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书写、打猎的“又”

2016-12-12 08:32李冬梅
新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构形繁体字猎物

李冬梅

【教学目标】

1. 认识“又”系统中的“彐()、聿、隶、斗、父”等部首及构形的相关字“尹、君、聿、建、取、逮、虐(疟)”等。

2. 引导发现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领会汉字构形系统性的规律,学习科学分析汉字的方法,初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3. 正确书写“尹、扫、父”,掌握相关要领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又”

1. 出示课题,齐读。

2. 复习“又”。

师:“又”最早表示什么?为什么只用这三个手指呢?“又”作意符时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设计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又”音形义的认识,了解它当意符时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为学习“彐”打下基础。

二、学习“彐”部及相关的字

1. 说说带有“彐”部的字。

2. 学习“妇、归、扫”。

(出示:妇、归、扫,生读)

师:这三个字中的“彐”并不表示“手”,它们是“帚”字的简化形。“帚”的金文,像笤帚,上部是帚毛,下部是帚柄,中部是把帚毛和帚柄捆扎在一起的护手。“妇、归、扫”繁体写作“婦、歸、掃”,它们很有意思:掃,手持帚表示洒扫;婦,女持帚表示做家务;歸,指女人嫁到丈夫家拿着扫帚做家务。“帚”在这三个字中简化作“彐”。

3. 学习“当”。

师:知道“当”下面的这一部件哪来的呢?(出示:當)这是“当”的繁体字,写成草书逐渐演变。(出示:)

师:在以上四个字中,“彐”既不表音,又不表意,只是个构字符号,叫“记号”。(生读)

【设计意图】记号是一年级学习汉字的一个难点,依照思维顺进习惯,展开教学,既有顺接,也有波澜,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学习“雪、寻、灵”等字。(师生共同分析中表示手的“又”)

三、学习表示书写的“又”

1. 学习“尹”。

师(出示:):这是金文,是哪个字?(出示:尹yǐn,生读,试着分析意思)

师:是的,用笔批文书,说明他有管理的权力,本义就是管理、治理。后来引申为古代官职。比如,管理一个县的人是谁?(县长)古代称县尹。(生读)

师:知道包青天吗?他在开封当市长,开封的市长在宋朝就叫府尹。(生读)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古文字猜字义,激发兴趣,而后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尹”,理解意思,使抽象的词语形象化、生活化。

2. 学习“君”。

师:孩子们,在“尹”下面加个“口”,是什么字呢?表示什么意思?

师:“口”这里表示发号施令。古时候,一个既能批文书、又能发命令的是什么人呢?(生思考略)

师:君王的地位至高无上,备受尊敬。于是,“君”就引申为对人的尊称。比如,古代时妻子称丈夫为(夫君)也表示对人的敬称。(生回忆背过的古诗中的“君”,理解意思)

3. 学习“聿”及相关的字。

(师出示:書、畫,生找到“书、画”繁体字的共同点)

师(出示:聿):它读yù,甲骨文写成“”,像人的右手拿着笔。

师:“聿”指的就是(笔);这里的“书”就是用笔写字,“画”就是用笔画画。后来,古人就在“聿”上面加个竹字头,变成“筆”,是“笔”的繁体字。

师:孩子们,你们还在哪些字中见过“聿”呢?

……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认过的字入手,引出“聿”,并结合形象的古文字理解,“聿”的意思就显得通俗易懂,其部中字的形义关系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4. 拓展学习“建”。

5. 小结,齐读刚学过的字。

四、学习表示打猎的“又”

师:古人还经常打猎,因此,“又”也表示一些打猎的部首和字。

1. 学习“隶、逮”。

师(出示:):找到“又”了吗?

