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亚
摘要: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丰富的和声与深刻的表现力成为人家喜爱的乐器之一,钢琴演奏的艺术领域是丰富多彩的,但钢琴也是一门较难掌握的乐器,对于一个钢琴专业学生来讲,练琴不但贯穿了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将贯穿于一位钢琴家的整个艺术生涯。本文从学生主观察学习意志以及客观的科学练琴方法两个大方面来说明,只有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
关键词:练琴技巧;方法;研究
一、学生方面
(一)注重大脑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
练琴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大脑指挥手腕、手指、手臂运动,调整腰、肩的位置和姿势,最终达到声音的完美和谐。与此同时,钢琴弹奏是一个节奏与声音创作结合的复杂的过程,其中,组成音乐作品的各个音符永远是按各种不同的方式组织成完整而统一的艺术整体。所以,还要用自己的耳朵听手指落到键盘的力度、声音,或者说看音色是不是符合要求,听进行的每一个乐句是不是连贯且力量均匀。用大脑记住声音连贯的规律。对音乐的记忆力,是―个集听觉、视觉、动作等各种记忆力的综合描述。记是指要记整首曲子的节奏,记住每―个乐句都是在哪里吸气的。如:大多数人是用右手弹奏出旋律,在视奏的时候要一边听一边记,直到你对它们有了一定的印象或者大致上能哼唱出来,而左手作为一个伴奏,要记它的规律,多数情况下,左手的伴奏是按照若干和声功能来进行衔接的,每个小节都有同样的和弦,要记住是在什么地方产生了转换。记并不等于是背,练琴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眼睛看谱,用手感觉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仅能提高学习者的读谱能力,而且还能节省练琴的时间。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陕地掌握技巧,当记到一定的程度很自然地就可以背下来。
钢琴家加尔斯东曾说过:“记”就像几根大缆绳悬吊着的升降梯,如果其中某根绳断了,那么其他的几根就没有作用了。这一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练琴时要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经过一首曲子的学习,把在这首曲子中学到的知识点融汇到学习其他曲子中去的能力。其次,是要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练琴方法,例如,练完一首曲子后,让学生回忆、总结,让他说说他是怎样完成的,从他的回答中,教师就可以听取他是如何练习的,以达到鼓励他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练琴方法并增强其练琴的自信心,更进一步地让学生领会到教师的教学意图,逐步掌握音乐的练习方法以及它的表现规律,提高练琴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每次练完琴后,都要有自我总结的习惯――我今天都练了什么,我取得了哪些进步,我获得了什么,练习的顺序是不是正确,我还有哪些不足等等,把它们记下来,以作为下一次练琴的“着眼点”,着重进行练习。如果学生能够养成长期坚持自我总结的好习惯,学生自己就会明白自我总结是改正盲目练琴和提高练琴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3.突出重点、难点、分句、分段、分声部、分手练习
练琴要有目的性,不能从头到尾没有重点与难点而重复练习。一首作品既有它困难和容易的地方,还有它不同的技术要求以及特殊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情感。因此,对重点和难点小节、乐句、乐段可采取分句、分段、分声部的手段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旋律变化以及难点和重点认识得更加清楚,使困难得到分解、简化,然后集中精力,单独练习,突破难点。这样的练琴方法要比从头到尾不分难易、主次,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效果好得多,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还可以使练琴者感到更轻松。
此外,在突出重点与难点练习时,还要加强学生比较薄弱的左手练习,为双手合练铺平道路。在钢琴学习中,一些学生都习惯或喜欢以右手为主,让右手带着左手练习,而不愿单独练习左手,久而久之,左手变得越来越“笨”,无法弹奏技术性较强的乐曲,影响了乐曲的表现力。因此,学生左右手协调、均衡的训练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积极地放松是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术技巧的前提条件。紧张的弹奏状态,身体各关节的僵硬会影响弹奏出来的音色。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细心体会放松在钢琴演奏中的感觉,懂得正确的放松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休息状态,在整个弹奏状态都应保持自由灵活的感觉。
在身体放松的同时,精力却应保持集中,全神贯注,放松并不等于松懈,这是练琴的最佳心理状态。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曾说:“无诚意的反复练习是浪费时间,会使听力和演奏上的坏习惯增强,比不练还要坏。”因此,教师要求学生练琴时一定要精神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
严格细心是练琴的良好态度。不同的练琴态度会有不同的练琴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琴态度和练琴习惯,避免学生出现不应当犯的错误,争取有一遍弹奏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多种正确有效的练琴方法外,学生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当要有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花费大量的、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有效的练琴。
