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颜双 娄颖
(长春市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长春130041)
创新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区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景颜双 娄颖
(长春市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长春130041)
我区始终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化,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省、市电化教育馆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以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推进区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采取“一三三四”的管理机制,取得了可喜成绩,并将逐步形成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
管理机制;学习空间;人人通
南关区地处长春城市中心区,辖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47.8万。现有中、小学校33所。在校学生22,093名,教职工2,349人。2010年初,在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南关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大学区管理”模式,按照“优质带动、捆绑发展”原则,将全区33所中小学划分为以一零三中学、树勋小学、西五小学等为龙头校的六个大学区,目前,全区有国家、省电化教育示范校七所,全国百所中小学数字校园试点校一所,市数字校园示范校五所。
几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化,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教育教学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在省、市电化教育馆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以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推进区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采取“一三三四”的管理机制,取得了可喜成绩,并将逐步形成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
“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出台,给社会各个层面都带来了挑战与变革,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教育,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都应重新定义。观念的变革,是一个首要的问题。传统的制度,更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为充分发挥教育云应用功能,关注和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突显教育云的内涵,整合课堂教学模式,我区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为突破口,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一三三四”的工作机制,即:一个理念、三级培训、三维管理、四步推进,积极稳妥进行全面推进。
一个理念,抓住信息化应用核心。应用驱动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区紧紧围绕“课堂”这一主阵地,采取“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精准实施策略,全面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区域生态课堂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十二五”末期,全区基本实现了中小学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所有班级接入终端交互设备,建设了13个智慧教室、21个互动录播教室、5个创客教室,正在积极创建学生自带设备(BYOD)进课堂试点。全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都以服务课堂教学为本,以网络学习为特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实践证明,极少的投入和应用驱动的理念,改变了建而不用的状况,盘活了投入巨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三级培训,促进信息化全面推进。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关键在人,人是决定因素。为此,我区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采取分级分层培训。区级重点对校长、教学主管等教育管理者加大信息化专题培训,着力解决观念转变的问题,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与认同。通过对全区电教人员、骨干教师培训,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学校先行项目,进行平台操作——管理——应用系统的培训;大学区侧重成员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示范指导培训,引领成员校共同发展;校级培训侧重学校的平台管理员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全覆盖,无死角。这种“区—大学区—成员校”三级分层培训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推动了全区网络学习空间规模化应用,如今,各学校领导、教师应用网络空间参与学校管理、联合教研等已经步入常规,“三级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维管理,优化信息化发展机制。为加强组织管理,从区政府、局机关到基层学校,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各层面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垂直管理,并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年终综合督导评估范畴,逐步构建了信息化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报两评三马车”运行模式。即:一报(过程性跟进机制):信息化工作月报,主要是搭建了各学校信息化实施过程性工作交流平台,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两评(终结性推动机制):一是年终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评估;二是平时重点活动专题性评比;三马车(运行性拉动机制):主要是区域三所典型数字校园示范校(103中、树勋、西五)示范、辐射、拉动全区信息化工作开展。加强了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进力度,促进了学校实施精细化、公开化、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升了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步推进,促进信息化教学发展。一是组织领导,协调合力推进。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从去年开始,区教育局就确定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工作重点任务是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按照区教育局党委关于尽快启动“人人通”建设应用工作的指示精神,全区中小学开展了网络教学空间“人人通”项目的实施工作,区信息办协调相关科(部)室负责人,每学期初联合深入各中小学检查指导。二是试点先行,科学有序推进。根据我区大学区管理模式的优势,确定全区首批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试点校先行校。2014年树勋小学承办了全市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总结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五种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组织开展“中国梦,行动有我”微视频作品竞赛活动,全校325件学生微视频作品参加全国大赛,推动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广泛应用。2015年西五小学承办了全市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会,初步实现了课堂教学深刻变革目标。这两所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改革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教育成果,并成为省、市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拉动了南关区教育快速发展。
