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治理模式下公共组织的变化和趋势

2016-12-15 19:08邓剑伟杨添安
关键词:公民行政政府

邓剑伟,杨添安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北京经济社会与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北京 100081)

当代治理模式下公共组织的变化和趋势

邓剑伟,杨添安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经济社会与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北京 100081)

公共组织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部门,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不同的治理模型下,公共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当代治理模式下公共组织出现的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当前公共组织呈现出以下变化和趋势:首先,公共组织虚拟化;其次,公共组织集中化;第三,公共组织扁平化;第四,公共组织公开化;第五,公共组织协同化。

当代治理;公共组织;虚拟化;扁平化;协同化

公共组织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部门,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公共组织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公共组织的基本组织模型是官僚制,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20世纪初提出,强调等级划分、权力集中和指挥服从[1]。在官僚制下,公共组织的合法权威来源于法理权威,组织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化人员,强调价值中立,组织结构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以政府为主要代表的公共组织奠定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基础,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保了各国的稳定和发展。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反思传统公共行政的弊端,尝试对公共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改革。首先出现的是新公共行政运动,该运动主张摈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强调公共行政精神的回归;认为公共组织已经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应该更加体现公平性、责任性、回应性和参与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重塑政府”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公共组织向私人组织学习,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打造企业型政府;主张对公共部门进行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追求效率,对顾客负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国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政府作为唯一的国家治理主体,已经很难承担起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任,需要与其他公共组织加强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治理理论。该理论主张公共组织之间责任界限的模糊化,强调公共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打造治理的网络体系。在治理理论的推动下,非政府组织快速发展,广泛地参与到社会治理领域。到了20世纪末,人们对政府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难以忍受政府的低效率、冷漠和锢蔽自封,希望更多地参与到政府治理中来。以登哈特(2010)夫妇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2]。新公共服务理论认同公共组织应当追求效率,并认为效率低下是公共组织一直以来的弊端。但是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不同,并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和私人利益,而应该坚持民主和公平优先,追求公共利益,更加需要组织人员的主观努力。因此,公共组织应该是负责任的,能够为全体人民服务;公共组织应该是开放的,主张公民对话和公民参与;公共组织应该是有远见的,能够进行战略地思考;公共组织应该重视组织人员的作用,组织人员的服务动机对组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政府等公共组织在开展治理的过程中应当以公共价值为导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鼓励公众参与,培育网络化的治理结构,以上构成了当代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治理模式的转变,引发了公共组织形式、结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具体而言,在当代治理模式下,公共组织出现的变化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公共组织虚拟化;(2)公共组织集中化;(3)公共组织扁平化;(4)公共组织公开化;(5)公共组织协同化。这5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确保公共组织满足当代公共行政和国家治理的需要。

一、公共组织虚拟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公共组织的使用,以及由此引发的电子政务改革,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公共组织的工作效率,也对公共组织的形式产生了影响,不少公共管理和公共组织方面的研究已经将虚拟化作为公共组织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例如简·E·芳汀(Jane E.Fountain)的著作《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教军章等人的著作《公共行政组织论》,金太军编著的《网络与政府管理》,徐晓日的论文《政府创新的信息化模式——电子政务研究》等。在此基础上,人们提出了构建虚拟政府的发展目标。所谓虚拟政府,指的是以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基础,引入企业式的竞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改变公共组织的形式,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效率,消解政府与社会的矛盾,创建一种政府与社会合作生产的模式[3]。在传统的公共组织结构下,政府等公共组织根据治理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这容易导致公共组织的臃肿。根据虚拟政府的理念,政府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的政府部门,通过委托授权、承包合同、公私合作等形式,把治理职能转移给社区、企业或个人,政府只要承担监管的责任。这样政府可以撤销一些不必要的职能部门,防止公共组织过度膨胀。与此同时,虚拟政府在职能转移的过程中,强调比较和竞争,有助于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总之,通过虚拟化改革,公共组织可以实现结构的虚拟化、功能的虚拟化和地域的虚拟化[4]462。世界市场研究中心(WMRC)的最新报告显示,从区域性的角度看,北美地区政府虚拟化的程度最高,达51%,欧洲及亚洲紧接其后为34%,中东、俄罗斯、南美、太平洋岛国、中美洲则从27.7%到31.1%,非洲最低为23.5%[5]。

