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漩 曾献娟 王井腾
淮河干流枯水期水量调度管理与保障措施体系浅析
吴漩 曾献娟 王井腾
随着淮河流域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方案下,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必将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淮河干流水资源工程的建设、防洪工程的综合利用等,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提供了条件,不同条件下的水量调度方案也为水资源的调度与管理提供了依据。本文提出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水量调度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体系,以确保淮河干流水量调度方案的顺利实施。
1.制定《淮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
淮河干流的水量调度涉及到三省不同地市、不同用水户的利益,水量调度的结果会引起各方利益的变化,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将难以实施。因此,在贯彻执行现行水利法律、法规的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积极制定和完善尚未出台和尚不完备的法规和实施办法,报政府批准,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议编制《淮河干流枯水期水量调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管理办法》中明确淮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的组织体系、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各自的管理权限、初始水权的确定;规定淮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的实施细则、水资源调度的基本原则;明确淮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的监督管理办法、水权转让程序、违反《淮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的处罚等,使淮河流域水资源调度走上依法治水的轨道。
2.建立水量调度的管理与协调机制
(1)加强取水许可管理
通过取水许可审批,进行取水总量控制,严把从淮河取水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关,控制引水规模,为水量调度奠定基础;通过对取水口的计划用水管理,即根据淮河年度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制定取水口的年度用水计划,确保年度省际分水和省界断面下泄水量、流量目标的完成。
(2)水量调度的计划管理
审查各省编制的年度与季度用水计划和水资源工程运行计划;审查各省编制的月、旬水量调度方案;负责调度过程中取水和退水量的实时监测、信息采集、信息整编、信息报告、信息发布以及分水过程的其他技术管理工作。
(3)水量调度方案的监督管理
监督调度方案的实施,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督检查;在用水高峰时期,对主要取、退水口门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在特殊情况下,对有关河段、主要取、退水口门进行驻守监督检查;协调解决调度矛盾与冲突。
(4)成立水量调度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
淮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资源调度是一项上下游、左右岸、用水户、管理者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十分剧烈、涉及面很广、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目前,淮河干流的水资源及其控制工程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有必要组成由各级政府、流域管理机构参加的水资源调度协调决策机构和协调机制,行使水资源调度重大问题的协调和决策职能,负责水资源调度方案的实施。流域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均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
搞好水量调度,确保淮河水量合理调度,把水量调度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实行目标管理,签订水量调度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水量调度责任制。同时,加大稽查力度,加强水资源调度工作监督检查。流域机构要在协调各方的利益方面起积极作用,确保各方在水量调度上形成共识,使水量调度得以顺利实施。沿淮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定水量调度协商、会商制度,充分发挥地方行政领导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淮河干流水量调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3.逐步建立新的水价格体系
按照市场经济和水资源经济的要求,通过建立合理的水权转让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利用市场加以配置,使水的利用方向从低效益的经济领域转向高效益的经济领域,水的利用模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利用经济杠杆解决淮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中地区之间水量配置问题,在非常调度期实行水量调度水价补偿机制,发挥水价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水价体系,逐步将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纳入水价中,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
4.提高科学分水与调度管理手段
(1)建立为水量调度服务的水资源监测网
水资源分析、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水量平衡,各平衡项要素的监测资料是分析和水量调度实施的基础,但目前水资源监测工作不全面、监测点布局不合理、监测资料不配套、监测技术较落后,水资源监测工作已经滞后于水资源分析和水资源管理。有必要建设水资源监测网,包括重要断面、节点下泄水量水质,主要取水户取水量,特别是行政分解断面的水资源监测,并逐步建设水资源监测数据库。
