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闵惠芬艺术馆,感受二胡皇后的传奇人生

2016-12-14 22:02张晓阳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作品

张晓阳

摘 要:走进闵惠芬艺术馆,总结了二胡皇后的传奇人生与主要作品,并阐述笔者的感悟。

关键词:闵惠芬;二胡皇后;作品;万石镇

在万石镇镇政府所在地的东南一里许,有一个小村曰湾斗里,住有10多户村民,全村以闵氏为主。闵氏是一个大家属,是一个艺术世家,出了众多的艺术人才,其中闵惠芬特别闻名于世。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女士生于江苏宜兴。8岁从父闵季骞先生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陆修棠先生。

她的演奏风格热情而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自1975年起,她开始了“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探索,着力开拓传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音乐、古典音乐等各类声腔艺术的特色在二胡演奏中运用,从而开创了二胡演奏艺术新的理念,达到了情感气势与风格神韵完美统一的境界。

1982年至1986年她不幸身患癌症,五年中动过六次大手术和十五个疗程化疗,但她始终顽强乐观,终于,于1987年重返舞台,在北京首届中国艺术奖演奏了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她气势磅礴和高超技巧的演奏,引起全场震撼,人们惊叹奇迹的出现。

二胡演奏大师闵惠芬2014年5月12日因病在上海仁济医院去世,享年69岁。笔者听闻大师去世的消息,便随于汉教授一并前去上海参加了闵惠芬老师的追悼会,追悼会上的音乐是闵惠芬老师演奏的《江河水》,震撼人心,催人泪下,那种留在心里的感受至今都不能忘记。

2014年12月4日,闵惠芬艺术馆在宜兴万石镇落成。走进艺术馆,我就被一股强烈的民族音乐使命感包围,再次聆听到了《江河水》的旋律,艺术馆构造独特,分为上下两层,这里展示了闵惠芬大师一生的成就与光辉,共有十二个篇章下文为其中几个篇章作简要分析:

1 乐志前言与年表

踏入艺术馆大门,首先看到的便是闵惠芬大师的雕塑以及用宜兴特色的紫砂做的长城随想,上面提有“神接天宇之气,韵含山河之风。请寄万物之灵,乐映千古之流。”

2 人民艺术家闵惠芬

在这一篇章中,展示了中国文化报“人民艺术家闵惠芬”文章一篇。名家评论8幅: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钢琴艺术大师刘诗昆等八位艺术评论。

中央首长与闵惠芬照片:江泽民主席参观闵惠芬演出照、闵惠芬为邓小平和英国首相希思演出照、闵惠芬在叶帅家作客、朱镕基总理勉励闵惠芬、金日成首相接见闵惠芬、华国锋主席尼克松总统观看中国艺术团演出、曾庆红副主席与闵惠芬在中南海、人民音乐家贺绿汀观看闵惠芬演出等。

3 荆溪天籁

首先,由《忆江南》乐谱垫底,上叠闵惠芬诗“采桑”、“童趣”两首及万石镇文字介绍。《忆江南》一曲是闵惠芬对家乡生活的追忆。接着,映入眼帘的是闵惠芬幼年在弯斗里、丹阳、南京的照片。

一张弯斗里的全景照透出了江南水乡的气息,闵惠芬大师的启蒙音乐便是在这里萌发的,这里是江南民族音乐的沃土,虽只有6户人家的小村子,家家户户且经常传来悠扬的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民间滩簧,听当地的介绍闵惠芬五六岁时有一次她跟着行进的丝竹乐队不知不觉走了十多里。顺着照片的顺序,便知闵惠芬在6岁时随父亲到了丹阳,就读于丹阳艺术师范附小,8岁第一次在丹阳艺术师范联欢会上演奏,11岁又随父母到了南京,在南京乐社甘贡三先生教闵惠芬昆曲“游园”、“春香闹学”,之后闵惠芬谱曲了二胡曲《游园》,受到了广大民乐人士的喜爱,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业余爱好的学生。闵惠芬少年时在鼓楼区红领巾艺术团担任合唱管弦乐指挥。

