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畏 张寒
淮河流域农业用水状况分析
吴畏 张寒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之一,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国的1/4,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原因,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剧烈,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农业用水是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用水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近十余年来流域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始终维持在60%以上。一直以来,流域各省都以全省区域为单元统计农业用水量,缺少全流域的农业用水统计数据。因此,开展淮河流域农业用水状况调查分析,对于摸清流域农业用水现状,发现农业用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促进淮河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淮河流域农业用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农业用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实现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和依据。
此次调查以2013年为基准年,调查范围为淮河流域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
调查方法:(1)总体资料收集与整理;(2)典型资料收集;(3)现场调查与走访;(4)资料分析与整理。
调查内容:(1)常规农业灌溉用水状况调查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包括灌溉面积、种植结构、主要作物单位面积用水量等;(2)园林草渔等用水情况主要调查果树、蔬菜、渔业等取用水量。
1.降水及水资源概况
2013年流域年降水量716mm,折合降水总量1926亿m3,比常年2353亿m3偏少18.1%。其中河南省内年降水量635m,比常年偏少24.6%;安徽省内年降水量811mm,比常年偏少14.0%;江苏省内年降水量764mm,比常年偏少19.2%;山东省内年降水量669mm,比常年偏少10.4%。
2013年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569亿m3,较常年794亿m3偏少28.8%。地表水资源量380亿m3,较常年595亿m3偏少36.2%;地下水资源量为286亿m3,较常年338亿m3偏少15.4%。
2.农业生产及农田灌溉基本情况
(1)安徽片
淮河流域安徽省内范围(以下简称“安徽片”)总面积6.66万km2,耕地面积5050.03万亩,总人口4406.17万,其中农业人口3626.86万。
安徽片灌区总数843处,其中大型灌区6处,设计灌溉面积1646.2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7.98万亩;中型灌区242座,设计灌溉面积892.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38.20万亩;小型灌区594处,设计灌溉面积235.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1.26万亩。
2013年安徽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93.1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3627.86万亩,其中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8.61万亩。
安徽片农业种植以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油菜、大豆等油料作物为主。2013年安徽片实有耕地面积5050.03万亩,其中水田1495.55万亩,总播种面积9580万亩。
(2)河南片
淮河流域河南省内范围(以下简称河南片)总面积8.83万km2,其中近三分之二平原,其余三分之一的大部分为丘陵,少部分为山地、台地。
2013年河南片常住人口5299万,其中乡村人口2977万,占56.2%。耕地面积7483.63万亩,人均耕地1.4亩。
河南片有大型灌区18处,中型灌区125处,小型灌区4630处,灌溉机井82.79万眼。河南片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形式为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2013年节水灌溉面积739.05万亩,其中低压灌溉面积422.28万亩,喷灌面积98.10万亩,微灌面积5.54万亩,区内节水灌溉水平不及全省水平。
2013年河南片总灌溉面积4802.71万亩,其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721.08万亩,园林草灌溉面积81.63万亩;当年实际灌溉面积4108.83万亩,其中耕地实际灌溉面积4046.14万亩,园林草实际灌溉面积62.69万亩。鱼塘补水面积105.14万亩。
河南片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和蔬菜等。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220.29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866.36万亩,玉米2893.86万亩,水稻599.71万亩;棉花189.09万亩。
(3)江苏片
淮河流域江苏省内范围(以下简称江苏片)总面积6.51万km2,耕地面积4649.19万亩,其中水田1494.2万亩,总人口4193.36万,其中农业人口3051.18万。
2013年江苏片农田实际灌溉面积3294.9万亩,主要粮食作物实际灌溉面积2447.1万亩。
江苏片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水稻、玉米、棉花、瓜果等,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小麦、玉米、油菜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为58%、13%、9%。2013年江苏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07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405.2万亩,小麦2720万亩,玉米597.9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70.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426.1万亩,叶菜类种植面积1427.8万亩,瓜果类种植面积159.1万亩。
(4)山东片
淮河流域山东省内范围(以下简称山东片)总面积11.21万km2,2013年总人口3675.11万,其中城镇人口1024.38万。
