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行为干预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200例

2016-12-12 07:32邹桂成谭富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个体化盆底心理

邹桂成,谭富阳

个体化行为干预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200例

邹桂成,谭富阳

目的:分析个体化行为干预模式对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制定个体化行为干预模式,对20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展开干预,评价1、3、6个月的情绪及生活质量指标,并与干预前进行比对。结果: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焦虑评分分别为(51.2±5.3)分、(45.3±5.1)分、(36.1±4.7)分,与干预前(56.2±5.6)分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抑郁评分分别为(52.6±5.6)分、(48.2±5.3)分、(39.8±4.2)分,与干预前(59.6± 6.1)分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ICIQ-FLUTS评分分别为(29.6±3.18)分、(27.5±2.6)分、(23.3±2.1)分,与干预前(31.7±3.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UDI-7评分分别为(16.0±1.4)分、(14.3±1.3)分、(11.5±1.2)分,与干预前(19.2±1.7)分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也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个体化行为干预模式下,随时间的推移,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心理状态、健康状态、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个体化;行为干预模式;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情绪;健康状态

尿失禁是指膀胱括约肌损伤、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排尿自控能力丧失,尿液不由自主流出的一种疾病[1]。老年女性由于生殖器官构造的特殊性,更易发生尿失禁现象,其中又以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不仅给生理上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影响着她们的心理[2-3]。基于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及情绪不佳,在加强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模式也尤为重要。我院近年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联合应用个体化行为干预模式,其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干预理念,从心理、排尿、健康锻炼等方面对患者展开干预指导,疗效评价可见,其对改善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取得了积极影响。现我们于2013年2月—2015年1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老年女性患者进行个体化行为干预的研究资料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0例,均口头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年龄60~78岁,平均(67.3±6.6)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5.2±3.9)年。纳入标准:按国际尿控制学会(ICS)1990年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诊断,年龄≥60岁;经积极治疗,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智力正常,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标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能配合完成干预者;合并有其他严重急性或慢性疾病者;合并有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及泌尿系统疾病者。患者在积极治疗尿失禁的同时均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行为干预,且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200例患者在干预后1、3、6个月进行随访,其中失访13例,失访率6.50%,包括无法按要求完成干预者8例,因并发症退出者3例,及原因不明者2例。本次失访率小于常规要求,样本有代表性。随访结束187例,年龄分布60~76岁,平均(66.7±7.1)岁。

1.3 评估内容 (1)临床表现、并发症及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2)重要器官功能检测,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膀胱造影等。(3)尿量与颜色、透明度、气味、酸碱反应、比重、尿次数等。(4)引起尿失禁相关的因素。(5)对尿失禁产生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程度。(6)家属认知状况。(7)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8)患者社会支持状况。

1.4 个体化干预措施 根据评估内容制定个体化行为干预措施:(1)盆底肌锻炼。训练患者进行有意识地收缩肛门、尿道肌肉、会阴等盆底肌。收缩15 s,放松15 s,一个时间段重复做10次为1循环,每天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个体化制定循环次数。在训练过程中调整,逐步加大训练强度。(2)避免臀大肌、腹肌的收缩、暂停呼吸等增大腹部压力的活动,每次咳嗽时尽量避免增大复压。提取重物时,应采取正确的蹲式-提起动作,并在提取前做盆底肌运动。(3)耻骨肌锻炼。训练患者排尿过程中主动中断排尿、再继续排尿的重复锻炼。(4)培养重新建立按时排尿习惯。因老年人夜尿较多,可用闹铃定时提醒排尿。如果到了排尿时间不想排尿,应按时排尿并尽量排尽。未到排尿时间而想排尿,需要收缩括约肌将尿憋住,尽量到预定的时间再去排尿。(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使之能够正视此疾病,积极配合,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6)鼓励参加社交活动[4]。

1.5 指标评价 定期向患者追踪指导,了解锻炼、排尿习惯、尿失禁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干预措施的实时调整。干预后1、3、6个月评价干预效果。

(1)焦虑评价: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共计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各条目得分相加为总粗分,标准分等于总粗分乘以1.25。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5-6]。

(2)抑郁评价: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有20个条目,应用1~4级评分法,各条目得分相加为总粗分,标准分等于总粗分乘以1.25。评分越高,则代表抑郁状态越严重[7-8]。

(3)尿失禁及受尿失禁困扰程度:采用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共计19个项目,涉及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排尿间隔时间及尿失禁对性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每个项目有4~5个选项,分别赋值0~3(或4)分,合计7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受尿失禁困扰的程度越深[9]。

(4)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量表-7(UDI-7)从活动、社会关系、旅行和情感4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条目有4个选项,分别计分为0、1、2、3分,合计21分,分值越大,表示压力性尿失禁对其影响越大,生活质量越低[10-11]。

(5)健康状态评定:采用SCL-90量表,共90个项目,计算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维度,按5级评分制(“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偏重”为3分,“严重”为4分),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12]。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单侧检验,差异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代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评分 不同时间点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ICIQ-FLUTS、UDI-7评分 不同时间点ICIQFLUTS、UDI-7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个体化行为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时焦虑、抑郁评分(±s)

表1 个体化行为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时焦虑、抑郁评分(±s)

注:焦虑,F=298.64,P=0.000;抑郁,F=267.13,P=0.000

n焦虑抑郁187 187干预前56.2±5.6 59.6±6.1 1个月51.2±5.3 52.6±5.6 3个月45.3±5.1 48.2±5.3 6个月36.1±4.7 39.8±4.2

