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深度报道中故事性因素的开掘

2016-12-10 02:11蔡亮慧
武汉广播影视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故事性深度

蔡亮慧

电视深度报道中故事性因素的开掘

蔡亮慧

本文从“深度报道”的起源探究起,阐述了电视深度报道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最后结合具体节目案例分析了开掘故事性因素对于电视深度报道的必要性。

电视深度报道 故事性因素 开掘

一、电视深度报道的起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

(一)电视深度报道的起源

深度报道最早在西方的报刊上兴起,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被采用的特殊报道形式。与曾引起极大反响的、产生深远影响的报刊深度报道相比,电视深度报道的诞生就比较迟了。50年代上半叶,美国电视上就开始出现了与动态新闻配合的深度报道,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现在请看》节目。60年代和70年代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佼佼者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创办于1968年的《60分钟》新闻时事杂志节目。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吸取新闻杂志的长处,扩大报道面,及时反映社会热点;使此前美国电视新闻中存在的报道面窄、不能反映社会面貌,及新闻内容肤浅,使人不知所云等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美国一些社会学家甚至这样说:要想了解美国现今社会和人民就去看《60分钟》。节目推出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创收视率最高记录。随后美国其他广播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

(二)电视深度报道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历史环境和特殊的政治气候,我国的电视深度报道起步较晚,但随着民主和新闻自由在中国的推进,深度报道风起云涌,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电视新闻也在经历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全面的繁荣。

1993年由中央电视台亲自打造的新闻纪实性节目《焦点访谈》以“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为宗旨,一开播就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又推出调查型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新闻调查》定位于“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选题上,注意新闻性、广泛的大众关切度和足够支撑45分钟情节冲突的类似张力;内容上突出故事性,通过调查使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个人有损公众利益的内幕得以曝光。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新闻调查》已经成长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下的优秀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栏目。

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引领下,各地的电视台也相继纷纷创办各种各样的深度报道,如上海电视台的《七分之一》、大连电视台的《新闻全景·新视点》等等,这一批批策划到位、制作精良

的节目,再一次演绎和证明了电视深度报道的魅力所在。当然这些节目的成功离不开故事化因素的有机运作,让观众在收看一个个细节感人、情节跌宕的故事的同时,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和新闻背后的本质。

二、电视深度报道中开掘故事性因素的原因

(一)受众的心理需求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的思维高度紧张,看电视成为娱乐休闲、放松情绪的一种方式,电视迎合受众的这种需求,节目娱乐化成为一种趋势。讲故事作为娱乐的一种极好的方式,能有效地满足从幼儿到老年人所共有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说是娱乐的核心,各类节目在故事性上用功夫也就不足为奇。

在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新闻报道如果和“故事”这两个字眼扯上关系,其真实性和客观性必定会受到质疑。但近年来,“新闻故事化”成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在电视新闻界,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深度报道节目制作的一个方向。纵观荧屏,近年来成为收视热点、业界焦点的新闻节目,无一不把“故事性”摆在重要的位置。

(二)媒介竞争的激烈

现代社会信息高速传播,资源广泛共享,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源的争夺,面对同一新闻事件,十几家、几十家媒体同台竞争的现象已非常普遍,这直接导致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二是对观众的争夺,信息的极大丰富让观众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按自己喜好自由选择成为现实。新闻同质化和观众需求多元化的矛盾使传统新闻传播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多元化发展成为必然。对既成观念和模式进行超越和创新,故事新闻由此应运而生。

(三)电视深度报道的自身特点

1、节目的题材多元化,成因复杂

电视深度报道的题材、事实比较复杂,问题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事实的真相,需要记者通过艰难深入的采访开掘出来。为了把事实真相说清,并能引发观众的思考,要求报道善于讲故事,像剥笋一样,逐一递进式地展示出来。并且这种递进要尽可能多地展示各方不同的观点,力求事实分析有说服力,通过不同意见的撞击,通过材料的巧妙组合,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问题的共识。如果事态旷日持久,何时结束还难定或因事态进展离结局为期尚远,观众的兴趣不可能长久维持,如能强化其故事性因素,则能有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2、声画一体的电视画面

电视是视听艺术,电视语言的元素包括图像、声音、音乐、字幕、图表、特技等等,这些元素的有机组合,使它较之文字语言、声音语言更能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这种独特的魅力在展现现场的细节和情节上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发挥故事性因素的作用。

1999年元旦清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元旦升旗大型报道《走入1999》,堪称用电视语言展现故事化一个成功范例。这组新闻以现场直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深圳大剧院等地的升国旗仪式及新疆红其拉甫山口、西藏布达拉宫广场、南极冰盖等3个地方的升旗报道为主线,以历史中国、现实中国及未来中国为内在逻辑线索,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国5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了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这则报道突破了以往电视新闻报道的传统定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突出了场景的跨越感和时空的纵横感,集中显示了电视语言的魅力。