各国开展虚拟政府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建设虚拟政府部门。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在俄亥俄州哥伦比亚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市政厅”,它有一个双向的通讯系统,使居民可以经由电子设备真正参与地方计划委员会的政治会议,他们在家中按一下按钮,就马上能对地方分区、建立高速公路等建议进行投票,还可以参与讨论,发表广播演说[6]。如今,美国不论是中央政府、州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网站建设都十分完善,借助政府网络平台,公民不仅能够便捷地办理相关业务,还能够对政府决策进行讨论和发表评价,足不出户便可实现参政议政。其次,建立虚拟政务办公室。“虚拟政务办公室”是政府部门借助于Intranet内联网及其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所建立的、面向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通用政府办公系统和个性化个人办公平台,它可以几乎包含政务办公的各个方面,如:公文管理、公共信息、个人信息、会议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自动传真服务、文档管理、视频会议和电子邮件等[4]462。意大利政府于2000年6月出台了一项庞大的 “电子政府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向居民和企业提供电子化服务,必要时整合不同部门的服务,建立虚拟公共办公室,依靠电子政府建设使公共行政服务于千家万户[7]。通过建立虚拟政务办公室,公共组织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就可以办理公务,为人民服务。第三,向社会转移部分治理职能。政府通过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将社会组织纳入治理网络,扩大政府的治理范围,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目前,世界各国政社合作开展的最为顺利和深入的领域就是社区治理。加拿大政府积极转变职能,通过与社会组织的协作,建立起了虚拟社区服务网络,实现了社区服务的有效供给。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合作和信用联盟、草根组织等,为社区个人和家庭提供服务[8]。加拿大政府将社区治理和服务的职能转交给社会组织,不再承担直接提供服务的职能,与此同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加强对社会组织资金状况和服务质量的评估。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公共组织虚拟化的色彩将越来越浓,将进一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未来,实体性的公共组织数量有望越来越少,更加精简灵活;人们通过电子网络就可以办理相关事务,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很多时候,政府工作人员无须聚在一起,就可以实现彼此间的协作办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处理公务;政府等公共组织的运行资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服务质量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社会治理网络将会更加庞大。中国在虚拟政府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开始大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扩大网上办公的事项;在政府内部推广OA办公自动化系统,方便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供给等领域尝试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今后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共组织的虚拟化程度和灵活性,才能满足未来治理的需要。

二、公共组织集中化

公共组织集中化指的是政府为了方便公民办理相关事务,把有关部门集中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办公的进程,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行政服务中心或政务大厅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这种管理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撒切尔夫人改革时期的“一站式”服务理念。行政服务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借鉴企业的超市管理模式,有效整合自身职能,在一个集中的办公地点为公民提供全程式、快捷、公开、透明的服务。通过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开展集中化办公,有助于克服传统官僚制带来的机构规模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部门利益倾向严重等弊端。