二、客观方法技巧方面
法国钢琴家玛格丽特·郎认为:“技巧就是对钢琴的完全掌握,是无所不包的、完备的艺术造诣”。“五个手指的机械训练对我是一把打开一切技巧之门的钥匙”。因此,熟练掌握运用钢琴弹奏技巧对每一个学琴的人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每一个想学好钢琴的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怎样让手指弹奏的均匀?怎样才能弹奏中更好的声音等等。钢琴演奏的技巧和方法很多,但是如果说,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是手指,大家就非常明白了的话那钢琴的演奏技巧就集中在了一个问题上,那就是触键。
从钢琴的发音特点上讲,每个琴键的发声变化都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发音点。这个点在触键时的深浅,力量应用的大小,下键速度快慢都应根据声音的需要来衡定。这些动作都要靠手指的触键来完成。如果说,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是手指,那么手指技巧的基础就是手指触键时的独立支撑。同人站立一样,手指在钢琴上学会简单的支撑并不困难,但是要让我们的手指按照钢琴演奏时的要求,使个手指获得平衡的独立支撑却并不容易,他需要有一个长时间训练的过程。对于钢琴演奏的手指来说,最重要的支撑环节是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尤其是五指,先要确保第三关节能够支撑站立后,我们再训练第一关节。这些训练都需要耐性、严格和持久。在触键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自然重量继续在琴键上。我们在钢琴上“保持着”,这种感觉是绝对必须的。可是惟独有一点我们不能做到,那就是触键在发音完成后,我们继续施加力量去改变这个已发出来的声音。在钢琴上的发声其实是在一瞬间把我们所希望的声音发好,其后声音延长得是好是坏,在瞬间发音时就已经决定了。所以我认为触键发声如何变化,每个音的发音点都应在触键时处理好。浑厚的声音应该把琴键弹“深”,断的声音触键时必须直截了当;如歌的声音要让琴弦发出最好的共鸣和延长,灵巧的声音则要在触键的时找到它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挤压。
钢琴演奏中手指是钢琴演奏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除了触键,演奏的基本技巧包括钢琴演奏的三种基本奏法,即非连奏、连奏、断奏三种,学习区分、掌握运用这三种基本弹奏方法是技巧训练初期的最重要任务。另外,触键之间的牢固,手指抬起与琴键挥动的距离、触键的爆发力,指尖与键面的接触面积等都影响着声音的质量和弹奏的质量。在连奏的训练中,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手指的触键高度及触键的用力形式都决定了能不能发出圆润连贯,柔和如歌的声音来。在实际演奏中连奏更多的要求运用手臂的自然重量和重量在指尖平稳转移。另外,在五指训练的过程中,手指的独立性、手指的均匀、手指的指力、手指的灵活度、手指的快速跑动都是钢琴基本触键技巧的重要部分。
当然,当我们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时,又如何将所学的演奏技巧应用到所演奏的作品之中?对于钢琴演奏的人来说是在不断地弹奏不同新的作品,对于新的曲目如何学习及应用呢?
首先,当我们接触一首新的作品时,不要立即演奏整个作品,练琴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种方法:
(一)分析了解作品,同时做良好的视奏
在教师安排了新功课之后,第一步要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掌握乐曲的基本情绪,这样在练习时就节省很多时间。第二步要把乐谱视好。乐谱是作曲者表达情惑、创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检验练琴质量的标准是正确的读谱。视谱包括音符准确,指法合理,乐句洁晰,时值际准,音乐思想表达准确等等。正确识别谱面上的每―个音符,对所练曲目的速度记号、力度记号及表情术语、演奏法等都要认真、仔细研究;对曲目的节奏变化、时值划分要有所掌握;对曲目的基木音乐形象也要有―个总体的感受。
我们应当加强重视指法。一个好的指法能让看起来很困难的乐句变得很容易,所以,找到正确的指法是必要的。鲁宾斯坦的一句名言:“谊奏钢琴最大的秘诀是在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指法弹奏正确的琴键。”由此可见,运用正确指法弹奏,能让我们顺利地,地掌握乐曲。乐谱上标示的指法,几乎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并确立下来的,我们在视谱阶段最好就要认真地按照这些指法来弹。作为一个学生,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乐谱上标明的指法去练习,习惯正确的指法,切忌随心所欲、变化多端。正确而细致的视谱,能使我们获得本应在演奏中加以体现的所有内容。
(二)慢速度的练习
“慢练”是指在练习时采用比乐曲要求的节奏速度慢的速度进行的弹奏练习,慢练是克服技术难点的最佳方法之一。通过慢练,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弹奏,把‘除速度以外的所有因素都看得一清二楚,达到准确无误。与此同时,慢练对手指的触键动作也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可以从中体会触键的感觉,这样十分有利于发挥手指的独立性和力度感,让它更为灵活。唯有放慢了速度才能减轻练习的难度,才可能听到自已的演奏,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在慢速过程中,要认真数拍子,而且要从头到尾地贯穿于整个练习过程。练得越熳,就有越多的时间来思考和探索,一般陕练20遍的效果,远远达不到放慢一倍练习10遍的效果。慢练到了一定程度,对乐曲有了初步把握时,便可以逐渐加快速度,从慢速开始,到中速,再从中速过渡到快速。增加速度后,感到又出问题了,又再减慢速度练习,对己掌握了的技术难点,仍要经常去加以慢练,这对于巩固和发展技术都是有好处。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慢练,要看具体情况来定,一味慢练,也是不行的,有时也需要用比正式演奏速度还快的速度来练习,这是一种从难的训练。从视谱开始,慢练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目的就是正确地划分乐句,这对于整首作品的完成具有重大意义。
