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分析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2016-12-14 08:10:48张子谦张彩霞孟祥书滕桂法
关键词:河北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

张子谦,刘 渊,张彩霞,孟祥书,滕桂法

(1.河北农业大学 人事处,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农业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分析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张子谦1,刘 渊2,张彩霞2,孟祥书2,滕桂法2

(1.河北农业大学 人事处,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农业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以河北农业大学2012级和2013级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学位的基本认知、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专业课教学方法、导师指导、专业实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社会对专业学位的认知度不高,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创造多种实践途径非常重要。数据显示:学校应进一步增强基地实践环节,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落实校外导师制度等。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132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迟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自2009 年起,打破学历制度制约的障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步入了新发展时期,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其相关政策亟需制定和优化[1]。教指委要求高等学校要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着力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更加迫切。下设17个研究领域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与相应学科的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侧重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进一步了解地方农业院校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状况,课题组以河北农业大学2012级和2013级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培养制度提供参考。

一、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2012级和2013级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具体人数比例见表1)。调查内容包括农业推广专业学位领域、专业学位类别、学费缴费来源情况、硕士学位需求动机及认知、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及教学效果满意度、导师对学业及课题研究的指导投入情况、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收获,以及对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见或建议等。

表1 调查对象占当年研究生人数比例 %

(二)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为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状况》。共发放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98.9%。总问卷克龙巴赫α 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94,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较高可信度。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硕士学位的需求动机及认知情况

1.选择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原因和国家对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定位的看法。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招生年份的增加,盲目且就读动机弱的研究生比例下降,绝大多数在职研究生攻读在职硕士的动机均因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发展瓶颈,希望能够在专业能力和素质上进一步提高(见表2);通过ANOVA 分析,研究发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目前在职研究生选择攻读学位的原因逐渐趋于理性需求,选择的盲目性下降。在国家对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定位方面的看法中选择“十分认可”和“认可”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95.6%,远远高于“不认可”的比例4.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012级与2013级存在极显著差异,认同性提升。

表2 选择攻读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原因和国家对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定位的看法

2.对专业学位的了解程度。针对“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程度”,以及对“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具有同等地位的认同度”,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范围在43.6%~55.9%之间,对农业推广专业就业前景乐观度,选择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的比例占总体的49.2%(见表3)。进一步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入学的被调查研究生在报考前“对专业学位的了解程度”和对“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有同等地位的认可度”差异显著,对农业推广专业就业前景乐观度具有极显著差异。

表3 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该专业学位认知程度

(二)课程与教学情况

1.课程情况。调查发现,2012级和2013级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认为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衔接明显不够,表示“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的比例为42.7%,同时认为课程内容太偏重理论,与实践联系少,表示“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的比例更是高达51.7%(见表4)。这可能是由于全日制农业推广研究生的学制普遍为2年,为了增加实践阶段时间,河北农业大学将课程学习阶段调整为6个月,而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学时大幅度缩短,任课教师以理论课为主讲授,没有展开或联系实际,有必要对课程数量进一步精简和优化。 “经常”或“比较经常”与学术型研究生一同上专业课的比例为28.7%,比“较少”或“从未如此”少42.6个百分点,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提高授课的针对性,课程安排上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了分开排课,为集中授课提供了可能;另外随着各学科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视,专门针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得以实施。被调查研究生认为课业负担“很重”或“比较重”的比例仅为23.3%,比“一般”或“较轻”少53.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由于学校多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调整,全日制农业推广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只占据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程四分之一的时间。

表4 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设置的认知情况 单位:%

2.专业课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上,从表5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教师使用最频繁的是课堂讲授;较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按频率依次递减是案例分析、课堂集中讨论、分组作业与成果汇报;而团队学习和现场研究使用频率一般;模拟训练与实践观摩的教学方法很少使用。但是随年度变化,这8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在增加(见表5),其中“案例分析”和“模拟训练”的增幅很大。另外有95.6%的被调查研究生选择“有校外专家参与我校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授课”。

表5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课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三)导师的指导投入情况

尽管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但具有校外导师的被调查研究生比例只有4.3%,而校外导师指导学业的情况,“实践环节”占18.3%,“学位论文选题”占16.7%,“学位论文研究的全过程”占20%,“个人感兴趣的科研课题或自主科研项目”占25%,“只是挂名而已”占20%。从中可以看出,校外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导式引导占到80%。通过表6数据分析表明,随着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培养的加强,被调查研究生对于“参与导师课题机会很多”和“导师对你的学业帮助程度很大”的选择发生了极显著的提高,而对“导师依据专业学位特点来指导学生”和“导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见面指导、讨论学习问题”的选择差异不大(见表6)。校内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情况中,选择“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有,以学术学位研究生为主”的比例为48.4%。“学位论文开题情况”中应完成开题的2012级研究生的比例为97.3%,“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中66.7%来自“导师安排”,16.4%来自“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3.1%来自“个人兴趣”,3.8%来自“其他原因”,由此可以看出,选题仍然是以“导师的安排”为主。78.1%的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有足够的信心完成学位论文”,导师负责任的专业指导对学生的自信心有很重要的作用。