(2)建立水量调度与管理的信息平台
建立涵盖水量调度各方面业务的数学模型,如枯水期径流实时预报模型、水资源实时调配模型、分水和调度计划编制模型、引水口自动监控及数据分析模型、水库水闸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淮河水资源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等,对枯水期径流进行预报和河道的水量进行实时调度,实时采集水调信息,实现河、库、湖联合调度,建立调水信息交流反馈系统,通过调度模型对不同来水频率的水量调度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实现淮河水量调度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达到淮河水量调度的中央调控、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实时监督的目的。
(3)对现有水资源工程进行优化调度
从蚌埠闸上已经发生的干旱年来看,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因素主要有:天然降水量少、用水量增加、水资源工程调蓄能力不足、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有必要根据新的情况,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工程的蓄水条件和工程之间的关系,调整现有水资源控制工程运行办法,对现有工程进行优化调度,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工程提高流域的整体水资源调蓄能力;同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多水源联合调度运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旱情监测预报与预警措施
沿淮城市的抗旱指挥机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旱情监测网络,确定重点监测区域,掌握实时旱情,并预测干旱发展趋势。针对干旱灾害的成因、影响范围及程度,采取相应预警措施。
旱情旱灾的信息主要包括:旱灾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受灾人口;土壤墒情、蚌埠闸上蓄水、内河及沿淮湖泊蓄水和城市、乡镇供水情况;灾害对城市乡镇供水、农村人畜饮用水、农业生产、林牧渔业、水力发电、河道航运、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水文部门要对雨情、水库、塘坝、河道、湖泊蓄水状况、地下水进行监测统计;利用淮北地区墒情监测系统监测淮北地区的实时墒情,并结合天气预报预测未来5~7天的墒情、旱情发生的趋势,定期报同级抗旱指挥机构;旱情紧急情况根据需要加密上报。
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气象预报,气温、蒸发等基本气象信息,分析遥感监测成果,定期报同级抗旱指挥机构;旱情紧急情况根据需要加密上报。
环保、水文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向同级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水质监测成果。当需要引水、蓄水时,要加密监测,提出符合水质的引水、蓄水建议。
水务水情分析工作主要是依据各部门提供监测的旱情旱灾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制定紧急方案提交政府决策分析分步实施并检查,预警工作在分析阶段要重视气象预测工作,特别是大范围的气象预测工作,充分利用现状水文信息收集、水情预报和管理技术,进一步研究避免和降低相应风险的措施(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水资源应急调度工作流程图
2.组织发动措施
河南省、安徽省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出抗旱紧急通知,派出抗旱检查组、督查组,深入受旱地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根据旱情的发展,省防指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每天组织抗旱会商;做好蚌埠闸上骨干水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向国家申请特大抗旱经费,请求省政府从省长预备费中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抗旱减灾工作;动员受旱地区抗旱服务组织开展抗旱服务;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旱情旱灾及抗旱情况;气象部门跟踪天气变化,捕捉战机,全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3.水资源管理措施
(1)加强该河段枯水期的水资源统
一管理,包括供水、用水、排污的全面统一管理。
(2)加强供水设施管理,查漏抢修,减少水量损失。
(3)根据枯水期的节约用水方案,加强节约用水的管理,确保该方案的实施。
(4)根据蚌埠闸上枯水期水资源调度措施,加强沿河各用水户的用水管理,在不同的蓄水位,应限制农业等用水户的用水,以确保枯水期水资源调度措施的全面实施。
(5)输水沿线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
1)水量调度过程中,输水河道沿线超量排放污染物的;
2)应急调度时,输水河道沿线大规模引水灌溉的;
3)妨碍、阻挠监督检查人员或调度工程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4)在水量调度过程中煽动群众闹事的。
(6)水量调度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应的管理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1)水量调度时,不按水量调度方案和实时调度指令,盲目调水的;
2)水量调度过程中不履行检查职责或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方案是水量配置的基础,要确保淮河干流水量调度方案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水量调度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体系。本文从建立水量调度管理制度和健全水资源管理保障措施体系两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流域水量调度能力、提升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作者单位:安徽淮河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233000淮南市排灌总站232000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