2013年山东片农田节水灌溉面积1248.69万亩,其中喷灌面积123.52万亩,微灌面积32.29万亩,低压管灌面积750.02万亩。山东片规模以上灌区786处,其中大型灌区19处,中型灌区206处,小型灌区561处。
2013年山东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82.23万亩,实灌面积2493.7万亩,林地灌溉65.81万亩,园地灌溉163.87万亩。
山东片耕地面积3775.19万亩,农业以种植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稻谷等,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为58.6%、42.3%。2013年总播种面积6257.5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82.93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33.21万亩。粮食作物中小麦2213.78万亩,玉米1599.2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42.5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08.20万亩,瓜果种植面积157.31万亩,果园实有面积38.05万亩。
3.主要作物灌溉定额
2013年淮河流域降水量比往年偏少,同时受降雨不均及水源条件影响,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和亩均灌溉定额差别较大。主要农作物中小麦大部分地区灌2水,个别地区有灌3水或只灌1水的现象;玉米大部分地区灌溉2水,个别地区有灌3水或只灌1水的现象;水稻平均泡田定额90.0m3/亩,平均灌溉用水量400m3/亩左右。
瓜果蔬菜及渔业养殖灌溉定额确定原则:大棚蔬菜瓜果的灌溉以微灌为主,露天种植的蔬菜瓜果以地面灌为主。本次调查中的蔬菜品种以叶菜为主,一季灌水量约为30~80 m3/亩,直立茎类果菜的灌溉水量约为叶菜的1/2~1/3左右。渔业用水量各典型县补水定额在393~881 m3/亩之间,平均补水量为514m3/亩。
2013年淮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统计见表1。
表12013 年淮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统计表单位:m3/亩
4.农业用水量
2013年淮河流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四省耕地面积20958.0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81.39万亩,当年农田实灌面积13462.6万亩,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95.63亿m3,园林草及渔业用水总量12.90亿m3。淮河流域各省农业用水量统计见表2。
表22013 年淮河流域农业用水统计表
1.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依然较高
2013年淮河流域总用水量为569.8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95.63亿m3,占总用水量的69.4%;林牧渔等用水量12.90亿m3,占总用水量2.2%。农业用水所占比例高于往年。
2.节水灌溉面积不足
节水灌溉工程配套不足,管道输水、渠道防渗以及喷微灌等工程节水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24.1%,农业用水节水潜力巨大。
3.水资源利用率低
水资源利用率低不仅表现在灌溉水利用系数低,输配水过程损失水量多,也表现在拦蓄水工程少,雨洪资源利用率低,特别是流域北部地区,近年来排水工程日趋完善,但蓄水工程少,降雨径流过度排泄,导致地下水回补不足。
4.用水管理不善
用水管理不善表现在节水意识淡薄,灌溉方式落后,同时也表现在绝大多数水库、灌区都没有用水计量装置,对灌溉用水量的收费还未实行计量收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节水积极性。
1.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水资源短缺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无法形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因此,必须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一是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尤其是在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尽可能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比例,积极发展节水抗旱作物。二是改变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特别是改变农业大水漫灌现象,针对流域内节灌率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的情况,应加大渠灌区渠道防渗技术应用的力度,广大平原井灌区推广低压管灌工程,经济作物推广大棚蔬菜微灌工程,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推动节水型农业的快速发展。
2.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
按照“节水优先”的指导思想,坚持供给与需求统筹考虑,坚持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两手协同发力,适当提高水
价,加强需求管理,推动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技水平,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增效。通过明晰农业初始水权,合理制定农业用水价格,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完善地下水价格政策,创新农业水价定价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建立节水奖励基金,推行农业水权转让,配套供水计量设施,完善灌排工程体系,加强节水设施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业节水措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最终实现农业节水。
3.普及农民用水协会,推广农民参与管理模式
农民是提高农业节水效率的主体,建立农民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是节水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农民用水协会是非营利性质的群众水管组织,用水农户参与管理,享受充分的民主权利,由会员代表民主选举产生的协会组织,内部实行民主决策。流域内部分灌区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并在局部范围内发挥了较好效果。因地制宜普及用水者协会,在全流域内推广农民参与用水管理模式,从而充分调动农民节约用水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单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