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
中图分类号:g62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61-01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发挥出一种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就像一个桥梁拉近了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使学生们学习的动机由认知需要而上升为情感需要,同时也使我们教师的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了职责需要。
然而,很多老师在说到和谐师生关系时,总是认为这是一件艰难的工作。其实,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双向关系: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
下面我就以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纪实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构建和学生的良好和谐关系的。
案例
“怎么还不回家?每天都是你拖拖拉拉。”对着教室里的这个目光呆滞、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我大声呵斥着。话音刚落,只见小孩子的泪水如骤雨般不断线的直往下落,身体像是疲倦了,亦或像是瘫痪了,一动不动的趴在桌上抽泣着。是我伤害了他?还是他有无人诉说的苦衷?要知道,以前他也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呀!
我轻轻走过去,抚摸着他那枯黄且又油腻的头发。
“你怎么了,老师说重了?或者你有什么委屈?可以告诉我吗?”我小声对他说。他沉默着,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我依着他轻轻坐下,双手将他搂在怀里。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内心里充满了悔恨与内疚。桌面上,一张皱皱巴巴的作业纸上歪歪斜斜的写着:
亲爱的妈妈:
我想你了……
这显然是一封写给妈妈的未完成的信。幼稚的字迹在泪花的侵染下已经完全模糊了。我没有去拿那张纸,我怕弄碎他的梦里仅存的绿叶。突然,他将我抱住了,那么紧。母性的力量点燃了我,我轻轻拍着他的后背,轻轻晃着。不一会儿,他睡着了,啜泣声里,不停的喊着妈妈。看着窗外那些来接孩子回家的妈妈,我突然想起来了:他的妈妈不就是前两天才出去的吗?临走时,还特意来看了不舍的孩子。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自责再一次刺扎着我的灵魂。是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掐断了他的思念;是我,在没有清楚原委之前阻断了他对爱的渴望。
他醒了。“对不起,是老师错了,你想妈妈了?”
“老师,我想妈妈。”说着说着,豆大的泪珠哗哗的流了下来。我的眼圈也跟着红了。原来,他爸妈经常出门在外,偶尔回家也只是待几天。为了生计,他们只能把孩子交给年迈的母亲照顾。
我给孩子的姥姥打了电话之后,将他领到了我家里。烧了热水,找来我孩子的衣服给他换上。此刻,久违的笑容堆满了他的双颊,我也笑了。令我意外的是,我的孩子也很快的接纳了他。他们一起开心的摆弄着积木,仿佛是在搭建他们心灵的乐园,仿佛是在构筑他们理想的港湾,仿佛是在无声的诉说着他们自己的未来。我赶紧拴起围裙,“我要给他做一顿丰盛的美餐”。我自言自语道。丈夫也回来了,我边说边做,他也乐不可支,加入到了爱心盛宴的行列。厨房里,锅碗瓢盆一齐奏响了温暖的乐章。
没过多久,开饭了。我的孩子被桌上的菜肴深深的吸引了。“妈妈,我很久都没有吃过你做的红烧肉了。”他转过身去,抱着我的那个学生,调皮的吻了他一下,“谢谢你,哥哥。是你让我又可以吃红烧肉了。”那个孩子愣住了。我一把把他拉过来,摁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我们开始吃饭了。席间,两个孩子你给我夹菜,我给你夹菜,其乐融融,好不和谐。满嘴是油的他们甚至开始了吃肉比赛。
从那以后,孩子对我亲近了,不管我在那里,只要他看见了,总要跑过来和我亲热亲热,以前那个郁郁寡欢、蓬头垢面的孩子不见了,出现在校园里是一棵活蹦乱跳、充满阳光的希望树苗。每个周末,我都要把他叫到我的家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散步,一起聊天。在孩子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以后,我决定引导他多读点课外书。一次,我将他领进了我家的书房。我想试试他,看看他是否会对书籍感兴趣。于是,在他还在意外的时候我悄悄地离开了。约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轻轻的走到门口,透过门缝,我看见他正读得津津有味。我高兴极了。我从书架上拿出了两本书送给他,一本《小学生创新作文》,一本《格林童话》。他将其视如珍宝,捧在怀里。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一个急促的身影间闪到了我的眼前。是他,我的“孩子”。
“妈妈,我得奖了。我获得了小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鲜红的获奖证书熠熠生辉,泛着晶莹的光泽。
他哭了。
案例分析
对于教师来说,热爱学生是一种理想、信念,同时也受到自身的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是一种富有理智情感表达;但学生对于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则是对教师爱的回应,是一种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的表达,相对而言更加富有情绪色彩。
因此,我认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点在于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爱充满内心,用教学的艺术武装我们的灵魂,当你拥有了优良的人格魅力时,自然会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这样才会使你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作者单位:重庆市城口县龙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