的任务是帮学生梳理知识;学生们对老师的期待是多讲故事,将历史课演绎为“故事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就显得非常沉重,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呢?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出具体问题

新教材每篇课文约两千字左右,其中重点考查的大字部分约有一千五百字左右。要想一节课掌握所有的内容,如果不事先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那么基础差的学生一堂课下来,老师就是讲得天花乱坠,他们也会听得一头雾水,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了。只有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预习了课文并初步思考、了解了自己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上课时才能把握学习的主动性,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灵感。所以,我总在上新课之前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根据该目标及教学难点精心设计的具体问题,要学生预习。

二、引导阅读教材,鼓励设计问题

教材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基础和依据。新教材采用专题体例,时间跨度长,知识容量大,如果老师面面俱到地讲解,那么学生上课只忙于做笔记,课外不仅要记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整理、背诵老师的注解,这样学生变成了记忆的机器,真的是“死读书”“读死书”,学生事倍功半,逐渐害怕、厌烦历史课。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细读、精读、会读教材,敢于阐述个人见解,学会大胆设计问题。

1. 理清课文结构,重组知识要点

新教材每篇课文都由三个子目构成,而三个子目的知识结构基本相同,在学第一个子目时,引导学生找出知识要点,并鼓励学生设计知识结构。那么第二、三个子目就要求学生运用子目一所学方法,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思维习惯重组知识要点。例如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得出子目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知识构成是:初步发展的原因、时间、表现、影响。学生在设计子目二的结构时,许多人都将时间提到了最前面,并问到了书上没有提及的影响。我提示学生,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习经济史,要联系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相关内容,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学生联系学过的政治史,很快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从而乐此不疲地继续尝试运用。

2. 重视课文材料,鼓励设计问题

如果课文的大字是筋骨的话,那么小字、图表等就是血肉,是对大字的补充说明或形象注释,能丰富大字内容,帮助理解消化课文。现在材料解析题是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题型,学生却“看题色变”。我在上课时引导学生重视课文材料,鼓励学生设计问题,并比较同一内容的问法,将最佳问法留下,再让学生解答。我还常常将一个班设计的问题拿给另一个班做,并注明出题者姓名,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设计问题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看到材料解析题有的会跟我说:老师,我觉得这个题这样问会更好,这道题还可以继续这样问。学生不但不怕材料解析题,而且还敢于怀疑,我心里乐滋滋的。

3. 补充相关材料,讨论理解课文

新教材有的内容编得比较简略,只有结论性的语言,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必须补充相关材料供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的“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很多学生难以透彻理解,怎么办?我不是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而是出了一道材料解析题,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老师只是巡视指导,决不套用标准答案,而是从学生的答案中筛选正确答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材料一:在伯利克里时期,40万人中,奴隶20万,妇女外邦人16万,他们都有没有公民权,实际上享有民主的公民仅4万多人。材料二:由伯利克里提议通过的法律规定,只有父母都有是雅典公民的人才算雅典公民,就有半数以上的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在雅典人中也只有年龄在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才能参加公民大会,广大的妇女也处于无权地位。再者,参加公民大会的人虽然可以得到一点津贴,但是要农民不顾农时,放下农活每隔10天左右就前往雅典城开一次会,这实际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实际上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是人口的很少数,也就是雅典奴隶主。请同学们阅读上述材料并思考:①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材料二说:“这样就有半数以上的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这“半数以上的人”指的是什么人?③根据材料,你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有什么特点?其实质是什么?④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谈谈雅典民主”的小论文。经过这样一组训练,说起雅典民主,学生个个都说得头头是道。

三、重视课前5分钟,精彩纷呈无限

课前5分钟,传统的做法是老师复述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或者让学生听写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前者部分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根本不听;后者让一些学生产生恐慌,有的一节课都有笼罩在自卑、埋怨、后悔等情绪当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会对历史产生反感情绪。因此,我试探着把这5分钟交给学生,只要与课文相关的,学生可以不拘形式和内容自由表现。如讲述名人故事、历史典故、异国风情;进行诗词朗诵及注释、歌曲演唱及说明、剧情表演等。一月评选一次积极表演者和优秀表演者。为了既让胆怯者得到锻炼,又能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并且不出现冷场的局面,我采取按班号轮流和踊跃表演相结合的做法,按班号每天轮流一个,剩下的时间学生自由表演。若没有自由表演的,则请学生谈听后体会。开始学生胆怯,但一个星期后,学生表演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学历史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也进步了不少。有的学生说,他希望学校一周能多开几节历史课,这样,同学们就能多几次表演的机会。这充分说明学生对这5分钟的喜爱。

另外,重视争议问题,组织辩论;难度不大的错题,让学生分析解答;针对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参差不齐,布置有梯度的试题,分基础题和提高题,供学生选做,甚至只限制题量,学生可以自己选题或出题做。这些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历史课堂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为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的,能肩负历史使命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子目历史课雅典
浅谈陕西省2004 年消耗量定额中的换算
第44届COSPAR大会将在雅典召开
通风空调工程造价控制实务分析
雅典学院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子目的过渡
穿着防弹衣去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