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复习课教学思路
——以“地球上的水”复习备考为例

2016-12-10 01:29雷建国
地理教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洋流水循环河流

雷建国

(武汉市新洲区高中文化补习中心, 湖北 武汉 430400)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复习课教学思路
——以“地球上的水”复习备考为例

雷建国

(武汉市新洲区高中文化补习中心, 湖北 武汉 430400)

国家考试中心姜钢主任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一文中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基于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要求,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考考试杠杆导向明确,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考试成绩。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更多地被认为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结合高考地理可能的改革方向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为有效应对高考,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以“地球上的水”复习备考为例谈谈高考复习课教学思路。

一、研读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本节专题复习课主要涉及教材“地球上的水”关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部分的知识(详情见表1)。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文字表述看,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水体运动的“过程”、“环节”、“分布”、“影响”或“意义”。从高三复习的主要目的来看,需要关注基础,回归教材,查漏补缺,提升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探究水体运动基本过程、水体运动分布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注重学科综合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并落实本章核心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区域认知能力。

表1 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部分)

二、分析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

纵观近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关于“地球上的水”的核心知识考查主要集中在河流水文特征变化、水循环及其影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居多,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综合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人地观念。本章核心知识在各套试题中均有出现且频率较高(见表2)。因此,复习过程中加强对这部分地理核心知识的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表2 2014、2015年“地球上的水”核心知识考查

三、明确知识构成及复习重点

从回归教材、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角度出发,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构建本章知识体系以及与其他章节可能存在的联系。这有助于学生厘清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综合思维习惯。本章教材主要内容有“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三大部分,核心知识与其他章节核心知识有诸多关联。虽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高考中也多次涉及,但本设计主要针对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在本设计中被忽略。结合近年高考的常考点,复习

将侧重河流特征及影响、水循环及影响、洋流分布及影响。教师可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跟学生一起快速完成下图1,达到回归教材、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

图1 “地球上的水”核心知识构成

四、形成复习方法与教学设计

1.复习方法设计

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应对高考,结合近年来高考试题关于本章核心知识的考查特点,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本章专题复习以案例分析教学为主,以区域、图表为载体,将核心知识贯穿其中,也可将高考试题背景材料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复习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分析,找出自己在相关核心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注意突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成分。考虑到复习时间紧迫,在教学上可以采取“教材+学案+多媒体”侧重核心知识点的方式来针对性复习,学案中要选取考点覆盖较全的高考试题,以点带面。让学生明确核心知识考查点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起到落实核心知识、查漏补缺、提升综合思维、强化区域认知的作用。

2.教学内容设计

(1)活动探究一: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体相互关系

【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2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2完成4~5题。

图2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2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参考答案】4.D 5.C

【试题解析】本题组主要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补给等有关知识。要看好图中的信息,水文站能测得该站以上河段水文的有关数据,甲水文站先测到径流量最大值,若暴雨发生在①地、②地或③地,均不可能在甲水文站测到流量峰值,所以第4题选D。河流与湖泊水体之间有互补关系,湖泊可以调节洪峰,因而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第5题选C。

【查漏补缺】

(1)同学们知道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吗?导致河流水文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哪些?

提示:

①流量、流速: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流量取决于降水特征、补给、河流面积大小;流速取决于流经地区坡度大小、落差大小、河道宽窄等)。

②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流域内流水侵蚀作用强弱。

③结冰期、凌汛:有或无、长或短。一般情况下,海拔较高或纬度高的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河流有冰期。

④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⑤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有关。

(2)你知道图3中所涉及的河流的补给有哪些吗?图中湖泊上下游河流流量哪个更稳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取决于什么?图中绿色植物对河流流量有影响吗?季节性冰雪融水量在什么季节最多?冰川融水量在什么季节最大?

