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师制工作室建设

2016-12-14 20:32刘慧琳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生管理

摘 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当前商业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目前在河南省的各大高校中,也相继开展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然而,对于该专业而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管理方式都不能对该专业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其在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创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导师制工作室就应运而生。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当前河南省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校教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导师制;学生管理

随着商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在高校中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新兴专业。比如即将开展的电竞专业就是当前商业社会发展的结果。而在商业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视觉传达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相关联并且相互协调作用的新型设计领域。既然是因为商业社会而产生,理所当然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为了服务现代的商业社会。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主要包括了标识、广告、包装、环境以及企业形象设计。通过将设计出来的形象传达给消费者,而起到沟通消费者、企业与商品,并且将这三者相连接的作用。而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当中,笔者认为,应当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室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的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并且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中,学校不仅需要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器材,来帮助学生进行创作。同时,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创作的时间要进行合理的分配。虽然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积累实践活动经验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也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创作。

1 研究背景

1.1 当前河南省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高校目前普遍的情况来看,就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一般来说自律性都不高,并且极具有个性,自我意识较强,比较崇尚自由。因此,经常会出现教师或者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会遇到一些阻碍。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由于就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当中十分依赖于灵感的发挥,而灵感通常是需要在一个极度自由、放松、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1.2 高校学生的管理

从当前河南省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所做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对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十分依赖于实践经验积累的专业课程。在该专业中,专业课程就包括了CI设计、广告设计、摄影以及各类专业软件的应用。然而,从目前河南省各大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情况。同时,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也是按照一般专业来进行,而没有根据该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需要来进行管理工作,这样一来也会使得管理上出现许多的问题。

1.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

针对上文笔者所提到当前河南省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各大高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就成了首选。学生在就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时候,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专业中所设计到的基础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装饰画以及CorelDraw等。通过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而要想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使这些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真正的基础,那么对于这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同时这些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导师制工作室建设的要求。而通过导师制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加深入、便捷的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优势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创作。

2 改革实践

2.1 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

针对前文笔者提到的当前高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律性较差、自我意识较强以及过于自由散漫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这些艺术类专业学生绝对不能通过更加严格的管理来改变他们的现状。这是因为,就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本身是十分具有特点的,并且艺术的要求也是希望每一个创作者将自己的特点和观念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形成各式不同的艺术,做到艺术领域中的百花齐放。而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商业社会也是希望他们能将自我的个性和特点全部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不同的视觉传达艺术,起到在商业社会中让消费者过目难忘的作用。因此,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严管”,而是要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考虑到每一个专业学生其本身、就读专业以及未来就业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

2.2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对于当前河南省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师制工作室的建立来说,除了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同时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于我国的设计艺术起步较晚,因此与当前的国际市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依然还是处于一种模仿阶段,并且真正从事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并不多。然而,不仅是在商业市场中存在着这样恶劣的情况,在当前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教学等,这些都影响着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对于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及教育方式进行优化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必须要转变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一定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从而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商业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2.3 专业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在一般情况下,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都是通过辅导员来进行。而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往往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流程管理层面,对一个人是这种管理方式,对一千个人依然是这种管理方式。这样一来,对于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并不会产生任何的帮助。而采用导师制工作室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指导时,往往也能够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通过课程教学,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能够充分的掌握,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量身制定学习方案,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上的创作。

3 模式成效

3.1 实现一体化的学生管理

在导师制工作室当中,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是三年一贯制的教学团队,并且团队中每一个教学成员的管理责任都十分的明确。因此,该教学团队不但可以有规律和计划的进行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3.2 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

在导师制工作室当中,教师团队会有较长(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进行课程的教学并且辅助学生的学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具有的个性和特点,根据学生身上的个性与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并且对其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并且提高他们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自信心,也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中,这对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未来的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3.3 解放辅导员职责

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辅导员来进行学生的管理。然而,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是极为有限的,他们既需要安排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同时还需要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然而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能够分担辅导员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得以转移。辅导员不再需要在高高在上的指导者与学生的朋友间左右为难,他们可以彻底的成为学生的朋友,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愿意也更容易接受辅导员的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4 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

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可以让学生拥有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比如说,可以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与当地社会活动相结合,比如说在当前十分热门的墙体彩绘。学校可以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通过墙体彩绘为城市创作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积累大量的设计经验,同时也能够服务地方经济,一举两得。

4 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必由之路。然而,其发展与改革依然是一个极为漫长的道路,需要每一个教职人员为之努力。在当前这个商业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然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一定要对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模式进行合理的应用和改良,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到河南省的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当中。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培养出真正符合当代商业社会要求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使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中也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周显科.基于“工作室导师制”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模式构建[J].新课程(下),2013(7).

[2] 方凤玲.完善专业导师制以促进专业实验室建设[J].科技视界,2013(12):115.

[3] 于晓萍,王斌.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工作室和企业工作站的构思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96-98.

[4] 童玲.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J].品牌,2014(11):233-234.

[5] 杨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的理性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141-142.

[6] 杨黛,潘博成.普通高校本科生专业导师制主要模式比较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9):180-182.

作者简介:刘慧琳(1983—),女,河南人,硕士,郑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方面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学生管理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