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大江歌罢掉头东”,90多年前,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了寻求救国之真理,东渡日本留学。2015年暑假,笔者作为全国唯一以周总理名字命名的小学的一员,有幸带着10名学生飞越重洋,远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市,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游学之旅。
我们一行参加完维多利亚州总督府入学欢迎仪式后,便在蓝天白云的陪伴下,穿过原野牧场,一路北行,先后参观了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Bacchus Marsh三所小学,悉尼大学和一所中学。回顾半个月的行程,“尊重”一词浮现的次数频率最高,无论校园文化设计,还是课程开展、课堂交流,都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儿童、尊重个性,无不显现着尊重的魅力。
“车行画卷中,人在画中游。”叹为观止的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蜿蜒起伏的山路……大巴将我们从一张卷轴移向另一张画卷。七月的墨尔本,仿佛童话世界一般,“乡村都市”“花园都市”真是名副其实。
看牛羊自由徜徉,闻牧草散发清香。“云淡风轻”“宁静致远”“自由清新”等字眼不时从心头蹦出。不知不觉,Bacchus Marsh驶入眼帘,青山绿树间各式建筑琳琅满目。历史悠久的Bacchus Marsh公立小学沿街而建,与一座古老的教堂迎面相对。“欢迎!你好!”校长、教师、家长与学生早已夹道两旁,略显生涩的欢迎立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熟悉的国语像丝滑的咖啡传递着温暖与尊重。
步入Bacchus Marsh小学,铺满学生的作品校园文化墙,色彩斑斓的功能教室张贴着优秀学生的大头贴式的表彰随处可见,橱窗里摆满了各类活动的学生获奖证书和奖杯,处处张扬着尊重。Lan副校长告诉我们,以学生为本是澳大利亚学校基本的办学理念,一切都为学生服务,校园文化布置也是如此。随后两天,Een校长带我们参观了附近的三所小学。每所学校各具特色,但都是以尊重儿童为理念设计的,或师生共同涂抹的校园文化街,或学生参与设计的五颜六色的不同年级的教室,或学生和教师一起制作的室外玩具等。即使学生只有近百人的小学也都是功能齐全,图书室内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合影贴满了墙壁。绿树掩映间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流露出的是童真和童趣,写满了对儿童的尊重。
根据日程安排,笔者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澳大利亚的课堂,做了5天的异国学子。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在维多利亚州的课堂处处弥漫着自由的气息,时时听到快乐的笑声。松软的地毯,席地而坐,便是课堂;自由的位置,随便选择,或坐或跪,更可躺着;聊天式教学,倡导启发,教师和颜悦色;小班化设置,自由发言和提问,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人。考虑到语言的障碍,教师会邀请游学的中国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论对错与否,总会听到雷鸣般的掌声,还会借助手机翻译软件,说一两句生硬的中文。课后,教师总会询问学生是否开心。笔者还发现,教室的一侧便是科任教师的办公室,助理教师总会一对一或一对二地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参观完这四所学校后,中文老师问笔者:您有留意课本吗?澳大利亚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的课本都不一样,各具特色。仔细比对,蓦然发现,澳大利亚的教材编写注满对孩子的尊重。笔者的住家Rose,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她告诉笔者,这一点也不奇怪,澳大利亚教育部只颁发课程纲要标准,对照课程标准,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学期初,校长与教师一起商讨、制订新学期的课程计划,教什么完全由学校和教师决定。深夜了,Rose依然在电脑前忙碌着,明天是她的课,她在案前准备了一堆卡片——新课的课文。之前,她已经通过网络和家长沟通,准备一些实物——新课的教具。为有源头活水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遍地是教材的理念在这里已经深入人心。
在澳大利亚,茶余饭后,人们谈论最多的便是澳式足球。住家Jinme警长告诉笔者,对于足球运动的狂热无法想象,每个澳大利亚人从一出生便确定了所属足球队,甚至一个家庭归属多个球队。窥见一斑,笔者展开调研,发现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活动在每所学校都得到了重视和推广。清晨,学生放下书包第一个任务便是操场漫步。每周,都会观看或参加区域足球比赛。体育活动琳琅满目,如足球、篮球、游泳、板球、棒球等。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能力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体验运动的快乐,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主动活动的欲望。
最让我们的学生难忘的是澳大利亚的考试了。所谓测试,一般由助理教师手持一组单词、一篇文章、一组数学题,学生按照学号一个接一个地读一遍或口算一遍。没有试卷,不要纸笔,不打分数,只是根据实际情况打个等第。咱们的游学生数学测试几乎都是A,他们大呼简单。为此,笔者询问校长得知,澳大利亚的小学生没有统一的考试,很少有书面的测试,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所有科目执行等级制,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可鉴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