师:这字是一只(手)抓住动物尾巴,表示抓到、捕获的意思。是金文“隶”字,最早读“dài”,后来古人另造了“逮”字表示捕获的意思。注意,逮在“逮捕”中读第四声,在其他表示捉的意思的词里读第三声。(生齐读)

师:“隶”也就分化出来,读lì,指打仗捉来的俘虏,古代的俘虏经常被当作奴隶。(出示:奴隶)由于奴隶受奴隶主控制,隶又用来表示附属,属于,这叫“隶属”(出示:隶属),像我们一年级6班归学校管理,我们就说一年级6班隶属学校。(出示:隶书)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古文字让学生分析字义,教师再顺势讲解。不管是具象生动的“隶(dài)”“逮(dǎi)”还是抽象的“隶(lì)”都能迎刃而解。

2. 学习“取”。

师:古时候,打猎捕获到猎物或者抓到俘虏,就要割下他们的左耳,作为立功的凭证。于是,就产生了什么字呢?(取)

师:后来,“取”就表示用手拿。(理解“取钱、取书”等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出“取”的构形并理解字义,得来全不费工夫。

3. 学习“父”及相关的字。

师:古人把捕获到的猎物宰杀后,由谁来分配呢?(男主人)

师(出示):这个字的“又”在哪呢?

师:这是什么字,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是“父”字。最初部落里成年男子用石斧宰杀猎物后进行分配,后来“父”就成了家长的象征,就是“父亲”。引申表示对男性长辈的尊称。(引导学生理解“祖父、伯父、岳父”等词的意思)

(拓展学习:“父”作意符的字——爷、爸、爹;“父”作音符的字——斧、釜)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引导学生理解“父”的本义及引申义,又拓展了带“父”的字串,达到“教一个,学一串”!

4. 学习“斗(鬥)”。

师:古人也经常发生打斗现象,(出示:)甲骨文:一个人出手向右,一个人出手向左,像两个人互相殴打的形状。(生猜字)

师:它是“斗”字,本义就是争斗、搏斗。“斗”的繁体字是“鬥”,怎么会简化写成“斗”呢?

(生比较:門、鬥)

师:它们长得很像,所以啊,古时候就经常有人把“鬥”写成“門”。比如,“闹”本应写作“鬧”,却写成了“閙”,后来“門”简化为“门”,就把“鬥”也就归入“门”的范围了,“闹”也就成“门”字旁。不过,这里的“门”既不表音也不表意,是记号。

(生组词,读词语)

【设计意图】古今对照,结合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斗”的形义关系,通过繁体字辨析,让他们牢记“闹”中的“门”为记号。

5. 学习“虐、疟”。

(师出示:虐nüè,生观察和分析这个字)

师:“虐”是老虎“打猎”中的一个场景。“”是反爪,在“虐”中表示老虎猎得动物后,不马上吃掉,而是把猎物拨出去又用反爪抓回来玩弄,猎物被折磨个半死后再吃掉,这就是虐待。(出示:虐待)所以人们经常用“虐待”表示手段残忍。(生读)

师:2015年中国获诺贝尔奖的药学家是谁吗?

师:屠呦呦发现了什么而获国际大奖?

生:青蒿素,是抗疟疾药。

师:“疟”字,原来写作“瘧”。(生观察比较)“瘧”表示人得了这种病,就像被老虎用爪子折磨猎物一样的痛苦,这就是疟疾。这种病传播得非常快,会祸及成千上万人的性命。“疟”简省了虎头,但是留下的反爪“”同样表示了疟疾病对人的折磨……

【设计意图】遵循字理,将汉字学所解析的单字“虐”构形原理教给学生,由此及彼学习“疟”,体现知识的迁移,又真正领会了汉字知识和文化。

6. 小结。

五、理解中书写

1. 范写:尹?摇扫?摇父。

(师边范写,边讲述写“尹”的要领)

2. 生书写,互相欣赏、提醒、点赞。

【设计意图】根据汉字学指导书写,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自能观察,寻找规律,规范书写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构形繁体字猎物
哈哈镜
双星跟飞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控制
通有构形的特征多项式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霸王龙的第一只大型猎物
对一个几何构形的探究
你是创业圈的猎人还是猎物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