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
摘 要:伴随人们物质生活的日渐提高,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在全国范围内风靡的一种全民健身项目,广场舞因其多样的表现形式,活泼舞蹈曲目,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逐渐成为了新时期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先探究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然后提出广场舞的发展策略,以促使其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广场舞;作用
广场舞正是凭借其自身优点,在当前形势下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了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之一,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在人民群众的个人修养、身体素质锻炼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探讨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广场舞的发展策略具有尤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1 群众文化建设中广场舞的作用体现
1.1 丰富群众文化内容
广场舞自面世以来,就获得了快速发展,并迅速成为当前最流行、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之一,最主要源于其很好地丰富了群众文化内容。在广场舞出现之前,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更趋向于自主性活动,虽然也有扭秧歌、太极拳等集体性活动,但毕竟受众面较小,而且在受众方面也存在限制,比如扭秧歌活动的参与者多位中老年人群,太极拳活动的参与者多位老年人群。而广场舞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扭秧歌、太极拳等集体性活动受众面较小的这个问题,上至花甲老人,下至中青年,都可以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来,这种全民皆宜的活动很好地丰富了群众文化内容。
1.2 增强群众交流沟通
在现代社会生活背景下,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个体过于独立这种情况愈加明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即使是同一栋楼的邻居,很多都存在着“对面不相识”这种情况。人毕竟是社会性的高等动物,如果长时间的缺乏彼此交流与沟通,势必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以及心理健康,这无疑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广场舞的出现,由于是全民皆宜的群体性活动,从而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渠道,让他们有机会通过拉拉家常,实现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对和谐的邻里关系、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1.3 增强群众身体素质
在现代社会生活背景下,人们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其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很多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即便如此,在完成工作后,许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一般是宅在家里,或看电视,或玩电脑,即使走出家门参与同事聚会、朋友聚会,也多去KTV、酒吧等场所,这些情况的出现,无疑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广场舞的出现,因其自身特有的魅力,能够吸引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来,他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打开自己的手臂,迈开自己的脚步,尽情享受在舞蹈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能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享受,这无疑有助于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1.4 引导群众文化发展
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娱乐活动,广场舞还能很好地引导群众文化的发展。 [2]比如,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而言,大多数文化娱乐场所都是盈利性质的,当他们无法去这些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休闲娱乐的时候,要么将宅在家里空闲时间浪费了,要么将空闲时间浪费在了不良活动上,比如打麻将这种赌博活动。而广场舞由于其全民皆宜特性,门槛低,更容易为绝大多数群众所接受,进而吸引他们观看和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来,在丰富群众业务生活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与创作热情,构建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群众文化环境,从而很好地引导群众文化的发展。
2 群众文化建设中广场舞存在的问题
广场舞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给群众文化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其存在的负面效应也同样不容忽视。新闻媒体就频频爆出广场舞因过于扰民,从而引发广场舞参与者与周边群众之间产生激烈矛盾这种情况。比如福州有人不堪广场舞大妈的高分贝喇叭“骚扰”从楼上喷水赶跑跳舞者,有的人不满广场舞噪音扰民 从而买来高频喇叭以噪制噪,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最终谁也得不到好处,而且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再加之有些广场舞参与者缺乏环保意识,在尽情跳舞后,在场地留下大量垃圾却不管不顾而离开,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作者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引发其他人对广场舞参与者的不满。因此城市管理部门与文化部门有必要加强联合,对广场舞群众加强教育与引导,只有解决好广场舞现存的弊端,才能促使广场舞获得更好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为群众文化建设服务。
3 群众文化建设中广场舞发展策略
首先,加强广场、小区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力度。比如中卫市文化广场就把整个广场分为几个部分,设置动区给群众提供健身娱乐的休闲场所,设置静区给需要安静的群众休闲的空间。其次,通过教育与引导加强群众自我管理能力。由于广场舞的扰民问题,许多地方采取了驱赶、阻止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禁止广场舞,但这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利于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此时就可以公众的自我管理 [3]去解决,通过文化部门和场地管理部门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促使双方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懂得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与权利,最大限度地平衡彼此利益,这显然比简单驱赶、阻止管理来得更有效。最后,更改广场舞音乐播放方式。比如中卫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为广场舞集中点配置了相应功率的音响,为社区统一配发了小功率的拉杆音响,并做出了活动时间规定。还有就是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比如贵阳市云岩区中东社区给30多位广场舞大妈分发了无线音频发射装置与调频耳机,将无线音频发射装置与MP3、手机等相连,播放的音乐即可变成无线信号,大妈们只要戴上调频耳机,就可以接收到音乐,静悄悄地跳舞,过去让政府部门和民众痛苦纠结的广场舞扰民问题,就这样被轻轻松松解决了。
参考文献:
[1] 刘成骥.最活跃的群众文化——解析广场舞对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J].神州,2012(14):17+25.
[2] 李玉红.广场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7):88.
[3] 高虹.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J].四川戏剧,2014(1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