表6 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导师指导研究生情况

(四)实践情况

调查发现,89.1%的被调查研究生希望参加本行业的一线实践(见表7)。在实践机会的获取途径上,选择“自己找的”比例达34.6%,选择“学院或系安排的”和“其他人介绍”的比例明显偏低,仍以“导师或其他老师推荐”为主,高达57.7%。通过课程的实践环节,有36%的研究生表示课程收获很大(其中4%的研究生认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践很有帮助),60%的研究生表示收获比较大(其中44%的研究生认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比较有帮助)。在实践过程对学位论文的帮助上,认为“很有用”或“比较有用”的比例为84.6%。期望实践时间上“不超过1年”的占40.3%,“1年”的占56.4%,“长于1年”的占3.3%(见表7)。

表7 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实践情况

(五)就读收获

图1显示,2012级和2013级研究生均认为,经过近一年的学习,专业理论素质提升最为明显,其次是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在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比较大”或“一般”,认为“很大”或“比较小或很小”的比例较低,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属于比较科学合理的范围。这说明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学习阶段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有较大和普遍提高。

图1 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的就读收获

三、思考与建议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研究生培养院校,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创性地开展工作[3]。目前,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尚缺乏系统完善的建设和管理机制,有待于不断探索。根据河北农业大学开展的调查研究,结合地方农业院校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促进招生制度改革,提高生源质量

目前,社会对专业学位的认识程度不断提升,不论是社会还是在读研究生,都逐渐认为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没有任何区别。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和矛盾心理,认为学习不优秀的学生才会选择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而且对就业前景不乐观[12]。因此,一方面,培养院校应针对职业能力提高方面加强实践能力素质课程,并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上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完善招生制度,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推免名额,吸引优秀生源就读。在读期间,学校、学院、导师应随时关注,提高全日制农业推广研究生的补贴和奖励,提供相关资源参与实践活动等。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培养质量

目前,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生源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职场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4]。针对此情况,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向实践环节倾斜,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强调综合性、实践性。资助建设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精品课程库和案例教学库,共享平台建设。努力推行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现场研究模式和模拟训练模式,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有效[5]。

(三)强化导师培训,提高导师的实践能力

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其实践能力在其能力结构中占有突出地位。在西方国家,农业大学教师一般都有几年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经历。只有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的导师,才能根据相关行业或职业领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有目的的定向培养和有效指导[8,10]。调查发现,导师对学生选题、论文指导具有关键作用。校内导师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习惯于按照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方式来培养专业型研究生,但实践经验缺乏;校外导师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又缺少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因此,开展校内外导师综合能力培训势在必行。河北农业大学目前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开办导师培训讲座,培训校外一线专家学会如何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确立选题、完成相应培养环节,围绕职业指向和专业技能的不同要求针对校内定时开展能力培训;二是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的创新实践的资助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鼓励学科点和导师加强对专业学位教育实践的精神和物质投入。

(四)加强和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基地

调查发现,57.7%实践途径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导师推荐,同时实践环节对完成学位论文帮助很大。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之一[9,13]。首先,要建立起具有实效的、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要联合产业、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合作[11],引导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参与到合作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中,努力为企事业单位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其次,依托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各类工程技术中心,使研究生对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熟悉和了解,做好科技成果到生产一线的进一步转化、推广工作;此外,扩大产学研合作的规模,使产学研合作平台成为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平台,着力打造具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积极鼓励和引导研究生参加基地的行业实践训练和活动,抓好专业实践的过程管理[6,7],为地方农业院校今后大规模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重要的教育平台和资源支持。目前,河北农业大学已建立唐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等多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

[1] 林建华, 沈月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2,30(2):52-54.

[2] 刘翠琼,张志强,王兰珍.林业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跟踪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18-23.

[3] 李勇,陈艳慧,李博.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13(10):208-209.

[4] 朱启臻,曾富生. 提高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9-13.

[5] 王理,李燕,马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思路与举措[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98-99.

[6] 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46-47.

[7] 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4-8.

[8] 李茜,张晖,张大勇,等.“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2(6):45-49.

[9] 张帆,叶恭银,袁熙贤.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浙江大学为例[J].科技通报,2015(2):247-251.

[10] 张明艳.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3-14.

[11] 接玉玲,刘孟臣,王振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45-48.

[12] 李爱萍,介晓磊,张勇民.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生源特点及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3(5):12-14.

[13] 佟福锁,李勇,刘晓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2):83-87.

(编辑:王 佳)

2016-05-26

2009年度研究生管理与创新网络平台建设及管理创新机制研究项目:“河北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张子谦(1981-),男,河北新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人事管理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G643

A

1008-6927(2016)05-0030-06

猜你喜欢
河北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