4 音乐家的摇篮

1958年,年仅12岁的闵惠芬抱着对二胡艺术酷爱和信念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犹如艺术的海洋,勤奋刻苦的闵惠芬像海绵一样在著名教授王乙、陆修棠的指导下,攻读学业,励志二胡事业。在这里,她接触了大量的全国各地优秀的民间音乐,学习了戏曲、诗歌、文学、历史,在知识的宝库中,摸索着音乐的脉搏,追逐着音乐的真谛。

5 追寻民族魂

此栏目由《江河水》曲谱垫底,铺贴了整个栏目的墙面,看到的照片有闵惠芬“文革时期”沿长江考察的照片,闵惠芬分析《江河水》演奏的文稿,闵惠芬诗作——泣血《江河水》,《江河水》不同时期的演出照片,法国画家与中国画家现场作画《江河水》的照片,金日成主席接见闵惠芬照片,闵惠芬演奏的《江河水》CD出版物等一手资料。

暑假期间,笔者到宜兴市闵慧芬艺术馆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这次实践,笔者首先对闵慧芬大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师一生对艺术不断探索追求、永无止境,对音乐事业做出了毕生的贡献,在人生遭遇各种磨难的时候,仍然能够乐观向上把音乐事业看成比自己生命都重要。因此,受到了不仅仅是家乡乃至全世界的爱戴。同时,笔者熟悉了文化事业的工作流程,了解到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企业、行业的在文化、艺术、传播、发扬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利于笔者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社会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能够更加切实地培养我们的学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自身亲身经历,了解了目前音乐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状况,掌握企业对音乐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在这次下基层实践锻炼中,笔者学习到了不少,一是激发了笔者作为青年教师继续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二是希望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今后的教学紧密联系。

音乐本身是从百姓中来,再到百姓中去。在这次实践锻炼中,笔者策划并参与万石镇文化站组织的主题为“文明宜兴 文化惠民”——2016宜兴市文化服务新行动。在这次实践中,笔者演奏的乐曲为《葡萄熟了》,这是一首风格欢快、舒畅、愉悦的乐曲,广为老百姓喜爱。在之前的教学中,笔者与学生完成的教学演出乐曲有《新赛马》《战马奔腾》《红楼梦主题随想曲》等等,这些乐曲人们大都耳熟能详,但在数次演出后,笔者与学生都希望能够排练出更多人们喜爱的二胡曲,笔者希望在我这次的惠民演出中,先感染广大老百姓,相信我们学生会有更大的热情与激情去自主学习,开拓与创新。

在本专业的建设方面,通过这次实践后,切实地体会到社会需要既懂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因此,在笔者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会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锻炼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机会,参加各类校内外演出。

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讲,进企业、到基层学习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通过锻炼,能拓宽视野,了解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了解当前社会就业新形势,了解到广大群众所喜爱的音乐文化,有利于我们今后能创作出更多更好地为老百姓所喜爱的优秀音乐作品,便于我们找到改进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在企业实践锻炼期间,我认真了解我们音乐相关专业的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把各方面的业务逐一和我校学生专业所学课程进行对照,发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感觉到了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的局限性。我们青年教师大多是从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教授学生仅仅是一些书本知识,以及自己在学校与专业老师学到的知识,笔者觉得通过这次实践开阔了视野,在以后的课堂上讲社会工作方面的知识,讲自己实践的切身体会,自己在实践中的具体工作,讲企业生产中需要什么样的人,行业需要怎么的人,与学生共同探讨音乐学院培养的学生如何在社会立足,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社会喜欢的人才类型。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专业实践锻炼了自己,笔者相信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能力上一定会有所提高,感谢学校给予我如此宝贵的机会与经历!

猜你喜欢
作品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沈从文作品中的山水画意识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