三、开掘故事性因素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新闻故事化”,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简而言之,新闻是内容,故事则是传播新闻的一种特定方式和手法。在实际工作中,电视深度报道的故事化是有着诸多的方式和方法的。

(一)题材策划强调故事化和情节化

电视深度报道就是为了通过层层调查向观众展示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真相。因此,在策划选题之初,就应该考虑到调查内容是否需要层层开掘,是否能够通过层层开掘向观众展示一段扣人心弦的调查故事,以此来锁住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在固定的节目时间内不换频道。如果节目内容只是一些平淡无奇、平铺直叙的新闻描述,那么又有谁愿意收看这么无聊的节目呢?没有出众的选题,没有情节化的故事题材,纵使有再优秀的采编队伍也难以为观众呈现一波三折的精彩的调查报道,也无法向观众深刻揭示事件背后的真相。

(二)叙事方式彰显故事化报道

在具有曲折情节的题材内容之后,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拿饮食厨艺做个比喻,纵然有上好的材料,如果没有高水平厨师和精湛的厨艺仍然难以烹调出美味的佳肴,同样,只有高水平的制作者精心设计叙事方式,才能彰显故事的魅力。传统新闻节目注重按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来决定叙述的先后次序。故事化新闻则讲究叙事结构,要求结构紧凑,以起伏跌宕的节奏变化和故事情节吸引观众。采用分层递进的故事化手法,最大的好处是展现了一个“现在进行”的活动空间。也许用不着一句解说词,就能清楚交代和突出基本事实,牵引观众带着好奇心一起走进新闻的主体。

(三)用巧妙的拍摄、剪辑手法体现节目故事化

电视是声、像兼备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形象化、直观性是其最主要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而这一特色和优势,就是运用摄像机通过电视画面显现的。如何拍出精彩的画面以及如何将他们组接起来也是增强电视深度报道故事性的重要方法。

在拍摄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长焦镜头和特写镜头,可以体察入微地逼视客观事物的微妙变化,起到强调突出细节的作用;同时,此类镜头也可以及时刻画节目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心理变化,有了人的心理和情感变化的参与,节目的故事性就彰显出来了。另外,运动镜头也可以体现调查性新闻节目的故事性。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真实记录完整的调查事件的过程,推、拉、摇、移、跟等运动的拍摄手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给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空间,模拟他们现实生活中故事的发展过程,让观众觉得自己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加入到事件的调查过程中,从心理上觉得自己参与到这个故事中来了,这样节目的故事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四、电视深度报道的故事性应当避免的误区

(一)电视深度报道的故事性与新闻本性要有机统一起来

电视深度报道故事化也有其自身的一些弊端。一些报道在吸引人的同时也可能流于浅薄,容易导致虚假情感的泛滥,使观众感受过多的刺激从而产生厌倦、麻木情绪的危险;部分缺乏故事性但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会遭冷遇。过度追求故事化,容易引发人为安排、主观介入等诸多不良后果,导致电视深度报道社会责任缺失,从而走向泛娱乐化、庸俗化的危险。

对于这种不良的倾向,一些学者纷纷提出了颇为实用的建设性意见,“要处理好摆事实、讲道理与说故事的关系——理性传达与感性表述的统一”,“对于故事性的追求,必须以不影响和损害电视深度报道的真实性为前提。任何改进电视深度报道的方式,首先要在保证电视深度报道真实的原则下进行。”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报道中不能为了追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随意的篡改电视深度报道事实,让观众误以为电视深度报道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严重损害了电视深度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对于电视深度报道的故事化必须强调:任何故事都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记者只是运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表现真实事件。

把握好了这个平衡点,作为电视深度报道的从业人员必须清楚:真实性的铁律决定着我们不可能把电视深度报道当作真正意义上的故事。但运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法、开掘电视深度报道事件中的故事性因素却是一条优化传播效果的途径。

(二)电视深度报道“故事化”不同于电视深度报道“娱乐化”

电视深度报道故事化和电视深度报道娱乐化并不是同一概念。娱乐化和故事化虽然在表现形式上都强调人物和事件的细节化、情节性、故事性,然而它们在价值取向上是有质的区别的。

电视深度报道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电视深度报道,减少严肃电视深度报道的比例,将非常态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电视深度报道、花边信息等作为重点。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开掘娱乐价值,追求所谓的感官刺激,以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其最终目的是巨额商业利益。电视深度报道故事化注重的是社会影响力,采用故事化的手法制作电视深度报道,不仅让观众更乐于、更容易接受记者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外,而且可以让观众从故事化的讲述中领略到某种启迪、某种情感的震动,从而使电视深度报道更具有人文色彩。

(作者系武汉晴川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叶宝妹

猜你喜欢
故事性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散文的“故事性”
故事回归 网文出海
创作谈:场景
提升深度报道量与质