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成
摘 要: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中一种独具特性的新兴文化形态,在文化范畴上属于主流文化,但不具有主流文化的强制意味和专业文化的曲高和寡,也不具具有大众文化的唯利性。在社会主义阶段,群众文化具有以下几种特性: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文化享有的民主性、独特的文化传递性、温和的文化制衡性和强烈的文化传承性。群众文化的这些特性,是其在当代文化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的彰显,它在当代文化建设特别是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必将引起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传承;文化传递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259-01
在我国,群众文化已发展成为当代文化的几种主要形态之一。它是我国文化中一种独具特性的新兴文化形态,在文化范畴上属于主流文化,但不具有主流文化的强制意味和专业文化的曲高和寡,也不具具有大众文化的唯利性。
下面浅谈一下群众文化的探索及特性。
一、群众文化的探索
在众多的群众文化探索过程中,群众文化是社会实践主体按照美的规律在社会化满足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得到释放的体现,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群众文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蒙昧阶段、阶级社会的存在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自为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走向了与专业文化的“双开花”阶段。
二、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自臻成熟的群众文化已经从单纯的阶段性工具转变成了独具个性价值的文化,群众文化的基本特性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这是由群众文化的文化主体所决定的,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实践者,是全民参与的活动。它的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通过通俗且丰富的活动形式,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得到传播,另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受民族、区域、季节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全国各地都能得到发展。
(二)文化享有的民主性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专业文化在文化参与和享受上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文化享有的民主性。专业文化和大众文化,人民群众在文化实践过程中,处于文化受众的地位,文化参与显得十分被动。这正是专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文化专制意味的展现。群众文化由于对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双重强调,人民群众能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与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三)独特的文化传递性
从群众文化的当代文化格局来看,它处于中间位置,即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它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主流文化的传播需要通过一种合适的渠道,把其价值观念和内涵直接传递给人民群众。由于具备主流文化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亲和性”,正如使群众文化成为了主流文化意识与人民群众互动的中介。在这种状态下,主流文化需要利用群众文化的“文化亲和性”,同时,人民群众离不开群众文化的主体价值实现渠道。
(四)温和的文化制衡性
随着当代中国群众文化在多元化文化环境下的逐步发展,群众文化已经具备了新的文化内涵,一是群众文化的组织、创作、辅导、研究都扩大了文化视野,不仅考虑对象的需要,也考虑其他社会文化形态的状况,增加了与社会文化的互补意识;二是在这种“互补”中,通过社会美誉职能,比较温和的去调整,融合其他社会文化形态,共同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生态环境,这使群众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文化意义——社会文化中的美誉文化整合
(五)强烈的文化传承性
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它在活动内容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充分利用,使它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神。群众文化所涵盖的群众艺术与民间、民俗文化所涵盖的核心形态——民间文艺,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如民间文艺的自在性、原生态属性,反映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就呈现出精华与糟粕并存在现象,所以在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过程中,形态成熟、主体自觉的群众文化,就成为既能让民间文艺保持民间文化特性又能让民间文艺获得主体价值观念支撑的必然选择。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的这些特性,是其在当代文化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的彰显,它在当代文化建设特别是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必将引起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静.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鼓励全民热情参与——浅谈“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6(09).
[2]董念.筑牢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基础 助推农村群众文化全面发展——师宗县竹基镇“基层文化发展”社会调查报告[J].民族音乐,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