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显权
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前提
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机智、智慧的展现。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现实的课堂大多还是预设成功的。例如,日常听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圆柱的体积”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体积,紧接着让学生试着求圆柱形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师:“容器中水的体积是多少你有办法求出来吗?”当问题出示后,课堂氛围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独立求证、有的和同学分析解决策略……当课堂静下来后,同学们争着发表想法:生1:将圆柱体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水槽中,测出长方体水槽中水在槽中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水的体积。大家送去赞许的目光表示同意。生2:称水的重量,就可以求出水的体积……师:我归纳一下大家的想法,两个字:“倒”“称”。方法可否推广看下面的问题:“如果将上面的问题变成求橡皮泥的体积呢?”生3:“将橡皮泥捏成长方体,量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橡皮泥的体积。”语毕多数同学都表示赞同,这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大声说:“如果不是橡皮泥,是木块或铁块呢?”此时教室里静下来了……过了一会,一名学生站起来自言自语说:“如果有一个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就好办了。”生4:老师,我觉得圆柱体和长方体有一定联系。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联系”点。从猜想到动手操作、验证、直至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总观本片段,正是有了教师的精心预设才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联想到需要用统一的办法或公式解决新问题。也正是有了精心的预设,才诱发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冲突,在冲突中生成探索新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二、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升华
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所要学习和可能思考的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可以这样说,单纯的动态生成的课还是比较少,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动态生成中,教师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例,在讲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章“分数除法”,第二节分数除法(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有这样一个片段(本片段重点推导法则)。例题出示:“有一根2米的绳子,截成每段米,可截成几段?” 教学到此,从预设教案到动态生成可谓波澜起伏,学生在猜想—验证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多角度、多方面地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不失为动态生成的成功案例。
一个好的教学预设重在如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戛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与全班整齐划一。过程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引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与预测,效果的假设、师生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