以“一站式”政府为代表的集中化公共组织大体上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 “咨询台式”,即通过一个信息柜台为公民提供所需信息,行政服务中心充当“咨询台”的角色,还不能实现行政服务“一站式”办理,在这一阶段,公共组织还没有被有效地集中和整合在一块;第二阶段为“便利店式”,政府把不同种类的行政服务部门集中在一个单一的办公室或者是网站上办理,这一阶段已经初步实现行政服务的“一站式”办理,但是它主要提供单一职权范围内的行政服务,还不能够处理跨部门的复杂事物,仅仅是实现了公共组织办公地点的集中;第三阶段为“一站式”,在这一阶段公民通过接触政府的一个入口,就可以获得相关所有服务,实现跨职权的“一站式”办理,顾客所接触到的任何一个办事人员都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9],真正实现了公共组织办公地点和职能的集中;第四阶段为“网络平台式”,政府建立统一的电子行政服务中心,在网络平台统一办理公民的相关事务。政府等公共组织的集中式办公主要通过5种渠道提供服务:即传统的办公室(楼)渠道、互联网站渠道、自助服务亭渠道(kiosk)、电话服务中心渠道(call center)、移动一站式服务渠道[10]。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之一,也是公共组织集中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新加坡公共组织集中化的趋势与其公共组织虚拟化的趋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就尝试在公共组织中引入电子信息技术,对政府部门进行网络化改造,增进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已经建立了“一站式”国土使用综合管理系统、“一站式”地址报告服务系统,以及贸易网络、法律网络和医疗网络等公共服务网络的建设,基本上实现了跨越政府部门的“一站式”服务。1999年,新加坡建立了电子公众服务中心(www.ecitizen.gov. sg),通过这一虚拟的行政服务中心,新加坡政府可以与公民进行网上互动,为公民提供交费、缴税、申请许可等政府服务。如今,新加坡政府部门的网站建设十分完善,建有分别针对部门和公民的网络行政服务平台,基本上所有的部门服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已经进入了公共组织集中化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出资建立了连接中心(www. centrelink.gov.au),将原有的社会保障部以及就业、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两个部门中新出现的部分功能以及从事与这些功能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合并,共同开展业务办理和服务。到2002年,连接中心所涉及的公共服务项目,涵盖行政管理工作及其外延工作的四分之一,占政府年度预算的三分之一。如今,连接中心已经并入人类服务部网站(www. humanservices.gov.au),能够为澳大利亚公民提供更多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站式”服务。除了打造网络“一站式”服务平台之外,澳大利亚政府还积极建设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等业务。美国从1992年开始推行“一站式”政府改革,先后推出了3个发展计划,即“Access America Project”“Hassle—Free Communities Project”和“First Gov Project”,发明了一站式服务移动车(hassle—free communities van)、自助服务亭渠道(kiosk)等服务工具和渠道,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可以预见,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公共组织集中化的趋势将愈发明显,并将与公共组织虚拟化的进程相互融合,实现治理与服务职能的整合。人们走访一个行政服务中心柜台就可以办理完相关的服务程序,而无需往返于各个部门;人们通过登入统一的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就可以在线办理相关业务(包括申请和交易),而无需经过复杂的程序。与公共组织虚拟化一样,公共组织集中化也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当前,中国市政服务中心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朝着真正的“一站式”行政服务阶段迈进。但目前建设的重点是实体性的行政服务中心,即将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在一个地点办公。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府建设,打造网络行政服务平台,提升公共组织集中化水平。

三、公共组织扁平化

敬乂嘉(2010)和方凯(2011)等学者认为扁平化是对当代治理模型下官僚制机构庞杂、僵化、低效等问题的修正和改善[11-12]。公共组织扁平化泛指公共组织减少自身管理层级,合并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冗员,控制组织规模,提高工作效率的改革进程。由此可见,公共组织扁平化包括横向改革和纵向改革两个方面。其中,横向改革对应到政府部门主要指的是大部制改革,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集中起来,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①大部制体制[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大部制体制。。纵向改革对应到政府部门主要指的是减少行政管理层级和向下放权。

相应的,在当代的治理模式下,公共组织扁平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大部制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联邦政府在2003年前,内阁长期保持14个组成部门,现今政府部门调整为15个;英国是发达国家中较早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国家,部门数量维持在18个左右;法国自第五共和国以来,平均每届政府的部的数量增加到20个左右,随后开始整合各部门,每届政府基本稳定在15个部左右;德国联邦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些部门进行了跨度较大的整合,形成了大交通、大农业、大保障和大环保的部门模式,联邦部门的数量已经由19个减少为14个;日本政府在2002年将原来的1府22省(厅)合并为1府12省(厅)②大部制体制[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大部制体制。;新加坡政府通过持续的部门改革与合并,政府部门维持在15个左右。其次,各国积极探索减少行政管理层级的方法。在行政管理层级方面,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二级或三级制,有些国家实行的是一级制,实行四级制或以上的国家不到五分之一[13]。美国推行的是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体制,印度实行的是邦—县—区三级政府体制,日本实行的是都、道、府、县―市、町、村二级政府制,新加坡只有一级政府,中央政府也即地方政府。第三,向下分权,减少行政管理环节。放权与减少行政审批也是公共组织扁平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政府开始推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减少,政府规模减小,办事效率提升。新加坡虽然只有一级政府机构,但在简政放权方面仍有不少创新。在机构改革方面,为了下放权力,提高机构的自主性,新加坡政府在各个部门下设了许多法定机构,这些法定机构拥有比行政部门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随后,新加坡政府又将一些法定机构通过私有化的方式,改造成为自治机构,确保它们拥有更大的管理权限和操作自由。此外,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中央政府也开始在移民、教育等领域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

