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环境保护部(环保部)发布五项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解读,其中,首次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制定《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GB 15097—2016),旨在通过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首次发布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国家标准。
中国是一个内河航运资源丰富的国家,全球十大港口,中国占据八席,吞吐量约占全球1/4。船舶运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测算,2013年全国船舶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4%,氮氧化物排放量占11.3%。受船舶污染影响最大的是港口城市,其次是江河沿岸城市。
根据上海2012年研究结果,船舶产生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占上海市排放总量的12.4%、11.6%和5.6%。在香港,2012年的数据显示,船舶废气排放是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NOx和SO2的最大排放源,其中前两者占到约30%,SO2则达到50%。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介绍,鉴于中国港口和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形势,环境保护部制定了船舶发动机排放标准,加强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填补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空白。
新标准适用于具有中国船籍在中国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如内河船、沿海船、江海直达船、海峡〈渡〉船和各类渔船)装用的额定净功率大于37千瓦、新生产船用发动机的环境管理,不适用于远洋船舶,远洋运输船舶执行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
邹首民说,新标准实施后,船舶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将明显降低,按照每年新增船机1000万千瓦,寿命为25年计算,实施第一阶段标准3年,所制造投入使用的船机在全寿命内将减排NOX约140万吨,PM约40万吨;若实施第二阶段标准3年,装用这些船机的船舶在其寿命期内将进一步减排NOX约115万吨,PM约6万吨。若所有内河、沿海及渔业船舶都能符合该标准规定的燃料要求,污染减排效果将更为显著。
另外,环保部正在制订《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控制造船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
〉〉〉中国拟开征环境保护税
环境保护税法草案(草案)8月2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草案提出在中国开征环境保护税。
根据草案,环保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税污染物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对草案的说明中称,本次立法是按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将现行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转移。
中国自1979年已经确立了排污费制度,去年征收排污费173亿元,缴费户数28万户。
草案将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作为环保税的税额下限,规定:大气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2元;水污染物为1.4元;固体废物按不同种类,税额为5~1000元/吨;噪声按超标分贝数,税额为350~11200元/月。
考虑到各地情况差异较大,草案中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在《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税额标准基础上,上浮应税污染物的适用税额,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草案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修改后的立法法对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提出明确要求和作出明确规定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第一部税收法律草案。
中国宏观数据
8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40
8月份,制造业PMI为50.4%,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升至临界点以上,为近期高点,且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呈现出生产和需求回升、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特征。
一是生产保持稳中有升。生产指数连续6个月保持在52.0%以上,8月份为52.6%,是今年以来的高点,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二是市场需求回暖,供需矛盾有所缓解。新订单指数为51.3%,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涨幅较大,与生产指数的差值进一步缩小。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效果进一步显现。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2.6%和51.2%,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2.2和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电器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PMI均在52.0%及以上。
四是企业采购活动有所加快。近期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生产和市场双双回暖,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和采购量增长比较明显。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7.2%,环比上升2.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采购量指数为52.6%,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为今年高点。五是企业信心有所增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2%,环比和同比分别提高2.9和4.1个百分点。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处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继续看好。
8月份企业主要困难:一是进出口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7%和49.5%。二是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持续超过四成。三是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涨的企业比重有所增加,企业降成本的难度依然较大。
〉〉〉8月非制造业商务指数环比回落
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3.5%,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与今年以来的均值持平,表明非制造业增速虽有所放缓,总体仍延续平稳扩张态势。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7%,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次高点,且连续3个月保持升势。在制造业生产和市场回升的带动下,生产性服务业相关需求回升,商务活动指数为57.2%,环比大幅上升4.4个百分点。8月份业务总量增长较快的行业有航空运输、装卸搬运及仓储、电信、互联网软件、租赁及商务服务、旅游等,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8.8%,环比提高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且为年内高点,表明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较强。
建筑业生产扩张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58.2%,环比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9.2%和54.7%,分别回落2.2和6.6个百分点,是8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的主要原因。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及高温酷暑的消退和降水减少,建筑业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
〉〉〉8月财新制造业PMI环比下降
8月份,财新制造业PMI为50%,环比回落0.6分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未能延续7月的增长趋势。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出现背离。
财新制造业PMI分项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产量连续第二个月呈现增长,但增速温和,较7月份创下的两年新高有所回落。
8月份新业务总量与产出整体增速轻微,环比放缓。出口销售已连续9个月呈现收缩。
8月份,制造业用工继续收缩,降幅为今年以来最弱。用工收缩而新业务增加,导致积压工作量进一步上升,但积压率较7月份放缓。
平均成本负担在8月份有所上升。过去6个月来,有5个月成本上升。不过,8月份成本上涨幅度低于7月份。
国际
韩国政府敲定2017年400.7万亿韩元预算案
据韩媒报道,韩国政府8月30日召开国务会议并敲定2017财年预算案。根据预算案,明年政府预算额同比增长3.7%,史上首次突破400万亿韩元,达400.7万亿韩元 (约合人民币2.3972万亿元)。
韩国政府将编制预算案的重点放在创造工作岗位、提振经济、稳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据此为保健、福利、雇佣等9个领域增编预算,而社会间接资本、工业、外交与统一等3个领域的预算则有所减少。
根据预算案,明年保健、福利、雇佣领域的预算达130万亿韩元,较今年增长5.3%,其中雇佣方面的预算较今年剧增10.7%,达17.5万亿韩元。韩国政府计划划拨大规模预算,积极帮助造船业离职人员和青年等就业。
此外,明年韩国教育领域的预算较今年增长6.1%,达56.4万亿韩元。文化、体育、旅游预算较今年增长6.9%,首次突破7万亿韩元大关,达7.1万亿韩元。农林、水产、食品领域预算较今年增长0.6%,为19.5万亿韩元。
明年SOC领域预算较今年下降8.2%,为21.8万亿韩元(去年该领域预算同比下降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