图1展示了103中学网络学习空间七种应用策略。
图1 103中学网络学习空间七种应用策略
网络学习空间不仅给师生学习带来无限快乐,而且给当下教育环境、教学方式、教师学生、教育质量等带来革命性变革。
1.资源建设促进了教育公平
为了加强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局“信息办”项目实验教师,引领全区骨干教师借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全国中小学优质课大赛”等活动,开展“云空间助力课堂教学应用”说课录制、微课制作以及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研发了一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同时,各大学区成员学校之间充分利用互动式录播教室,开设了“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使成员学校师生实时享受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
2.空间互动推动了教与学变革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将视频资源进行存储,或利用网络在线及时传输到网络教研空间。一是实现了“在线+反思+实践”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依靠互动录播教室随时录制课堂教学活动,然后,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在私有云学习空间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通过及时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二是实现了区域教师优质资源共享。以大学区为单位,区教研部门排好互动录播授课课程表,从课堂教学,到微课程,到数字故事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录播教室录制下来,同时也可以通到自己的电脑,即时或点播收看优秀教师的授课,实现在线同步学习,保证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学区各成员校间教研活动也可以通过录播教室开展,真正实现了不同学校教师“同看一节课,同评一节课”,为大学区教育资源均衡,提供了保障。三是使大学区内学生“共上一堂课”成为现实,成员学校,尤其是地处偏远相对薄弱学校的学生也可以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授课,可以在线与名师实现课堂问答、质疑。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家与校的有效互动,是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四是家校互通成为可能。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云空间给教师、学生、家长在线留言、交流思想提供了方便;学校把家长关注的事项通过云平台发布,家长通过学生空间在线留言,实现家校互动交流,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家校合力,促进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3.网络教研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以小学英语学科为引领,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做起,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骨干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区开展英语学科网络教研活动试点先行工作,探索数字化环境下的网络教研新模式、新机制。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能够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模块,创建多元网络课程,引导学生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模式;实验教师还依托网络学习空间优势,进行空间作业评比、网络作文展评等网上学习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利用空间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多元课程的参与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此项活动带动了一批骨干教师加入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涌现一批网络教研优秀团队,比如:多年来,西五小学一直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教学竞赛活动(NOC),2016年4月,学校在大学区教师中开展了校园NOC大赛,一大批教师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培养一批数字化、研究型骨干教师,在全国中小学(NOC)教师网络教研大赛中,近10余个网络教研团队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并且经常参与全省网络教研直播活动,成为吉林省首批区域中小学网络教研实践活动试点县区。目前,南关区多数学校都实现了区域网络校本教研新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研组、备课组备课教研方式,提高了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了教研工作质量。
4.空间应用培养了数字型典型教师学生
近年来,我区利用网络空间深入开展了基于云技术的中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活动、寒暑假网络社会实践、云空间优秀班级评选、云空间建设与教学应用说课。无论是在“中国梦,行动有我”网络视频大赛,还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以及省中小学优质课大赛活动中,我区获奖数量均位居全省县区第一名.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区委区政府对“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100名典型教师,授予“南关区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名师”称号,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鼓舞了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士气。
几年来,“人人通”工作一直是全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最核心的任务,也是区域教育整体改革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将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汇聚南关教育成果的平台,展示学校办学品质的窗口,展现师生风采的舞台,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形成了“五项创新”新成果,从而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一是围绕网络空间,探索了空间预习、网络说课、名师课堂、远程辅导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二是结合网络空间,开展了网络读书、班级日志、网络家访等一系列的班级管理模式。三是利用网络空间模块的功能,创新了校内集体备课、校际集体备课和区教研员组织的网络大集备的教研方式。四是利用网络机构平台快速高效的优势,创新了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创新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互动交流的形式,实现了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全面互动。一个全新的生态教育教学环境正在南关区这块沃土上初步形成,未来的南关区一定会给中国教育带来更多的惊喜、精彩!
G434
A
1671-7503(2016)21-0017-03
郑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