著名钢琴家霍夫曼说过:“缓慢的练习无疑是快速弹奏的基础。”一般的乐曲都要经过由慢练到快练的过程。笔者认为“慢”主要指用比规定明显慢的速度来弹奏。它往往用在曲目的练习阶段。慢练能使弹奏在浮躁时得到静心,在困难久攻不下时获得时机迂回。慢练犹如放大镜,把所有细节都扩大,真正体会到各个关节的动作,使动作精简、下键力度集中,始终坚持以慢练为主,在正确触键的基础上,能把每一个音弹得均匀、清晰、集中之后,利用节拍器结合变速练习,使用节拍器以3为单位,逐渐加速。
练琴的效率取决于练琴的方法,科学的练琴方法是钢琴学习的关键,它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力和音乐思维。笔者认为,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是练琴前的首要任务。每周将上课后的新作业、旧作业做一安排,制定一个如何完成乐曲任务要求的周计划。首先,应该正确解决旧作业中出现的识谱错误、奏法错误、指法错误等不同问题;其次,应该认真分析新作业中要注意的问题,如指法、临时变音记号、力度速度记号、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感情情绪等等;再次应将难点、重点分配到具体的单位时间里,有目的的进行练习。练习完后,必须总结一下一天练习的效率,以便不断调整学习计划。总之,钢琴学习者必须抱着严谨的态度,遵循科学的方法,既要做到苦练,又要做到巧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浩瀚的钢琴作品中不断感受到“乐器之王”的魅力,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复练
重复是学习之母,知识实在重复中不断积累,记忆是在重复中不断得到巩固的。
可以这样说,重复也是钢琴练习的一种基本的形式,是符合钢琴学习规律的科学方法。但是重复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他就必须是有目的的学习和练习行为。演奏阶段的练习任务是完善技术的过程,在一首作品从学习到完成演奏的过程中,重复练习成百上千次,而只有有意义的重复才会对作品演奏发挥作用。
(四)分段、分句练习
对于一首新的作品,音响效果都是陌生的,技术动作还没有习惯,如果总是从头到尾的练习,这样花费很多时间而没有好的演奏效果。用分段分句的办法有利于迅速熟悉新谱,当乐谱熟练之后,无论技术问题和音乐处理,都要分句分段的细细琢磨,精心练习。
(五)分手练习
钢琴演奏都是两只手或一只手的不同手指要担负完全不同的演奏任务:如不同的节奏关系、不同的奏法、不同的强弱关系、音色处理等等。这就需要两只手做完全不一样的弹奏动作,没有分手的练习做基础,就没有高质量的演奏。
(六)攻克难点的练习
学琴的过程都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每个学习的步骤,甚至每一首新曲目都可能遇到一定的困难。因而,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把难点抽出来重点练习,反复练习,集中突击,直至最终完全克服。
世界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亨利·古斯塔沃维奇在他的名著《论钢琴表演艺术》中写道:“我毫不夸张,在我授课时,四分之三的劳动花在音色的探索上”。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郎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的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灵活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触键训练。可以明确的说,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指触方式都是钢琴技巧训练的重要环节,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因此我们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好艰苦训练的思想准备。
结论
综上所述,不管是哪种练习方法,都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去坚持不懈,做到慢得起、坐得住、看得清、听得细,反复严格地练习每个片段、每个细节,做到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练习不是演奏,练习的目的是明确目标、克服困难,培养正确的弹奏习惯,寻找适合自已的、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方式等。这一过程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克服每一个困难,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钢琴技术水平。学会“无琴”练习,建立‘心中有琴。罗宾斯坦罗是一位知名的钢琴大家,他的邻居见到他佩服地说:‘您真不愧是伟大的钢琴家,每天都要练琴八个小时以上”,罗宾斯坦罗回答说:“你错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练琴。”是的,练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有琴练习和无琴练习。在实际的练琴过程中,以上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当活学活用,才能真正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练琴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晶莹,钢琴教学中的听觉训练[J],音乐生活,2010,(03),
[2] 张晓楠,论钢琴音色特点与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J]_音乐生活,2010,(03)
[3] 毛毳.钢琴音乐教育十二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4] 吴晓娜、王健.钢琴音乐教程[M].上海: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5](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7] 蒋薇、廖洪立.提高钢琴学习效率的方法初探[J].长沙师范学校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