今后,各国各级政府部门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部门的职能划分将会更加科学,政治权力执行体系将更加开放,执行过程将更利于多方参与。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层级将会减少并维持在2~3级,并且各级政府之间职权的划分也将进一步明晰;行政审批的事项和环节将会进一步减少,地方政府在人事、财政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中央政府也将承担更多的管理和服务职责;公众和社会组织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地方事务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6轮行政结构改革,经过2008年以来的大部制改革,中国政府机构的数量已经从1982年的100个减少到了27个 (不含国务院办公厅)。但是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部门数量相比仍然较多,甚至是一些国家的两倍。此外,中国现行的是五级行政管理体制,是世界上政府层级最多的国家之一,权力和责任的划分存在问题,行政审批仍是影响中国政府办事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政府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同时着力,简政放权,深化大部制改革,减少行政管理层级,试点和推行“省管县”和撤销街道办事处等改革,推进公共组织的扁平化。

四、公共组织公开化

公开透明是民众对政府等公共组织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代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确保组织公开化,增强组织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有助于增强公共组织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促进公民参与,加强公民监督,提升公民对公共组织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当代治理模式下公共组织公开化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政府信息公开化。政府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公民发布相关信息,宣传政府决策和规定,咨询公民意见。美国政府历来十分注重信息公开,于1966年颁布了“信息公开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用于确保公民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和获取权,该法案规定政府应该及时公布不损害公共利益的信息。此后10年间,先后有46个州以此为蓝本制定或者修改了本州的信息公开法。美国政府公开的方式包括在“联邦登记”上公开、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3种,基本上能够满足公民的需求。“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公共信息的管理,但依然没有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趋势;其次,设立开放日。在开放日,政府等公共组织对外公开,由公共组织领导人接见公民,听取民众意见和诉求。自1999年以来,德国政府每年都会选取一个周末作为政府开放日,打出“欢迎来国事访问”的标语,对外开放。在开放日,任何一名德国普通民众都可以进行各个政府部门参观,体验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询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可以在大厅的留言板上写下自己关于政府工作意见和建议。此外,美国的白宫、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爱丽舍宫、新加坡的总统府都设有专门的对外开放日,供民众参观游览,民众甚至有机会和总统等人交流;第三,提供多种对外公开和交流的渠道。例如,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开辟专门板块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信息和服务,并开通政府交流渠道。各国政府在注重日常沟通的同时,还建设了许多网络交流平台。为了加强与公民的沟通,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民情联系组,将其网站打造成政府与民众进行沟通的集中管道。2006年新加坡又推出了一个总的新官方网站①“everyone reaching for Active Citizenry@Home”(REACH)(http://www.reach.gov.sg)。,提供了论坛、网络聊天室、博客和邮件的一系列在线沟通渠道,方便公民对政府政策进行讨论。

可以预见,在今后公共组织将会更加公开透明,将会有更多对外公开的方式和渠道,与公民的沟通将会更加频繁和深入,公共权力将置于公民的监督之下,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公民将有机会真正参与到政府决策的各个环节,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当前,中国还处于政府公开建设的攻坚阶段,信息公开制度仍不完善,一些政府官员仍然缺乏政务公开、问政于民的思想。今后,政府等公共组织工作人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确保组织工作公开透明。

五、公共组织协同化

到了21世纪,人们发现自身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很多问题已经超出了公共组织的工作范围和能力,需要进行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协同合作。公共组织协同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的一系列协同政府 (joint-up government)建设实践。

1997年,英国新工党政府开始推行协同政府改革,这一改革包括如下的任务:根据联合交付预算,改革政府资金的收集方式;重塑职业发展轨迹,奖励那些跨部门工作的人员;设计供各个部门共享的目标;塑造有助于跨部门行为的组织文化;更好的信息共享;在协同项目中明确的领导和责任。为了确保中央政府协同治理的实施,英国在内阁办公室下设了若干协同和联合供给单位,以强化首相的职权。此外,2000年9月英国政府推出了“英国在线计划(UK-Online)”,目标是要把英国改造为在使用互联网方面世界第一的国家。该计划提出:到2008年政府所有服务项目都要上网,建立起“虚拟政府”,实现24小时“无缝”服务[7]。新西兰政府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新西兰政府发现在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碎片化的现象,中央政府的协调能力正在逐步削弱。为此,新西兰政府于2003年正式开展改进政府协调性的改革。2005年,新西兰国家委员会介绍了发展目标,创造世界级的专业国家服务系统,积极安排与协调不同地区的服务供给政策,以满足当代新西兰政府和公民的需要。芬兰协同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政府机构,并在这方面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2003年,芬兰政府已经开始尝试确定一些需要进行跨部门和跨地区合作的领域,并发布了一份政府战略文件,设定了协调政府改革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为了确保改革的成效,每一个跨部门或跨地区的项目都有一个专门负责的部长,并有一名项目执行主任负责管理来自不同部门的公务员队伍。芬兰最初开展协同政府改革的领域包括:公民参与,信息社会,创业和就业领域。以这些部门改进的经验为基础,芬兰政府于2005年引入并开展了一项评价活动,评估结果显示芬兰协同政府建设取得了显著地效果,今后需要加强协调项目管理人员领导能力和服务理念建设[14]。

