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虎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和改革,采取有力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兴趣,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为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 培养 方法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53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音乐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等新理念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是我们能否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总体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据《音乐周报》调查发现,现在几乎百分之百的中学生喜欢音乐,但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分析后不难看出,传统模式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讲什么,学生被动地听什么。教师完全不顾忌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将音乐课上成了类似语数外等学科的课。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将学生对音乐的美好向往抹杀得荡然无存。其次,课堂上教师所涉猎的许多内容和基础知识,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也相去甚远。加上学校对艺术教育形成的可有可无的片面看法,更使得许多高中音乐教师对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心疲力乏。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热情,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失去了兴趣,更使得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内容难以实现。因此,如何改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是新课程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兴趣与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也就是说,兴趣是一个人积极从事某一事物最直接、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力。其实一个人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我在音乐课上,尝试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课教学及所授内容的意见和想法,将其中一些有益的意见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依据。这样不仅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大为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也大大提高。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烈、对新生事物兴趣浓烈、心理上也产生了一定的“成人感”,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渴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教师可以以课堂为阵地,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这不仅是新课标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更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音乐课堂教学就应该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又稳定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
三、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和建议
1.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鉴赏及其他艺术审美活动,充分体验作品蕴含的内在美,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映。因此,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其在主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只有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实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2.注重学生年龄特点,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就目前使用的高中音乐教材来说,大部分内容都是从现成的音乐文化中选出来的,且由于地域因素,其中的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艺术认知相对较远。以《〈高中音乐鉴赏〉湘教版》为例,其中不少音乐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和体验都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存在一定困难,这样,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山林的呼唤》《1812序曲》《大进行曲》《战争安魂曲》等等,这些作品虽然内涵深刻,历史悠久,但对于思想尚不成熟、社会阅历相对欠缺的青少年来说,是不会有这种真实体验的。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最熟悉的同学、老师、家人、亲人、校园、家庭等题材入手,选择一些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积淀的作品,与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置换,使学生通过体验家庭、学校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等方面,逐步意识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对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
3.加强课外延伸,注重兴趣引导
课外文艺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青少年已有的“成人感”,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兴趣与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让他们将自己的音乐表现欲望充分释放。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应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的同时,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