图3

提示:

主要补给类型有以下五种:

①大气降水补给。取决于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以此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一般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②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的变化,一般干旱地区的河流多见,如塔里木河、阿姆河;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越高,冰川融水量也就越大,河流流量也就越大。

③积雪融水补给。一般在春季气温回升时融雪量较大,河流有春汛,山区多见。

④湖泊水补给。湖泊(水库)水对湖泊下游河段流量有调节作用。通常情况下,在人文因素的作用下,湖泊或水库在雨季蓄水,干季放水,起到稳定河流流量、防洪和灌溉的作用。

⑤地下水补给。取决于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低,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则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则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通常情况下地下水的补给稳定可靠,但流域内的植被覆盖情况会影响地下水的补给量,甚至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

通常河流或湖泊的水量变化主要考虑自然状态下的补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预和影响。

(2)活动探究二:水循环及意义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例2】(2015·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8. 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9.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参考答案】8.D 9.B

【试题解析】本组试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水循环过程和各环节的理解是解决题组的关键。陆地矿物质主要通过径流被搬运到海洋,随着水循环的进行,海洋矿物质总量呈上升趋势。从综合思维与核心知识角度审视,本组试题突出反映了高考地理重视核心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思维能力。

【查漏补缺】水循环及其影响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近年来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同学们对于这部分知识还有遗漏吗?

武汉又到了看海季

2016年5月6日,武汉遭遇了大暴雨,不少路段积起深水,网民纷纷在朋友圈中贴出各路段渍水照片,并戏称:武汉一年一度的看海模式又开启了。

图4

问题思考:

你知道武汉夏季“看海”形成的地理原因吗?你能就治理“看海”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措施吗?请你就以上两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由于城市内部地面固化,绿地较少,地表水下渗作用减弱,加上城市地下管网排涝能力有限,夏季发生暴雨或是强降雨时,路面就容易积水,所以就形成了武汉夏季“看海”的景观了。为应对城市洪涝的发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兴建雨水花园,增加透

水路面,保护城市内部湿地等来截留城市雨洪,合理利用雨水,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同时应加大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力度,合理规划。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活动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回归教材落实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②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地表径流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④可塑造地表形态。

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落实核心知识后,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分析推理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见图5、图7)、人工降雨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的分配、人类生活生产以及工程(见图6)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等,此类问题的分析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思想。

图5

图6

图7

(3)活动探究三: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3】(2015·江苏卷地理)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双选)

19.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A.加拿大 B.马来西亚

C.墨西哥 D.阿根廷

20.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参考答案】19.AC 20.CD

【试题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题组以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洋流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洋流经过地区水温分布特征,从而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19题具体考查洋流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洋流能扩大污染的范围,因此解决此题关键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流向。核污染物可随北太平洋暖流到达北美洲西海岸,因此不难选出答案AC。20题考查洋流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该题两个关键点:一是洋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水温高低;二是洋流的性质,决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加拿大西海岸为暖流流经区且纬度较高,水温整体较低,而墨西哥西海岸则为寒流流经区且纬度较低,纬度低水温整体高,因此20题选择CD项。

【查漏补缺】同学们对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是否掌握了呢?你能够结合材料具体判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吗?

马达加斯加岛东海岸的飞机残骸某旅行者在马达加斯加岛(见图8)旅游,在该岛东海岸他欣赏到了美丽而神秘的非洲雨林风光,同时也有幸在那里发现了一块飞机残骸。后来据官方残骸上的文字和编号,证实该飞机残骸为坠毁于澳大利亚西部海洋中一架飞机的机翼的残块。

图8 马达加斯加岛地理位置图

问题思考:

你能推断出飞机残骸是经由哪些洋流带到该岛的吗?你知道当地雨林风光形成的原因吗?你知道类似成因的雨林风光在哪些地方还有吗?

提示:

结合印度洋中低纬度洋流的分布,飞机残骸是经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带到该岛的。由于该岛纬度较低,气温高,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同时受东南信风影响,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所以形成雨林风光。类似成因的雨林风光还在纬度位置相近的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地区、巴西东南沿海地区、中美洲东部沿海地区等。

注意提醒学生重温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度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中高纬度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季风控制区域的沿海地区有季风洋流,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中国东部沿海的沿岸流。

五、总结复习成效与反馈补偿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既可促进教师对近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形成高效复习备考方案,也可以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明确核心知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同时让学生知不足而查漏。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暴露出的问题,设计课后补偿性训练,以及反馈补偿性教学。这样的复习成效更高,学生能力提升更快。

猜你喜欢
洋流水循环河流
“生生不息”的海洋循环运动——洋流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河流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流放自己的河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洋流》
当河流遇见海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