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教与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

2016-12-14 22:38匡成宝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思维导图微课

匡成宝

【摘 要】教育部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本文简述微课的优缺点,思维导图的优势,提出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模式的必要性,并对其在教师端及学生端应用展开描述。

【关键词】微课;思维导图;计算机基础课程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普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教师们热衷的微课教学顺应了教育部提出的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的改革需求。“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发现,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知识点繁多、覆盖面广,而微课在设计过程中将原本的繁多的知识点再度进行切割碎片化,学生能接受了当前的知识也易忘却前面所学知识。笔者提出的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教学模式,既能帮助解决计算机基础应用的教学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创新思维能力。

一、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程模式简述

微课是指围绕某个有意义的教学主题或专题内容或学习主题而设计开发的多个内容相对独立、短小精悍,单个微课以可视化、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是近来流行的教学资源,学生利用微课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一个知识点自主的学习;教师利用微课可将课本里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的讲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形式微小,内容微小,这势必造成知识零碎化、零星化不成体系,容易遗忘。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项目的图解方式。思维导图利用图片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将知识点按照基本顺序原则的层次关系制作。这样每个知识点关键词都是一个引起头脑风暴的记忆激发器,利用该记忆激发器可以记忆其对应的知识点的内涵,同时也激发头脑进行发散思维,鼓励新的创作。

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模式,思维导图以关键知识点为中心触发点朝着多个方向发散,每个微课知识是思维导图中的触发点,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有效吸收知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进行再创作。思维导图则是一张树形网状结构图,东尼?博赞将思维导图比喻成一片树叶。那么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教学知识点,浓缩在一片树叶上,同时这片树叶也会随着能力的增强变宽变大。将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首先教师将课程知识按同一范畴进行模块划分,然后用思维导图按照基本顺序原则构建模块知识点的树形网状图,将各种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

二、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形成的必要性

我们正处于一个图像信息时代,通过思维导图利用各种视觉载体形成整体思维来获取和理解信息是必要的。尤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与学中尤为突出,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与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难题:

(一)知识点繁多,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线性思维理念,无疑又是一次繁多的教授,教师要花很多的时间及语言来表述存在联系的知识点,往往得来“啰嗦”的评价。

(二)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具有一定开放性。优秀的教师会精彩的讲述信息时代,科技和科技应用的过去、现在,一般也会去畅想美好的未来。笔者实践的结果是:陶醉自己,弄懵学生。

(三)学习兴趣缺乏,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通常开始在大学的第一学期,与就业应用有相当一段时间,大部人同学认为学了也会忘记,不能让学生认同早学该门课程在就业时应用的重要性。

(四)学生已有计算机水平结构不一,大部分学生懵懂的认为自己已有基础,实际上并不清楚哪些知识已掌握,哪些还没掌握。

三、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模式在教师端的应用

(一)按照同一范畴原则,将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模块划分:理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操作、互联网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二)将模块里的知识点,依据思维导图的基本顺序原则,绘制教学思维导图。作为教师端的教案版思维导图要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和图像,应该是该门课程的专业术语。譬如说对二进制的描述就应该写成“二进制”,而不是一些天马行空的图像或者文字。思维导图在教师端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该门课程构建整体思维,更进一步形成课程体系。

(三)根据知识点做出精品微课视频。微课视频关系到学生到知识点的理解,笔者建议微课视频里的案例最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或者跟所学专业相关的。

四、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模式在学生端的应用

微课开发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学校正常开设的课程,微课的用途在于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所以学生应主张老师将微课视频作为公共资源。

学生在学习教案版的思维导图后,要将其转化为自己个性化的思维导图。

(一)学生端的思维导图主要层次结构参照教师版思维导图,保证知识的正确性和整体性。

(二)关键词或关键图像的应选取应遵循会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能刺激左右大脑的效果。譬如喜欢易经的同学,可以将“二进制”描绘成阴阳八卦图;处于恋爱状态的同学,可以将“二进制”描绘成男女标志图等。

(三)确定要走到哪里 。水平一般者是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则只需借鉴教师版的层次结构;水平较高者,建议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让自己的思想在图上旅行。譬如,教师在讲解病毒的种类时一般就是常见的种类,那么你可以增加“未来的特殊种类”分支,并且在分支上继续进行发散“危害”“防御手段”等。

五、结束语

基于思维导图支撑的微课模式在教师端是为了构建整体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课程体系,在学生端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增强记忆、激发创新。该模式促进课堂教学高效化,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但一张思维导图是否有价值,处决于你对该知识模块的理解程度,以及制作者对知识的提取和总结能力。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使用该模式,学生应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使用该模式。

参考文献:

[1]许晓燕.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8:71—72

[2]张一春.微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 2013,10:28—31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维导图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