此外,各国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已经尝试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警务等方面开展跨国治理与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公共组织协同化的趋势也会进一步加强。不仅各国内的政府等公共组织的协作会越来越紧密,在各种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协作下,国际协作的区域和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协同政府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口支援制度,并积极加入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今后,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打破地区和部门间的壁垒,借鉴上述国家的有益经验,加快协同政府建设,在国际组织中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国际和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

六、总结

与传统公共行政下的官僚制相比,当代治理模式下的公共组织不论在组织形式、组织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学者将其称为“后官僚制”。“后官僚制”更加具有责任性、回应性、透明性和效率性,更加便于公民参与,同时有助于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当代公共组织只是对传统官僚制的修改和完善,官僚制的基本特征,例如,依据职能和职位分工和分层,按照规则开展管理,组织人员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对工具理性的推崇等仍然存在。在当今治理模式下,我们仍然很难做到学者所倡导的“摒弃官僚制”,这也是今后公共行政学努力和发展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要广泛推广电子信息技术,确保网络安全和隐私,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打造虚拟化的公共组织,减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公民参政议政,为公民提供参与渠道和途径,确保人民的参与权和话语权,由人们共同协商讨论决定国家事务;减少政府部门和行政管理层级,加强部门间合作,打造整体化、无缝隙政府。

[1]孔繁斌.行政管理理性化的追求与困境——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版),1998(1):177.

[2]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J].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田华文.虚拟政府——一种新的政府形式设想[J].行政与法,2008(9):17.

[4]王新宇,蒋文书.虚拟组织和虚拟政府的结构和基本特性[J].科技信息,2010(3):462.

[5]刘凤元.浅析“虚拟政府”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08(20):10.

[6]牛华.“虚拟政府”对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16):74.

[7]中国网.英国、意大利教育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印象[EB/OL].(2003-06-30).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356311. htm.

[8]北京社会建设网.公共服务国际模式分析——北京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创新系列研究之五[EB/OL].(2011-06-22). http://www.bjshjs.gov.cn/412/2011/06/22/64@6270.htm.

[9]龙飞.境外“一站式”行政服务机构建设实践及启示[J].信息化建设,2007(5):37-38.

[10]贾涛,陈翔.国外一站式政府服务机构建设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7(5):56.

[11]敬乂嘉.政府扁平化:通向后科层制的改革与挑战[J].中国行政管理,2010(10):105.

[12]方凯.公共组织扁平化发展的实践探究——基于“省管县”管理模式改革的个案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54.

[1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周天勇,张占斌.减少行政层级与形成三级政府架构[EB/OL].(2008-05-09).http://theory.people.com. cn/GB/68294/120979/120981/7218500.html.

[14]Efficiency Unit.Joined-up government[R].HongKong:Efficiency Unit,2009:13-23.

[责任编辑:宋宏]

The Changes and Trends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in Contemporary Governance Model

DENG Jianwei,YANG Tian’an
(Sustainable Develo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conomy and Society of Beijing,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Public sector is the main sector which is in charge of managing social and public affairs,including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Under different governance models,the public organizations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eries of obvious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governance model,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ublic organizations showed the following changes and trends.First,public organizations become more virtual;second,public organizations become more centralized;third,public organizations become more flat;fourth,public organizations become more open;fifth,public organizations become more collaborative.

contemporary governance;public organization;virtualization;flattening;collaboration

C936

A

1009-3370(2016)03-0092-06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312

2015-03-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218);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目(2015000020124G047)

邓剑伟(1986—),男,博士,讲师,E-mail:dengjianwei2006@163.com;杨添安(1984—),男,博士,讲师,E-mail:tianan. yang@bit.edu.cn

猜你喜欢
公民行政政府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十二公民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