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科建设的重点。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编写已经有不下20年的经验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汇编理论。本文集中阐述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出现的问题,另外介绍了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今后的教材改革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学科建设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对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还能体现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专业特点。课程编排与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这些都影响着教师未来的教学和职业发展。
二、学科建设的理论不完备
对知识和理论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在对学科的体系认识上,其实就是专业知识和实际教学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教师会着重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多下功夫,对一些专业上的难点和重点多花时间去研究,但是忽视了夯实基础文化知识、最基础的教育理论知识、一些比较普遍但是不被重视的知识。这样就会忽视小学生的发展成长,造成小学生出现偏科现象,这样的教师就是只会细化学科知识,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可能只会一股脑地传授,却不懂得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
教育理论成为虚设的空架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会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大家会觉得教育理论的地位比较低,很不重要,认为教育理论知识占据了学科专门知识的课时,浪费时间,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认为教育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有教师的职业规划是毫无用处的。
教师要想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还应该具备一些专业的教学能力。然而很多教师讲课综合性不强,重点不突出,现在的教师比较注重的是对小学生的塑造,进行知识灌输,但是没有注重深层次的触动,没有给孩子精神层面的唤醒和交流。在考试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硬性记忆,没有知识的升华。而小学语文教育其实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传承文化传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课程目标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对于知识的敏感度变低,变得更加依赖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某一个领域的精通,而做不到博学多问。老师们会鼓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深入去研究某一个问题,反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接受知识的教育,没有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培养,不能达到自我实现。现在教师对于一些知识和理论的关系处理不明白,盲目地追求升学率和教学进度,这些都使得《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不能适应现在培训小学语文教师的时代要求。
在教育中也缺乏针对性,有时候,学生为了应付一些考试,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一心不可两用,就没时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这对于一些学生打好基础是十分不利的,对于未来的教育和教学也是十分不利的。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符合传统
习总书记上台后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苏教版教材就注重了民族化的特点: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仁义礼智信、爱国守法、一诺千金等,这些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宣传和学习。在教学中须注重对于普通话的宣传普通话现在已经在全国推广,汉语是我们汉族的民族符号,也赋予了我们独有的汉民族的思维,教师应该注重从中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还要增加案例教学,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来给学生一些直观的体验教育,在教学活动过后,组织大家交流,唤起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他们对小学语文的关注和学习的自觉性。
(二)符合时代要求
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把时下的一些重大事件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苏教版的教材一直贯彻着尊重人才和尊重知识的教学观点,注重学生在社会交际和搜索资料上的能力培养。因此,我们应建立教学评价体系,让评价的主体双方进行互动,这样不仅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还能了解学生对于学科的态度和兴趣,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也能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考,对于学生的成长也能做出一个全面并且相对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多种方式教学
苏教版在学生学习汉字上面吸取了一些经验,创建了多种情景,让学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遵循年龄的认知差异,合理设置课程。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认可、相信和崇拜教师,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转化的,一个是将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变为课堂通俗的讲解;另一方面,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教师带到教育实践基地,创设真实的教育情境,获得专业技能。但是教学技法是通过长期磨炼才能达到的,因此也应该经常进行训练。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个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要从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考虑,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挖掘潜能,应该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