表2 个体化行为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时ICIQ-FLUTS、UDI-7评分(±s)

表2 个体化行为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时ICIQ-FLUTS、UDI-7评分(±s)

注:ICIQ-FLUTS,F=168.15,P=0.000;UDI-7,F=539.23,P=0.000

n ICIQ-FLUTS UDI-7 187 187干预前31.7±3.7 19.2±1.7 1个月29.6±3.1 16.0±1.4 3个月27.5±2.6 14.3±1.3 6个月23.3±2.1 11.5±1.2

2.3 健康状况 不同时间点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个体化行为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时健康状况评分(±s)

表3 个体化行为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时健康状况评分(±s)

注:躯体化,F=18.933,P=0.000;强迫,F=5.153,P=0.000;人际关系敏感,F=3.314,P=0.020;抑郁,F=9.306,P=0.000;焦虑,F=4.902,P=0.002;敌对,F=6.852,P=0.000;恐怖,F=7.782,P=0.000;偏执,F=11.917,P=0.000;精神病性,F=8.560,P= 0.000

n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187 187 187 187 187 187 187 187 187干预前1.8±0.6 1.6±0.5 1.6±0.5 1.7±0.6 1.5±0.4 1.6±0.5 1.5±0.4 1.6±0.5 1.6±0.4 1个月1.7±0.5 1.5±0.5 1.5±0.5 1.6±0.4 1.4±0.4 1.5±0.4 1.4±0.4 1.5±0.4 1.5±0.3 3个月1.5±0.3 1.4±0.4 1.5±0.5 1.5±0.4 1.4±0.4 1.4±0.4 1.4±0.3 1.4±0.4 1.4±0.3 6个月1.4±0.3 1.3±0.3 1.4±0.4 1.4±0.4 1.3±0.4 1.3±0.3 1.3±0.3 1.3±0.3 1.3±0.3

3 讨论

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常见的一种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目前临床认为,老年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多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尤其是生育多个孩子的女性,在产程过程中损伤了盆底肌肉,导致无法支撑尿道,给尿失禁埋下隐患。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会给患者日常生活、社交造成严重影响,使得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交等方面存在问题。生理上,经常尿失禁,会引起皮肤不适感,甚至出现褥疮、皮肤感染等。由于尿液长期积留,可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心理上,患者会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害羞、敌意等,部分患者会出现社交功能障碍,远离社会生活。压力性尿失禁的干预方法一般包括手术、非手术方法,其中,由于行为干预的易实施性,近年来受到重视。

对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措施,其一,指导患者进行耻骨肌、盆底肌肉等方面的锻炼,能使肌肉被动运动,增加盆底的血液循环,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肉张力,增强尿道阻力、恢复松弛的盆底肌和耻骨肌,随着干预进行,患者的情绪状况逐渐好转、尿失禁程度及受尿失禁困扰程度逐渐减少,生活质量逐渐好转[13]。其二,根据患者负性情绪,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给予精神上的劝解、支持、安慰、疏导及暗示,能够增加患者对精神应激的防御功能,帮助患者重建心理平衡,激发与疾病抗争的斗志,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程度。其三,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由于患者日常行为和社会交往受限,使患者孤立于社会,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会越来越严重。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人际互动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本研究便采取将多个行为干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个体化行为干预方法,对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时间的推移,患者焦虑、抑郁、ICIQ-FLUTS、UDI-7、健康状况评分有下降趋势,患者的情绪状况逐渐好转、尿失禁程度及受尿失禁困扰程度逐渐减少,生活质量逐渐好转。这与陈庆丽[14]、刘会范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由此可见,将个体化行为干预方法应用于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是十分可行、可靠与合理的。

综上,重建排尿习惯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非常重要,干预中指导患者重新建立排尿习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无意中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定期随访能使患者受到更专业的指导,并使其其树立战胜压力性尿失禁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减轻疾病影响,能无形中对生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1]张平,王秀华.老年尿失禁患者的心理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34(2):558-560.

[2]谢海鲲,段英伟.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肉(体操)锻炼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2340-2341.

[3]朱红艳,熊永红.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6(15):1416-1417.

[4]许少英,黄艾,刘靖.心理干预改善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 1451-1453.

[5]张玲华,王君俏,白姣姣.社区压力性尿失禁行为管理方案对中老年女性患者认知水平及症状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5): 1-4.

[6]王晴.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和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J].天津护理,2013,21(1):50-51.

[7]马凤清,王惠珍.行为干预对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8):5-8.

[8]张艳玲.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6(14):356-357.

[9]王昕,李治钢,王威,等.吉林市城区老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422-5423.

[10]田永丽.行为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1(6):64-65.

[11]杨娟.功能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5):1431-1432.

[12]冯芳,蒋芙蓉.系统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95-97.

[13]崔仁善,王智杰,王玉凤.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239-240.

[14]陈庆丽,许勤,殷长军,等.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11(3):41-43.

[15]刘会范,王爱花,刘春雷,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 5214-5215.

(收稿:2016-01-26 修回:2016-05-20)

(责任编辑 张亚强)

R694+.54

A

1007-6948(2016)04-0388-04

10.3969/j.issn.1007-6948.2016.04.024

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烟台264000)

猜你喜欢
个体化盆底心理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